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風口重現。
“藥品”這個曾經的直播禁區,如今卻有著放開的苗頭。
近日,不少網友刷抖音時發現,部分藥房、醫藥電商平臺在抖音開始了直播。不同于以往只敢上架養生、保健類產品,現在各種真正意義上的藥品都堂而皇之地堆在了主播面前。
(圖源:界面新聞)
可以看到,這些賣藥直播間基本是以“疫情保供”為主題,出售的都是此前一盒難求的連花清瘟、布洛芬、蒙脫石散等等。
不過和其它直播間有所不同的是,這里的主播少有夸張的吆喝,更多的是對藥品進行照本宣科式的講解。比如說明書上標注的功效、副作用、注意事項,以及藥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等。
主播的謹慎并不讓人意外,畢竟“直播賣藥”還處于“復燃”初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監管部門叫停。
目前,益豐大藥房、一心堂、漱玉平民、國大藥房、老百姓等連鎖藥房,以及同仁堂、湯臣倍健、以嶺藥業等藥企都已開通了抖音賬號。
去年9月剛剛上市成功的醫藥電商平臺“叮當快藥”,更是已經接入了抖音超市“小時達”業務。用戶可以從其賬號主頁進入店鋪,在線下單,一小時內送貨上門。
(截自抖音)
種種跡象表明,今年開始,抖音要在醫藥電商領域大展拳腳。
2月7日,上市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旗下好藥師大藥房在抖音開設了“我是好藥師”賬號。今年年初抖音試水藥品直播時,好藥師作為首批受邀店鋪開始了直播賣藥。
(截自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
這一回復無疑坐實了抖音對直播賣藥的探索。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我是好藥師”賬號從2021年入駐抖音以來,一直以動畫的形式科普健康常識,并因此吸引了20W+的粉絲。如今受邀開啟直播賣藥,轉型之路也更加順暢。
如果“我是好藥師”能在直播前期取得不錯的成績,或許也能為其它醫療領域的賬號指出一條變現的道路。
“直播賣藥”受到監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
當時的直播電商還處于野蠻生長狀態,部分直播間里充斥著各種三無產品。也正是在這一年,法院判決了一起轟動全國的案件。
該案件的起因,是趙本山徒弟“胖丫”曾于2016年伙同他人直播售賣“自制減肥藥”。他們所售賣的減肥藥并未取得藥品生產、銷售許可,且自行分裝藥品、自制說明書。事件曝光后,涉案人員于2018年被逮捕。
2019年經法院審理,胖丫因生產、銷售假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而此事也引起了監管部門對直播電商的關注。
2020年7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營銷行為規范》正式施行。其中特別提到,商家銷售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商品時,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或行政許可。
(截自《網絡營銷行為規范》)
2020年底,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未經審查不得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進行發布前審查的廣告。
從這幾份文件來看,“直播賣藥”其實并沒有被明令禁止,只是相關的審查更加嚴格。畢竟線上售藥本身是被允許的,去年12月才剛剛施行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也表明,網絡直播賣藥行為同樣合法。
但也必須注意到,處方藥的線上銷售仍被嚴格管控。因而直播平臺為了避免風險,基本都選擇“一刀切”,不開放醫藥類商品的入駐。
“直播賣藥”管控的松動是去年才開始的。2022年4月,抖音電商發布了關于新增《醫療器械品類管理規范》的通知。包括體外檢測產品、霧化器、呼吸機、制氧機、口罩、輪椅等42種醫療器械產品可以入駐抖音平臺銷售,同時保健食品也可進行銷售。
2022年12月,隨著《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正式落地,網絡售藥終于有了法律依據。迫不及待的抖音電商,立刻就發布了一條《關于“OTC非處方藥”類目上線的通知》。
(截自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內部人士當時回應稱,僅限抖音電商側集中邀約的7個品牌共26個產品,并且主要是抗疫藥品;藥品暫時不能直播也不能達人不能投廣,僅限于抖音商城售賣,更適合有傳統電商店鋪運營經驗的商家。
醫藥品類一步步放開的同時,抖音還加快布局醫生MCN孵化業務。去年年底至今,抖音先后推出“醫療MCN機構新星計劃”,以及“健康領域創作者”個人認證申請,想借此吸引更多醫生和非在職醫生入駐。
抖音此舉顯然是為了營造出更好的健康科普氛圍,用平臺和醫生背書,增強用戶購藥時的信任感。
但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即使抖音有著充分的醫生達人資源,他們恐怕也難以直接參與到直播賣藥當中。
去年6月,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醫療保障局等九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要“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
醫生跨界直播帶貨涉及違規執業、廣告違法等問題,仍被嚴令禁止。因而抖音的賣藥直播,應該還是以執業藥師和素人主播為主。畢竟直播帶貨只是為藥房/醫藥電商增加了一個銷售渠道,只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就屬于正常的經營行為。
抖音會成為“直播賣藥”的先行者,其實也早就有跡可循。
2020年,字節就通過一款線上問診APP“小荷健康”殺入互聯網醫療領域;2022年,字節又斥資百億并購了專門做婦幼醫院的“美中宜和”,填補了線下醫療的空缺。
不過遺憾的是,美中宜和此后一直業績平平,未能滿足字節的期待。前不久,“小荷健康”也被傳出即將停運。
雖然字節后來出面回應消息不實,但小荷健康的團隊確實有變動,業務線逐漸靠近抖音。比如在抖音搜索疾病的名稱或癥狀,置頂的結果就是來自“小荷醫典”的醫生回答。
(截自抖音)
相比曾經的“自立門戶”,小荷健康顯然還是在抖音龐大流量的加持下更加舒服。只不過它曾經主打的線上問診,如今只能以小程序的形式存在于抖音生態當中。
現在的小荷健康,更能凸顯出的是其工具屬性。隨著抖音開始通過商城和直播發力醫藥電商,或許小荷健康往后會更加側重于輔助相關電商業務的增長。
整體來看,布局互聯網醫療的大廠并不少。比較知名的就有“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百度健康”,前兩者都早已單獨上市。
但是相比于線上問診業務,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更加為人熟知的,還是其與主站協同的醫藥電商業務。特別是在疫情放開之后,線上問診地位下降,大眾對藥品的需求反而集中爆發。
(截自淘寶)
阿里就曾公布過一個數據:五線城市及以下用戶購藥占比高達20%。在一些小城市和鄉鎮,很多藥品都是不齊全的,這時候就凸顯了電商的重要性。隨著政策逐漸松綁,醫藥電商的前景更是值得期待。
目光回到抖音身上,它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重新啟程,第一步就踏在了“直播賣藥”上。如果按照傳統的觀念來看,直播電商講究的是“沖動消費”,似乎跟醫藥品類并不相符。畢竟即使賣得再便宜,主播吆喝得再賣力,也少有人會因此下單不需要的藥品。
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常用藥始終都是剛需。很多家庭都會有常備藥的習慣,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經歷了年前“一藥難求”的局面,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傾向于“囤”一些防疫用藥。
在這個節點上,抖音直播賣藥選擇以“疫情保供”和常用藥切入,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具有剛需屬性的藥品賣出成績后,抖音才有可能向醫藥電商更進一步,并開放更多的商家入駐。
對于抖音的直播賣藥,也有知情MCN機構透露:“仍處于灰度測試,至于測試多久,抖音官方確實沒有答復,需要看第一階段數據,然后定奪,預計4月份會納入更多機構;規模在擴大,還是在往好的方向走”。
如今的字節,已經集齊了醫藥電商的“天時”、抖音的“地利”、直播電商的“人和”。互聯網醫療的新戰役,即將打響。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7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2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5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