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菜鳥CEO萬霖在2022菜鳥開放周上透露,菜鳥新增了第3種上門方式——消費者在下單時,可前置選擇送貨上門服務,且不產生額外費用。
這意味著,送貨上門選項已經前置到電商平臺,商家與消費者可自由選擇。對于電商賣家、快遞企業、還是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對于快遞服務分層、產品分層具有重要的意義。
萬霖表示,目前這一前置選項服務由菜鳥與申通快遞聯合推出,已在杭州、西安、嘉興等城市試點,并有望在2023年3月底前覆蓋全國50城市。
有網友留言建議,菜鳥的膽子可以再大一點,比如送貨上門可以單獨加錢,投放驛站或快遞柜保持免費,這樣末端的小哥也可以多一些收入。也有小哥擔憂,即便前端收費分層,派費能否到達小哥手中也是一個問題。
億豹網多次呼吁,送貨上門的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關鍵在于體制的突破。當然,這里面有著電商平臺、賣家、快遞企業復雜的利益關聯。
無論對電商平臺還是個人散件,用戶下單時,根據實際情況勾選上門還是代收即可,就像打車時選擇拼車或者快車一樣,當然每種服務會有不同的價格區分,一分價錢一分服務,通過服務分層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而不是所有包裹都要一刀切必須上門。
對于淘系、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來說,長期包郵政策的施行,再加上電商企業的激烈競爭,隨著包裹量的增加,下游快遞企業利潤不斷被攤薄,網點與驛站長期在夾縫中生存。
如果能從體制上逐漸打破壁壘,從前端開始分層,基于各個平臺大數據判別,建立末端用戶數據庫,篩選出需要上門與投柜投站的用戶,對于快遞企業來說,不但能提升服務價值,更可以增加末端收入。
也有從業者向億豹網抱怨:“用戶好不容易適應驛站與快遞柜了,現在反過來又推上門,本來末端派費就一直降,驛站以后越來越難干了。”
驛站從業者的抱怨不無意義,目前,大多數快遞驛站都是夫妻老婆店、小哥自己開店等這樣的形式,本身人手有限,再加上派費不斷走低,還面臨著各種考核,如果全部送貨上門并不現實。
況且,現在各家快遞業務量都比較大,很多末端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除非壟斷的區域,想把幾家整合在一起并不容易。
不少驛站本身只是社區雜貨店或者小賣部,只接一個品牌的包裹,承擔中轉業務也只是它的附加功能。這就決定了無論是從送貨的人力,還是從送貨的時效性來說,都是缺乏保障的。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菜鳥推出了上門補貼,從去年4月開始,天貓淘寶聯合菜鳥驛站在北京、上海和杭州90%的站點推廣送貨上門服務。
“現在天貓淘寶的包裹到了站點后,系統會默認送貨上門,每天大約有100多件包裹會送到家。”北京朝陽管莊一小區驛站老板告訴億豹網,現在每個送上門的包裹大概補貼1.3元,比快遞小哥的派費要高一些,用這些補貼正好可以再養活一個員工來送貨,但補貼有了,對服務質量的考核也更加嚴格了。
而在實際走訪中,很多上班族白天并不在家,也能理解到小哥的辛苦,并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會不顧實際地強行要求送貨上門。從發生爭議的大多數案例來看,不少是派前電聯環節缺失所引發的,甚至很多消費者并不了解下單時如何勾選合適的快遞服務。
除了在驛站端補貼,菜鳥直營配送也在上門領域不斷發力。萬霖表示,“貓超式”上門物流正向天貓淘寶更多品類推廣,在食品重貨、大家電、家裝、冷鏈等各個電商行業品類當中,菜鳥都通過重投入建設,扎實運營直營配送,不斷提升送貨上門體驗。
長期來看,目前驛站送貨上門,平臺采取補貼費用的模式,并不能持久存在。一旦補貼消失,驛站與末端就會陷入被動。
億豹網認為,以此次前端服務分層為契機,各方多管齊下打破瓶頸,而不是一味把矛盾轉嫁給快遞員,才能真正解決送貨上門的瓶頸。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1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9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