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Q4整體受疫情影響大,12月防疫政策優化業績修復加快。10-11月業績增長受疫情及管控影響大,12月初疫情進入新階段,放開加速,外賣業務率先恢復,閃購業務需求大,到店業務由于各地區處于感染高峰過程中恢復較慢。綜合我們預計Q4收入583.4億(yoy+18%,此前預期yoy+16%),調整后營業利潤2億(此前預期6900萬),調整后凈利潤9.4億(利潤率1.6%),都略優于此前預期。展望2023年隨外部環境正向邊際變化,疫情達峰和消費復蘇快于預期,業績恢復或加速。
核心本地商業:外賣訂單和收入恢復加速帶來整體優于此前預期。我們預計該板塊22Q4營業收入420.2億(yoy+13.5%,此前預期yoy+11.5%),調整后營業利潤69.5億(OPM 16.5%)。1)外賣:訂單增速優于預期,盈利穩健保持高位。10-11月受疫情及管控影響大,商戶供給減少,配送難度大,需求受到抑制,我們預計10-11月訂單增速約6.3%/5.5%,處于低位。12月原預計隨疫情加重,訂單增速進一步下行,但12月初“新十條”防控政策優化,供給和騎手逐步恢復,辦公場景需求提升,外賣恢復加速,12月訂單增勢轉好,拉動整體Q4訂單超預期,我們預計Q4外賣日均訂單4582萬(yoy+7.8%,此前預期yoy+5%),同時伴隨有效的用戶激勵,我們預計收入增速大于訂單增速,單均盈利穩健。2022年10-12月統計局公布社零餐飲收入同增-8.1%/-8.4%/-14.1%,外賣相較線下具有強韌性。我們預計2023年復工復產加速,消費復蘇,外賣有望加快恢復到正常增速水平。2)到店:Q4受疫情影響繼續承壓,23年恢復彈性大。10-11月受疫情管控措施影響,線下客流大幅減少,到店受沖擊較大,雖12月初防控放開,但各城市處于達峰過程中,線下到店消費恢復需要時間,疊加商戶廣告投放意愿和新店供給還較弱,影響到店收入仍處于下滑狀態,我們維持此前-15%的收入下滑預期,同時受經營杠桿及節假日營銷投入影響,我們預計利潤率同比、環比下滑。展望2023年,基于低基數及消費復蘇加快,我們預計到店恢復彈性大,分季度來看,23Q1還在逐步恢復中,Q2、Q3或有高增長表現。3)閃購:疫情期間加速用戶習慣培養。10-11月疫情管控期間用戶生鮮食品等線上需求量加強,12月各城市面臨感染達峰過程,線上買藥習慣加速培養。我們預計閃購保持高速增長。
新業務:降本增效,持續追求高質量增長。我們預計22Q4新業務收入165億(yoy+32%),調整后經營虧損67.5億。其中優選虧損收窄,其他新業務或因Q4季節性騎手成本增加和疫情原因虧損環比增加。展望2023年,新業務減虧是持續主題,尤其優選方向。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美團作為和線下實體業態結合更深的互聯網平臺,業績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及管控波動影響,但相較線下,美團歷史業績表現更具有韌性,盈利展現彈性。短期看股價波動主要受交易層面影響(騰訊減持后資金流動),長期看本地生活服務線上化滲透率仍處于低位,美團外賣壁壘深,到店業務和競品具有一定差異化,我們看好美團持續潛力。考慮到疫情達峰和消費復蘇快于預期,我們預計業績恢復加速,基于此調整部分業務假設。
我們預測公司22-24年每股收益-0.95/1.44/4.21元(原預測-1.00/1.05/3.85元),采取分部估值,維持外賣業務3.7x PS,預計23年收入1417億CNY;維持到店及酒旅31x PE,預計23年實現利潤182億CNY;新業務只考慮社區團購估值,維持0.6x P/GMV,預計23年GMV 1556億CNY。公司合理估值為13654億HKD,目標價220.48元HKD,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政策管控,市場競爭加劇,消費恢復不及預期,新業務增長不及預期
美團作為和線下實體業態結合更深的互聯網平臺,業績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及管控波動影響,但相較線下,美團歷史業績表現更具有韌性,盈利展現彈性。短期看股價波動主要受交易層面影響(騰訊減持后資金流動),長期看本地生活服務線上化滲透率仍處于低位,美團外賣壁壘深,到店業務和競品具有一定差異化,我們看好美團持續潛力。考慮到疫情達峰和消費復蘇快于預期,我們預計業績恢復加速,基于此調整部分業務假設。
-收入端:外賣方面,10-11月受疫情及管控影響大,12月初“新十條”防控政策優化,供給和騎手逐步恢復,辦公場景需求提升,外賣恢復加速,12月訂單增勢轉好,拉動整體Q4訂單超預期,考慮防控政策優化,疫情達峰和消費復蘇快于預期,我們對應上調22/23/24年外賣日訂單至4350/5350/6650萬(原預測值4320/5230/6540萬),對應調整外賣收入22/23/24年至1162億/1417億/1797億元(原預測值1155/1381/1763億元)。到店方面,22Q4到店業務受疫情影響仍大,同時考慮到23年消費復蘇加快,線下客流回升,我們調整到店酒旅22/23/24年收入至321/433/544億元(原預測值321/408/514億元)。
-利潤端:外賣方面,單均盈利受騎手成本,補貼率等影響,考慮到社保推進略慢于預期,騎手成本優化及公司對補貼投放的持續優化,我們上調23/24年單均盈利,同時由于22-24年訂單增速上調,綜合我們調整22/23/24年外賣營業利潤至156/186/267億元(原預測值155/176/255億元)。到店方面,受業績規模增長和OPM影響,我們調整到店酒旅22/23/24年營業利潤至148/182/231億元(原預測值148/177/223億元)。
我們采取分部估值法對公司進行估值。對于盈利水平尚未穩定的外賣業務,我們繼續采取PS估值,給予23年3.7x PS估值,預計外賣業務2023年實現收入1417億元,對應市值6060億HKD;到店、酒店和旅游業務的盈利能力已經比較穩定,因此我們繼續采用PE估值,給予23年31x PE估值,我們預計到店和酒旅業務2023年實現稅后利潤182億元,對應市值6515億HKD。新業務僅對社區團購進行估值,維持社區團購業務0.6x P/GMV估值,我們預計社區團購2023年實現GMV1556億元,對應市值1079億HKD,公司合理估值水平為13654億HKD,目標價220.48元HKD,維持“買入”評級。
政策管控:反壟斷政策、外賣用工社保管理及禁止低價傾銷政策,可能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一定影響。
市場競爭加劇:公司的在本地生活市場目前處于領先地位,未來競爭對手如抖音、阿里巴巴,有可能會加大對本地生活版塊的扶持和補貼力度,公司市場份額有下降的風險。
消費恢復不及預期:消費復蘇受多因素波動影響,存在不及預期的可能,導致業務增速存在下滑風險。
新業務增長不及預期:美團社區團購、團好貨、快驢、共享單車等新業務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尤其是社區團購目前各大互聯網巨頭入場競爭風險加劇,價格管控政策嚴格,新業務發展有可能不及預期。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2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96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2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