據IDC統計,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首次下滑,出貨量達14.5億臺,比2017年減少4.1%。與此相呼應的是,2018年我國出口手機11.2億臺,減少7.8%,但依憑產品單價的提升,出口額仍保持9.8%的增長,達9342.8億元。在全球手機市場不景氣,三星、蘋果等國外品牌裹足不前時,中國品牌手機全面崛起,據IDC統計,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手機全年出貨量增速分別達33.6%、32.2%和1.3%,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逆風而上”,出貨量第3~5名的位置得到進一步鞏固。其中,華為在全球手機市場所占份額在第2和第3季度一度超過蘋果攀升至第2位,雖然全年最終屈居第3位,但與蘋果僅有0.2個百分點的微小差距。
中國品牌手機的崛起,不僅依靠的是在國內市場的穩扎穩打,也得益于在國際市場的攻城略地。體現在手機出口前10強榜單上,國有品牌手機同樣風生水起,除華為和歐珀(OPPO)外,小米首次入圍10強,上榜總數達到3家外,上榜位次也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華為終端有限公司,2018年黑科技的層出不窮、高端產品的出色表現收獲大量海外粉絲,甚至引發了“逆海淘”現象,成為國產手機企業的佼佼者。全年實現手機出口9977萬臺,增加63.8%,價值1002億元,增長82.7%,在手機出口10強榜單中從第5升至第3位,在當年我國外貿出口200強總榜單上的位次也由上年的第10位大幅攀升至第4位。東莞市歐珀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和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的手機出口額達250億元、245億元,分別增長47.4%和1.8倍,在榜單上取得了第8和第9位的不俗成績,較上年提升2個和8個位次。10強榜單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雄霸非洲通信行業的深圳傳音制造有限公司,立足產品性價比高、接地氣等獨特優勢,打敗了三星、蘋果等公司,占據了非洲手機市場40%份額。2018年該公司出口手機24.8億元,猛增544倍,在手機出口榜單中從上年的第708位迅速躥升至第36位,凸顯了我國自有品牌手機差異化競爭的崛起之道。
相較于華為等中國品牌手機的大放異彩,蘋果、三星等老牌手機勁旅在2018年的前行之路則略顯黯淡。蘋果公司雖然年內發布了iPhone系列新款手機,但是由于產品升級亮點少、價格高,難掩其新品銷售并不如預期、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尷尬。2018年手機出口10強榜單上,為蘋果手機代工的企業仍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出口手機增速普遍不如國產品牌手機企業,部分企業的手機出口量甚至出現負增長。其中,連續7年衛冕我國手機出口企業冠軍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2018年出口手機6129萬臺,減少9.9%,價值2049億元,增長9.5%。位列亞軍、同為蘋果手機代工的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口手機4179萬臺、價值1031億元,增速僅為3.7%和6.7%。處境更為窘迫的三星公司,雖說依舊保持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霸主地位,但在自身電池爆炸事件的負面影響和中國品牌手機的強勢崛起之下,2018年先后關閉了其位于深圳、天津的手機工廠,將生產重心轉移至越南。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成為三星旗下企業在手機出口10強榜單上僅存的碩果,2018年手機出口值下降13.8%,在榜單上的位次從第3位下滑至第6位。同宗的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則跌出前10,手機出口值大幅下降37.1%,由第9位跌至第13位。
中國品牌手機制造的崛起已然成“燎原之勢”,不再是“星星之火”。未來手機制造的發展道路荊棘密布,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歐美等發達國家“注意”。2018年,中興和華為就先后遭遇了來自美國的制裁。越挫愈勇,華為在西方國家的打壓下憑借著領先的技術優勢做到了“西方不亮東方亮”,截至2019年1月份已經在世界各地獲得了30個5G訂單。
要想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擺脫隨時受制于人的命運,掌握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技術才是王道。4G即將成為明日黃花,5G馬上接棒移動設備和網絡市場。在下一個更大的5G產業來臨之前,中國品牌手機必須率先抓住時代發展脈動,加緊苦練內功,背靠技術創新,方能崛起不倒。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2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97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3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1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9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