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首次發送在2018年,過了幾年重新看依然很適合現有的企業。
2018的Gartner供應鏈25強又新鮮出爐。在半年前看到一篇關于汽車行業供應鏈優劣勢分析的文章。文章強烈質疑為何汽車行業只有寶馬入圍25強。巧的是這次寶馬列25強最末,搞不好下次還要出局。難道汽車行業供應鏈管理水平低嗎?同樣,最近大家又質疑為何日本企業也難入這個排行榜。特別是以精益著稱,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企業。
作為汽車行業從業者。文章作者認為汽車行業最強的就是精益生產和智能制造。并且認為一些家電行業的所謂智能制造連每日滾動的精準化排程都做不到。與汽車行業的精益和智能相比差距巨大。文章作者還列舉了汽車行業制造工藝之復雜,零備件之多,安全要求之嚴格,設備之先進等等。
毫無疑問汽車行業是最復雜的供應鏈之一,并且還管理這么到位,汽車行業沒有道理僅僅寶馬入圍。制造技術復雜就是供應鏈復雜嗎?誰的設備更加智能就是誰的供應鏈強嗎?如果精益生產+智能設備就是供應鏈的話,那零庫存+精益的豐田必須是全世界最強大供應鏈。
為何沒有一家公司因為精益制造入圍25強呢?因為Gartner評選的標準是供應鏈管理能力(信息鏈),不是供應鏈本身(實物鏈)。精益制造再強也屬于局部優化領域,不是供應鏈管理所倡導的全局優化。
那位作者最后也研究了Gartner的評判標準。發現它最核心的評價領域竟然是供應鏈計劃,還有需求計劃。最后他不得不說,汽車行業比較弱的是計劃領域。
為何?供應商都在你周圍10公里內放好庫存。時刻應對你的滾動精準排程,你還需要強大的計劃嗎?還需要費盡心思去整合優化嗎?你只要專注生產排程優化就可以了。
大家有沒有去數過,這個25強里面消費品企業占了多少比例,20強都屬于消費品領域。寶馬入圍25強,也不是因為其精益制造,而是因為其供應鏈管理的專業性。不僅有專業的需求計劃團隊,還是戰略計劃團隊。
日本企業的精益管理模式不是供應鏈管理思想的體現。是一種對局部優化的極致追求。日本的阿米巴模式與供應鏈管理思想也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有些推行阿米巴模式的企業竟然也要求同步推行供應鏈管理。這是完全沖突的模式。
可見大家對供應鏈的認知差異還是非常大的。精益生產,物流改善,采購改善都不是供應鏈改善的核心,都是供應鏈執行的改善,是對實物流的改善,更加關注局部業務的優化。真正的供應鏈核心是計劃,是基于信息流而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優化,是一種全局平衡觀。
Gartner對供應鏈25強的評估標準是非常專業的。國務院辦公廳在去年底提出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指導意見中,對供應鏈的定位也是非常準確的: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誰來承擔這個需求為導向,整合資源的工作?是物流嗎?是生產嗎?是采購嗎?是供應鏈計劃!
25強之中第9強的H&M公司,其供應鏈管理部門的地位是高于銷售和制造的。這對于生產計劃向生產匯報,采購計劃向采購匯報,一切以業績為尊嚴的公司而言有些難以理解了。其實這不是一種權力的分配,而是一個科學的決策機制。為何Gartner 25強消費品企業有20強之多。因為消費品行業的供應鏈計劃是最強的,為什么?因為消費品行業同質化競爭最嚴重,整合資源對于他們而言不是Nice to Have, 是Must Have。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1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1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