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對快遞市場運行短期造成較大沖擊,快遞業務量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快遞率先實現恢復,5月快遞業務量已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充分彰顯了行業發展的強大韌性,也增強了穩預期的信心。
疫情短期影響較大
3月以來,全國疫情多點散發,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重要民生物資供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帶來較大影響。快遞聯結生產和消費,受前端生產下降和后端消費受限等諸多因素影響,行業運行承壓明顯。
一是給網絡穩定帶來較大壓力,多地層層加碼、一刀切,造成通行受阻、車輛滯留、運輸不暢,部分區域轉運中心和末端網點被關,造成部分干線中斷和運輸成本激增,影響整個網絡的正常運轉。同時,受防疫投入增加和燃油價格年內9次上調的影響,快遞運行成本持續上升,給末端網絡特別是關停網點帶來較大的生存壓力。
二是給市場規模帶來較大沖擊,3月和4月連續兩個月快遞業務量出現負增長,這也是十多年來行業首次出現連續兩個月的增速下降。3-5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環比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持續時間較久。通過數據模型測算,僅3—5月,疫情對行業帶來的件量流失超過50億件,約占同期快遞業務量的比重超過五分之一。
三是對行業消費習慣帶來一定的影響,疫情散發造成綜合運行成本上升,提高了快遞的“使用門檻”。疫情期間層層加碼,部分地區高速封堵,部分區域網絡關停,快遞服務時效的不確定性增多,時效敏感性產品的寄遞受到影響,特別是荔枝、櫻桃等生鮮農產品上行受到的影響較大,也影響了用戶的消費體驗。但是,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是階段性和外在的,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顯現,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減弱,多項指標企穩回升。
行業積極應對疫情沖擊
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全力保障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運輸暢通,要將郵政、快遞作為民生重點,切實保障郵政、快遞車輛通行。”在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主干道通行狀況快速恢復,臨時關閉關停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實現動態清零,為暢通快遞渠道奠定了基礎。
國家郵政局推出《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生產操作規范建議》《關于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郵政快遞業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幫助寄遞企業紓困解難穩定行業發展態勢的通知》等,指導各地加大停運分撥中心解封工作力度,優化車輛與人員通行管理措施,31個省(區、市)郵政管理局納入省聯防聯控機制實現全覆蓋,共出臺郵政快遞業保通保暢政策省級文件81份、市級政策61份,有效維護寄遞渠道網絡暢通、保障重點物資和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物資運遞。
主要快遞企業積極作為,采取設立專項基金、調整考核指標、優化運輸路線等專項措施紓困解難。韻達、申通、圓通和中通等企業設立的抗疫專項基金合計超10億元,主要用于對疫情影響地區網點提供免息或低息借款,緩解網點資金壓力。主要快遞企業總部及時調整運力資源保障運輸暢通,放寬疫情影響地區的考核,并采取調整攬派政策、費用減免等方式幫扶網點渡過難關。
行業反彈信號明顯增強
5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快遞市場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顯著,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凸顯,產業體系完備和產業綜合服務能力增強,行業逐步恢復至正常狀態。
一是“樞紐+通道+網絡”快遞服務體系恢復正常運轉,干線網絡全面暢通,停運分揀中心數量明顯減少,快遞網絡基本實現正常運轉。
二是件量規模恢復至正常水平,5月以來,日均快遞業務量呈現上升趨勢,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3億件,環比4月日均新增5000萬件以上,5月中下旬同比已經實現正向增長,5月下旬基本維持在日均3.3億件水平,5月快遞規模已經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從5月下旬開始,攬收量連續多日大于投遞量,積壓快遞全面清零。交通運輸部《每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顯示,6月上旬,快遞規模繼續擴大,日均攬收量均在3.5億件左右,最高日攬收量達到4.3億件,端午節放假期間(6月3日—5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約9.4億件,同比增長17%;投遞快遞包裹約9.7億件,同比增長13.1%,從6月上旬的數據來看,6月快遞市場規模增速有望恢復至兩位數增速。
三是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也出現了積極性的變化,上海、吉林等受疫情沖擊嚴重地區復工復產率明顯提高,快遞暢通速度加快,5月6日起長春市快遞企業基本恢復正常運轉,6月1日起上海市快遞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逐步減弱。
四是服務質量全面回升,5月,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331.7,環比上升2.1%,其中快遞有效申訴率環比小幅改善;消費者快遞服務滿意度預計為78.4分,環比上升0.1分;重點地區72小時準時率預計為75.6%,環比提升1.2個百分點。
行業率先恢復助力穩經濟穩預期
快遞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快遞率先恢復,實現正向增長,反映了消費市場復蘇步伐加快,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到正常狀態后,前期被壓抑的消費和升級類消費等將逐步釋放,消費市場巨大潛力、強大韌勁和旺盛活力充分彰顯。
同時,公路貨運也恢復至正常水平九成左右,5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3.4億噸,同比增長6.6%,從快遞和貨運量變化來看,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運轉,保供保暢重心也從全面打通大動脈、基本暢通微循環,向鞏固擴大物流保通保暢成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行轉變,反映出宏觀經濟恢復的步伐在加快。快遞恢復正常運行,也增強了穩經濟穩預期的信心。
再有,快遞在本次保通保暢中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密集出臺政策舉措促進行業發展,多地出臺落實的配套文件,將為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和產業深度協同發展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也為行業空間布局和產業集聚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此外,快遞深入千家萬戶、聯系千行百業,已成為產業間區域間聯系的重要紐帶,快遞率先恢復正常運行,將推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協同復工復產,為打通“大動脈”和暢通“微循環”注入新的活力,為穩產業鏈供應鏈乃至穩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
沖擊未改行業長期發展大勢
今年以來,疫情等外部環境變化對快遞業發展帶來了一些短期沖擊,但快遞市場運行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行業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服務全領域、激活全要素,打造雙高地、暢通雙循環”的發展思路成為行業共識,也轉化為企業的實踐,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兩進一出”工程加快實施,快遞發展與關聯產業融合更加緊密,嵌入產業鏈供應鏈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區域輻射能級和產業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快遞進村工程全面實施,八成以上建制村已經通快遞,農產品線上銷售比例快速提升,農村產供銷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增強,快遞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大有可為。
快遞進廠工程加速推廣,在汽車、醫藥等領域降本增效成效突出,以快遞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在多地出現,萬億元級市場潛能將加速釋放。快遞出海穩步推進,國際網絡通達范圍擴大,航空貨運能力快速提升,在協同我國產業產品“走出去”和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方面作用將持續顯現。
同時,行業發展營商環境日益優化,電商快遞升級迭代,直播電商和社交電商等規范發展,快遞成本分區、服務分層、產品分類趨勢強化,企業投資意愿和信心增強。總體來看,快遞市場中長期需求依然強勁,“十四五”時期保持兩位數增速可期。(作者石書煥系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劉江系高級經濟師,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業務研究一部副主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6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1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4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0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88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1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99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7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2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97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