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動蕩正在日益加劇,從芯片危機到COV-19疫情的挑戰,從傳統的來料加工到正向研發,從傳統制造到數智制造,都對傳統的供應鏈管控帶來了新的挑戰。幾乎所有企業都受到影響,無論是經歷爆發式增長,例如線上電子商務,還是出現衰退的行業,例如旅游和酒店行業。可以說,過去的兩年是“供應鏈之年”,特別是汽車行業,其供應鏈各個環節均遭遇嚴峻挑戰。
隨著供應風險持續上升(例如供應中斷、大宗商 品風險、網絡安全、競爭威脅、知識產權風險和品牌風險等),許多頂尖首席采購官正在通過“敏捷采購”來應對挑戰。
簡單來講,敏捷采購是供應鏈從業人員通過提高供應鏈的敏捷程度,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調整交付日期與生產運營活動節奏的匹配,從而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減少資金占用,控制采購風險。
敏捷(Agile)一詞興于應用軟件開發行業。在2001年,17位軟件大牛參加的軟件開發會議上,由參與者,Martin Fowler ,取自他正在研讀的一本書《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 Strategies forEnriching the Customer》。敏捷宣言實質上明示了敏捷軟件開發的基本原理:通過有技能和有經驗的開發合作團隊,快速交付有價值的軟件產品給客戶,而不是更多關注在內部的流程,文檔,合同和計劃。
圖一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瞬息萬變;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讓社會經濟活動越來越VUCA,這種復雜性正如Stacy矩陣(圖二)描述的“Complex”域,需要快速高效的方法來應對。而敏捷(Agility)恰恰是應對Stacy矩陣中“Complex”領域的利器。于是,敏捷逐漸被泛化到其它領域,如組織“Agility”, 業務“Agility",采購"Agility"。但無論是軟件敏捷還是業務或組織敏捷,強調的都是“客戶價值交付”和“以人為本”。從圖一的軟件開發敏捷宣言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初倡導的軟件開發價值觀,“個體和互動”,“客戶合作”都與人及團隊密切相關。而“工作的軟件”和“響應變化”都需要有經驗和技能,并保持開放心態的知識員工來確保。同樣,"工作的軟件,“響應變化”,"客戶合作與互動”,也強調了組織如何更好,更快地交付客戶價值。
圖二
首先,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逐步地由線性的,基于零部件的簡單供應商體系,逐步轉向了網狀的,軟硬兼有的,多生態的復雜供應鏈體系(見圖三)。
隨著科技公司、軟件公司進入汽車行業,汽車產業鏈逐漸從主機廠、一級、二級供應商的線性關系演變為更加復雜的主機廠、供應商以及互聯網企業均參與的,網狀新生態體系。主機廠向上與芯片廠商,AI算法公司直接合作,向下與互聯網應用服務延伸,擴展汽車軟件后續應用服務價值。整個汽車產業鏈被重塑。這種產業鏈的變化,體現在了后SOP時期的互聯網生態,如地圖,在線音樂等的參與;圍繞著車生活,加油,充電,智慧家居等行業生態。而這些互聯網生態公司,采用的是非常靈活的組織運營模式,交付節奏與管理非常敏捷,面向此類客戶的管理,需要對彼此的流程理解和更智慧的管理模式。
同樣,汽車產業鏈的網狀結構,也驅動了不同的商業模式的誕生(如圖四),這種商業模式的多樣性,同樣需要靈活的采購策略去管理和組織。
圖三
圖四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開始逐步走在了市場的前列。研發模式由此前的跟隨模式走向了正向研發,進入到了無人區。
伴隨主機廠自研力度的加大,主機廠需要與更多的供應商或合作伙伴進行產品與研發共創。這種正向研發的供應商,有別于此前的“按圖加工”的制造類供應商:前期研發投入的失敗概率高,存在研發的前期投入無法回收的風險。很多前期研發合作的供應商,屬于科技創新型研發公司而不是生產制造公司,存在因輕資產運作而無法提供零部件產品攤銷研發成本的風險,從而導致研發投入無法轉化。對于“按圖加工”的供應商,則可以通過銷量訂單攤銷的模式,分攤研發成本。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為前期研發供應商的”心病”,缺少合作的意愿。所以,需要新的采購模式激勵擁有先進技術的供應商參與研發共創過程中。
圖五
汽車產業價值鏈伴隨著軟件賦能汽車時代的到來,呈現正向研發價值增加,后市場服務延展新的商業模式 (見圖五)的全新業態。而為了支持全新的軟件功能商業模式,傳統的基于硬件成本的采購方式需要轉變。需要更好地支持“硬件預埋”,助力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業務發展。
傳統的基于零部件硬件的采購模式,“砍至骨頭”的純硬件的成本管控方式,導致各種競標手段,如競價拍賣,5分鐘死亡法,抽信封,諸如此類的手段。無可厚非的是,這些都是為了確保整車的那點微薄的利潤。但是,這種采購模式,也帶來了很多弊端:
第一,降低了產品質量
第二,壞了口碑
第三,增加了工程交付成本,延長了產品的交付周期,喪失了未來的業務增長機會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種嚴苛的成本管控,讓硬件資源捉襟見肘。為適應有限的硬件計算資源,開發人員必須對軟件代碼高度優化。而過度優化,帶來維護成本的增加,讓軟件問題難以定位,延誤了產品交付周期。而過度精簡,增加了技術債,降低了代碼的重用性與可移植性。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從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見圖六)理念看下來,反而是增加了成本。
圖六
新的5G技術的發展,ABCD技術的落地實施,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而數字化的轉型,也對采購如何更好地支持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采購價值主張需要由價值保障向價值創造轉移
德勤的全球首席采購官的調查可以看出來(見圖七), 傳統采購對于“降低成本”的關注度逐步轉向了“提高運營效率”,“推動創新”和“開展數字化轉型”等維度。 采購的價值主張從成本削減和供應保證擴展到更廣泛的價值創造中-如影響需求,推動創新,并與戰略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攜手促進商業合規、縮短市場響應時間。
圖七(摘自德勤報告)
“敏捷”的基本原則是以“精益”為核心,能夠快速思考,得出結論、以及靈活并輕松地采取行動,交付客戶價值。為了更好地應對多變的市場,支持組織價值創造,采購需要思考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敏捷改造:
1. 監控快速變化的利益相關方和供應市場
2. 針對風險和機遇進行預測和優先級排序
3. 協調內部以及合作伙伴資源,快速做出靈活應對
4. 調整上游供應鏈和采購組織自身,以提高敏捷性
5. 開展文化轉型,實現基業長青、歷久彌新
作為敏捷采購的轉型,組織需要從下面三個問題著手:
圖八 (摘自科爾尼網站)
如何落地實施敏捷采購呢?愛索公司建議按下列思路進行:
? 了解并建立采購的風險、彈性和敏捷性指標
? 在轉型過程中經常測量指標以了解進展
? 將敏捷和彈性嵌入運營模式和獎勵機制中
? 超越一次性的試點,開始使用可擴展的平臺能力
? 審查工作量(以及相關的驅動因素)和當前的運營模式
? 開展流程挖掘,了解流程的復雜性;細分并大規模定制流程,確保數字化流程的防故障機制;開發流程使其具備預測性和自主性
? 靈活配置資源,例如,帶來即時知識 ;評估如何為工作量分配資源
? 用實時或準實時的情報;
? 了解團隊是否擁有變得更加敏捷的能力/潛力
? 確定一個數字化整體戰略(考慮影響而不僅僅是效率)和路線圖;
? 構建干凈的(低技術債務)數字基礎設施
? 通過先進的分析技術,增強內部尋源和采購能力
? 提高可見性以及在多級供應商網絡中的協作/同步能力
? 制定全面的供應商管理方法
? 將以采購為中心的線性方法轉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管理
? 以利益相關方/客戶管理為戰略中心
? 將管理服務提供商和生態系統合作伙伴視作擴展企業
? 建立物聯網、5G、區塊鏈、控制塔和由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啟用的協作工作流的案例
? 運用設計思維與利益相關方/客戶快速迭代地合作
? 增加項目循環頻率,重新調整優先事項以配合利益相關方
? 消除連續性瀑布式流程
? 實施項目組合管理以實現可見性/協調性
總結:
為了同時管理投入成本并解決復雜性和波動性問題,采購必須與業務部門和供應商建立新型深度合作關系,同時培養全新能力,并且靈活利用數字化的供應商生態系統,以此創造價值、推動全 面創新、獲取真正的戰略優勢。超越新冠疫情之外,復雜性、風險性和外部創新需求的不斷增加,最終推動采購組織成為真正的業務戰略合作伙伴。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75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7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2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1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