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力對于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價值不僅僅是從生產制造端到消費者端的擴大,更多是向產業化、全球化的方向去給企業轉型帶來升級。
12月22日,羅戈網舉辦了以「數實互生·融生無界」為主題的“2022第五屆中國物流科技創新企業年會暨物流資本云峰會”,邀請了數十位來自中國頂尖物流供應鏈企業的嘉賓們,共同分享及探討「物流科技的新機遇以及最新發展趨勢」。
會議由羅戈網CEO Tracy主持,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在峰會上公布了“2022 LOG最具創新力供應鏈&物流科技企業”,并對《2023 LOG中國供應鏈&物流科技創新發展報告》進行了解讀。特別感謝安得智聯、藍幸軟件、中儲智運、唯智信息、萬緯物流、諾捷科技、中信建投交運、中通快遞、華章物流科技、京東物流、葦渡科技、遠程綠色城運等單位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
2022 LOG最具創新力供應鏈&物流科技企業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在本次峰會上,中信建投交運物流行業首席分析師韓軍作為開場嘉賓,分享了物流賽道資本市場的風向演變和未來新增量。他表示,交運行業底層邏輯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行情從共振走向分化,近期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服務、物流科技類公司開始走上了上市之路。從未來方向上來看,國際化并購會越來越多,并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實現供應鏈一體化。
物流企業要做強做大,打造優質的服務,離不開數字化的能力。安得智聯首席產品官林泰恩博士認為,數字化,表面上是技術和工具,實質是業務、流程、組織,背后的核心“人”。站在供應鏈的維度來講,效率、成本和體驗三要素是企業永遠不變的運營邏輯,也是行業的聚焦點。因此,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鏈路、最小的損耗送到消費場景,是安得智聯努力的方向。我們打造了從生產物流、一盤貨、城市配送、到送裝一體的全鏈路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助力生產制造以及零售行業供應鏈變革。
圍繞《如何真正讓數字化轉型帶來業務價值》這一話題上,藍幸軟件 CEO岳仍鵬表示,供應鏈決策中臺在從傳統的流程驅動轉化為端到端供應鏈模式下的價值核心。他應該像一個蘋果手機和IOS一樣,在統一的端到端供應鏈架構和數據基礎上衍生出來各種決策APP。作為首款國產供應鏈決策和計劃中臺平臺,藍幸依托SCATLAS決策中臺,為企業提供供應鏈規劃、供應鏈規則優化、供應鏈計劃、端到端供應鏈追溯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快遞物流業邁開了從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進程,逐漸遠離“手搬肩扛”的人力時代。在中通快遞集團總裁助理孫振華表示,未來快遞的競爭拼的是服務、拼的是體驗,背后科技能力的支撐十分關鍵。對內,技術是降低成本長期性手段,持續提升體驗和效率;對外,前沿技術的突破創新,以及技術的產品化,可以幫助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中通以快遞起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階段,發展到現在成為綜合物流服務商,已經擁有了非常雄厚的科技力量。
2021年12月,國內唯一“海陸空”全物流基因中央企業——中國物流集團成立。作為中國物流集團數字化的重要力量,中儲智運正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為客戶構建數字供應鏈新世界。
本次大會,中儲智運總裁助理、戰略研究院院長劉云飛系統介紹中儲智運的戰略布局及在數字供應鏈領域的創新實踐。他表示,數字供應鏈能力是下一階段企業競爭的核心能力。作為中國物流集團重要的數字化科技力量,中儲智運依托網絡貨運平臺,結合區塊鏈技術,構建以數字信用為基礎的數字供應鏈平臺,為客戶提供商貿,物流,金融等各類服務與解決方案,全面提升物流與供應鏈效率和質量。
在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升級這個層面上,唯智信息副總裁、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劉成云進行解讀。他認為,原有倉庫部門是伴隨著前端業務單元發展而來,呈現煙囪式布局,當前業務邊界在物流場景下越來越多的業務被交叉融合。客戶需要更短更快的供應鏈,希望降本增效的同時,增加個性化業務的支持。唯智通過搭建智慧倉儲平臺,集成制造商的各類軟硬件系統,銜接了倉內的生產工藝流程,實現了物流、實物流、數據流的可視化,大大提升了倉儲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確保貨品運轉全程的追溯控制。
“一硬”和“一軟”可構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數據閉環,具備了可感知、可計算、可交互、可延展、自決策的功能。
要實現倉儲物流的智能化升級,同樣離不開硬件裝備的支撐。江蘇華章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震天表示,在汽車零部件物流裝備技術上,現在智能硬件設備柔性化、共享協同、模塊化、調度控制技術越來越受到設備供應商重視。關鍵物流技術將向高效化發展,物流裝備的運行速度和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在京東物流X研究部智能倉儲產品部負責人陳俊虎看來,物流自動化及機器人應用全景,涉及8個主要環節,近50類設備,其中存取和分揀等大場景應用豐富,其他小場景規模化應用不足,在產品、方案上迭代不足。未來的物流機器人不僅在倉庫內應用增加,在其他小場景如服裝入庫、重貨入庫、末端配送等也會規模化應用,因此面臨的場景將更加復雜化和多元化,機器人對于技術的要求、識別環境的能力會越來越高。
現在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叫“用物流科技打造生產力”。在未來,如何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數字化結合到產業鏈當中去,優化整個運營體系以及經營體系,讓手上的資源效益最大化,將變得尤為關鍵。
萬緯智能算法中心總經理王子卓表示,萬緯依托數物一體全域協同模式,打造供應鏈數智化發展的新路徑,并基于數據平臺,建立冷鏈物流“產”“銷”“配”一體化發展體系,實現全鏈協同、降本增效的發展目標。
自動駕駛在物流行業中,落地的路徑在哪里?葦渡科技聯合創始人&COO成勝惠認為,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只有正向打造出全新的自動駕駛新能源重卡,才能充分發揮自動駕駛技術的能力,為物流行業帶來真正的降本增效。而干線物流一直被視為自動駕駛首先商業落地的場景,葦渡科技充分發揮造車新勢力的優勢,主攻自動駕駛研發、車輛設計研發、供應鏈管理、銷售、運營與運維、保險金融,二手車回收、電池回收及其他生態建設,同步聯合現有OEM整車廠合作生產制造,打造輕模式與重模式相結合的全新商業形態。
上個月,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旗下綠色城運服務正式發布,將面向物流行業提供定制化的綜合運力解決方案,助力提升車輛資產運行效率,實現用車價值的最大化。
遠程綠色城運運力產品負責人聶鵬剛表示,“資產運行效率”是企業零碳運力升級的核心痛點。這個痛點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城配行業配送時段的結構性錯配,車輛資產存在結構性閑置的問題。綠色城運首先選擇從城配領域切入,發布了面向四大行業的運力解決方案,并基于主機廠強大整車研發制造能力、車聯網的智慧運力管理能力以及全鏈路的供應鏈生態體系,持續提升車輛資產的運行效率,而這也是綠色城運提出“車即服務”的價值主張的基點。
數字化時代,運輸如何才能提質提效?諾捷科技CEO 吳猛通過《從運單到對賬數字化,搭建運輸控制塔全鏈路數智管理》的分享進行了解讀。他認為,通過運輸數智化平臺的建立, 能夠有效的降低人工工作量,提高運輸運營效率,優化運輸管理流程,達到效率、服務和成本的最佳優化,實現訂單、運輸計劃、運輸執行、跟蹤監控、協同作業、運費結算、成本分析等運輸全鏈路管理集中在同一平臺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資深供應鏈專家、供應鏈暢銷書作家卓弘毅在《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SCOR-DS價值解析》分享中提到,在SCOR模型應用中,訂單按時足量交付改善步驟有五個步法:第一,分析失效模式,識別關鍵流程;第二,恢復訂單交付流程的基本狀態;第三,識別交付失效問題的根源;第四,消除交付失效的根源;第五,進一步改善交付和客戶服務水平。
在峰會最后,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在公布“2022 LOG最具創新力供應鏈&物流科技企業”同時,并對《2023 LOG中國供應鏈&物流科技創新發展報告》進行了解讀。他認為,國內供應鏈物流技術創新新趨勢正在從基礎支撐,走向價值創造。未來5年內,圍繞供應鏈數字化相關能力建設、生態系統伙伴關系,仍然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滲透仍需更長周期。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1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8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