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用詩和遠方帶火了自家的直播帶貨,另外一位新東方出身的吳雷,則真的將大件國貨帶向了海外遠方。
由吳雷創建的大健云倉,是一家專注于家居等大件商品跨境B2B的平臺公司。7月9日,大健云倉向美國SEC遞交了上市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大健云倉2019-2021年營收分別是1.22億美元、2.75億美元和4.14億美元。同期,凈利潤分別是290萬美元、3750萬美元和2930萬美元。
2020年凈利潤翻了超11倍的情況尤為出色。而2021年收入增長的情況下,盈利能力卻有所下滑。
透過大健云倉招股書,我們來研究三個問題:
1. 所謂的大件商品跨境B2B運輸是做什么的?
2. 公司2020年業績亮眼的原因在于什么?
3. 公司未來可能會遇到怎么樣的問題?
隨著國家大力扶持“中國品牌”出海,國內企業家們的目光也轉向了龐大的海外市場。
大健云倉業是大件商品跨境出口B2B的交易平臺,將發現、支付和物流工具等一切整合到一個平臺。簡單來說,平臺主要將在亞洲的制造商,以及主要在美國、亞洲和歐洲的經銷商連接起來,而大健云倉也提供了相應的海運和海外倉儲能力。
大健云倉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四個國家設有倉庫,美國是他們最大的市場。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網經社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TOP1的國家就是美國。
從主營業務來看,大健云倉的業務收入有以下三個來源:GigaCloud 1P、GigaCloud 3P以及非平臺電子商務。其中,GigaCloud 1P所代表的產品收入占比超過7成。
這里簡單講解一下GigaCloud 1P和GigaCloud 3P業務:
1P(第一方)商家又名供應商。大健云倉是從供貨商手中直接買入產品,然后再賣出去,賺的是中間的差價。可以類比京東自營,平臺決定營銷方式與銷售價格,商品歸屬權轉移給大健云倉。
3P(第三方)商家又名賣家。在這個模式中,大健云倉只是屬于搭建平臺,撮合交易,事成后拿交易傭金。賣家控制定價,要設置庫存管理、營銷和客戶服務。這種方式可以類比成淘寶,做的是貨架式的平臺生意。
兩者占比懸殊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對商家而言,大健云倉提供的1P服務,是直接從自己手里買貨,后面的事情就和自己無關了,賣東西這件事成為了平臺需要操心的事情。而在3P的模式下,商家還要自己操辦賣貨的事情。
也就是說,大健云倉完全不涉及產品的設計、生產環節,只做中間商賺差價。
通過大健云倉披露的財務數據,公司2019-2021年營收分別是1.22億美元、2.75億美元和4.14億美元。同期,凈利潤分別是0.03億美元、0.37億美元和0.29億美元。
凈利潤2019年的0.03億美元到一年后的0.37億美元,這背后發生了什么?
吳雷曾擔任新東方高管,2006年離開創業。2010年,他將公司從人力資源公司轉型,并在日本開展電商業務。在選擇賽道的時候,為了與傳統跨境電商企業展開差異化競爭,公司選擇了大件商品跨境運輸,且以家居物品跨境作為起始點。
大件產品的跨境運輸與倉儲要比小商品困難的多,成本也高。賽道的玩家并不多。且美國的B2B細分領域具有很強的增長潛力。據Frostand Sullivan估計,美國B2B電子商務銷售額在2020年已達到1.3萬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2萬億美元。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公司2020年業務的暴增以及之后凈利潤下降的話,那么便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致使各地港口運營受限,海外零售商陷入了全球供應鏈危機,同時疊加本地防疫政策限制開工,迫使他們尋找可以有現貨的企業來保持供應與交付能力。
大健云倉由于發展1P模式,有“現貨”在海外倉庫可賣,致使業務暴增。2020年第二季度,大健云倉GMV同比增長了122.9%,是公司歷史最高點。當然,還有低基數的原因。
從用戶數據方面也可以得到進一步證實,2020年大健云倉平臺活躍的買家從441個增長至1689個,平均買家支出超11萬美金。
然而,2021年卻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且收入利率增速均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呈現負增長。
可能有人會說,增速在公司業務收入達到一定規模,很難在保持高速的增長,有所下滑也在所難免。那我們進一步探究一下,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否保持住了?
通過數據的進一步分析,2019-2021年大健云倉毛利率、凈利率均呈現出了較大的波動,經歷2020年業績上揚后,盈利能力呈直線下滑態勢。
主要是因為租賃成本和海運成本吞噬了利潤。
截至2022年3月,公司在全球有21個大型倉庫,主要從第三方公司租賃,租賃倉庫貨架每年交付租金,計入了公司的產品成本;此外,公司的跨境運輸業務主要是通過與航運、卡車運輸和貨運服務提供商合作,海運成本也是公司的支出部分之一。
2020年下半年,全球的需求反彈造成港口擁堵,2021年更是發生了蘇伊士運河阻塞事件,船公司聯合哄抬價格,以及美國港口卡車司機罷工,集裝箱滯留港口等均影響了中國跨境出口的航線運輸,帶來海運成本的不斷飆升,使得跨境公司在物流成本上承壓。
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從中國運往美國西海岸,2020年年初需要1500美元,而到了2021年9月,運費漲到了2萬美元以上[4]。中遠海控2021年第一季度的利潤,比過去10年加起來的還多。
于是,2021年大健云倉成本的增速要高于收入的增速。
另外,在1P經營模式,公司先從國內的制造商手中購買商品,拿到國外的倉庫中,等外國的零售商下單來買。這種經營模式帶來的風險在于需求下降后的存貨的積壓。隨著積壓,倉儲成本逐步計入產品的成本當中,進一步侵蝕公司的利潤空間。
反映到數據上,是公司2021年存貨占比總資產擴大,由2020年存貨占比總資產26%上升至2021年的44%。
在公司的股東中,我們發現了熟悉的身影:京東是大健云倉第三大股東,占比11.3%。此外,公司還獲得了紅星美凱龍、知名美元基金DCM等股權投資。
公司賬面現金流充裕,現金占比資產的3-4成,然而錢一直在賬面上,對于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對于公司來說,銀行賬面上的現金不是會下金蛋的“母雞”,相反還會拖累了公司的總資產報酬率,如2021年,同樣做跨境電商的準備上市的子不語,現金占比資產不足一成,總資產報酬率有87%,而大健云倉ROA卻只有35%。
錢只有用于生產活動中“滾起來”,才能給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
回到大健云倉本身,3P模式下淘寶式的貨架平臺,是相比1P的自營更理想的模式,因為這塊模式省去了物流和倉儲。
從目標客戶,也就是B2C跨境電商的角度來看,物流和倉儲也確實是它們的難題。根據億邦智庫的數據顯示,有4成的跨境電商企業的倉儲物流成本占營業收入的20%-40%,有2成以上的企業占比在40%-60%。
目前,全球B2C跨境電商出口市場上,主要玩家平臺是阿里巴巴速賣通和亞馬遜,亞馬遜業務市場主要在歐美市場,也是我國主要的跨境出口地。而由于在第三方平臺上銷售,商家對產品營銷能力不足,對市場把握程度不高,常常遭遇侵權投訴等問題困擾。
但問題在于,為了擺脫物流和倉儲的困擾,跨境電商不指望借助大健云倉這樣的平臺,而是直接用獨立站的方式。
所謂獨立站,就是商家自己的站點,運營規則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你可以十個頁面只賣一件衣服,你可以把logo放在每個角落,可以讓用戶購買時填任何你想要的信息,可以讓用戶直接導入私域。總而言之,隨心所欲,同時當裁判和運動員。
這樣的結果是,獨立站可以自由控制產量,因此也就不用面臨倉儲庫存的難題。
獨立站成了2022年跨境電商的風向標,從數據上看,2022年1月Shopify自營網站數量達到388萬個。SHEIN、Anker等獨立站的發展壯大,品牌出海的獨立站模式成為了跨境行業的新趨勢。
尤其是在亞馬遜的“關店”潮重挫了中國賣家后,越來越多的跨境商家選擇開自己的“獨立站”,直接面向境外的消費者,一方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能輸出品牌。
另外,海外消費者的行為也更適合獨立站的建立。同樣是買鞋,國內消費者很可能是去淘寶京東,而國外消費者很可能通過品牌官方網購。
億邦智庫發布《2021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報告》顯示,2021年,28.5%跨境賣家建設了獨立站,8.6%跨境賣家表示銷售額最大的渠道是獨立站。
然而對于大健云倉而言,獨立站意味著大健云倉這個中間商環節被去掉了。
跨境電商下定決心,脫離亞馬遜,自己搞起獨立站,又怎么有理由再次投入另一個亞馬遜的懷抱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8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1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8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