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來,這是美妝行業零售額第一次下滑。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其中化妝品在上半年的零售總額為1905億元,同比下降了2.5%。
(截自國家統計局官網)
過去十年里,化妝品行業的銷售額一直呈上升趨勢。即使是在2020年疫情剛出現的時候,銷售額漲幅也只是稍有回落,且全年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到了2021年,化妝品零售總額更是出現大幅上漲。
但是到了今年,諸多美妝公司的業績都受到了很大影響。7月15日,業內頭部的美妝代運營公司“若羽臣”和“麗人麗妝”都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其中,若羽臣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70.64%-77.78%,麗人麗妝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了109.75%至108.51%。
(截自若羽臣&麗人麗妝業績預告)
兩家公司對此的解釋都是疫情影響到了物流,導致訂單退貨率增加。并且由于麗人麗妝總部位于上海,受到疫情封控的影響更為明顯。
然而將業績暴跌全都歸咎于疫情似乎也不合理。在之前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各美妝電商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業績下滑。其中,作為行業龍頭的寶尊電商,在第一季度營收19.84億元,凈虧損1.22億元;麗人麗妝和若羽臣雖有盈利,但都同比下降了七至八成。
要知道,上海的疫情封控是從3月底才開始的,按理說不會對第一季度的業績造成如此大的影響。相比之下,“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所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中,雖然總凈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4.4 億元人民幣下降 38.3% 至8.91 億元人民幣。但凈虧損也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3.19 億元減少 8.7% 至人民幣 2.914 億元。
(截自逸仙電商2022年Q1財報)
從這里就能看出,美妝代運營和直營模式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直營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戰略,比如逸仙電商在化妝品銷量低迷時開始往護膚品方向發展。而代運營更容易受到合作品牌的影響,比如若羽臣的公告中就提到:“2022 年半年度公司部分合作品牌由原經銷合作模式轉為代運營模式合作,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經銷是一進一出賺差價,代運營是抽傭,二者的資產流動量就完全不一樣。因而可以說,很多美妝品牌都將自己下滑的業績轉嫁到了美妝代運營電商身上,這才導致若羽臣和麗人麗妝的凈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此外,在國家統計局的公告里還能發現一點蹊蹺。原本靠著6月的618活動,美妝行業的銷售額都會出現大幅上漲,甚至能將整個上半年的銷售額拉高很多。比如2021年6月,化妝品類零售額的同比增長率為13.5%。但到了今年,化妝品類零售額的同比增長率只有8.1%。
細想一下這兩屆618的差別,很容易就能脫口而出一個答案:頭部主播。
2021年底,雪梨和薇婭相繼因逃稅被封殺;此后,辛巴由于種種事件的影響,選擇退居幕后培養新人;今年6月,李佳琦在一次直播故障后再未露面;不久后,羅永浩也宣布回歸創業,大幅減少在直播間出鏡的次數……
頭部主播相繼退出后,其他的主播卻并未能承接住他們的流量。即使是如今爆火的東方甄選,其銷售額也遠不及曾經的頭部主播們。
據新圖數據統計,今年618前五大帶貨主播的帶貨總額不到40億元,且以后來居上的快手主播為主。而在去年,僅李佳琦、薇婭、雪梨三人,在618首日的帶貨總額就達到了56.5億元。前五主播在618期間內的帶貨總額更是達到了103.73億元。兩年之間,前五主播的銷售額竟相差一倍有余。
(數據來源:新圖數據)
頭部主播的退出對于美妝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一直以來,美妝類產品都在頭部主播的直播間里占有很大的比重,畢竟其高毛利的性質讓品牌愿意在坑位費上花錢。
根據中信證券的調研報告,2021年李佳琦和薇婭在珀萊雅直播銷售額中的合計占比為10%,在上海家化的直播銷售額中更是占到了25%,主要集中在玉澤和佰草集兩個品牌。
此外,像花西子和完美日記這些品牌,很大程度都是靠頭部主播的推動才得以出圈,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品牌”。由此可見,國內本土美妝品牌對于頭部主播的依賴似乎更高。不同于海外美妝品牌一般是成名后才進入中國市場,本土美妝品牌需要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盡快擴大品牌效應。
但也因此,突然失去了頭部主播的它們也很容易措手不及。比如花西子2020年跟李佳琦合作時,其上半年發布的新品中,通過李佳琦帶貨的產品月銷量都達到1萬乃至20萬單以上。而李佳琦沒有帶貨的產品,其月銷量都只有1000單左右。
(數據來源:品觀APP)
對于主播的高度依賴,同時也導致品牌方容易丟失議價的主動權。比如在去年雙十一,李佳琦、薇婭、巴黎歐萊雅三方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由于歐萊雅在自己旗艦店里對同一款產品的優惠力度過大,不符合之前在李佳琦直播間里聲明的“全年最大力度”,因而受到了李佳琦和薇婭的抗議,最后不得不作出賠償。
頭部主播為了吸引消費者,往往想將最低價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加上天價坑位費,很多小美妝品牌其實都是在賠本賺吆喝。如今頭部主播雖然已經退出,但直播帶貨的形式還是不能放棄的,于是各美妝品牌開始紛紛建立品牌自播。
7月13日,珀萊雅在投資者交流大會上表示,2021年全年,頭部主播在其直播銷售額中的占比僅為“小個位數”。并且,珀萊雅在抖音平臺的自播占比60%。
此外,據美妝行業媒體“青眼”報道,林清軒過去大促期間的達人帶貨占比70%,而到今年618,只有40%為達人帶貨,剩余60%都是品牌自播。
當頭部主播相繼退出后,有先見之明的美妝品牌們都顯露出來。曾經長期和李佳琦合作的上海家化,在去年年底就正式啟動了直播中心進行自播。并且從上海家化2021年的年報來看,其自播GMV同比增長超過了300%。
(圖片來源:上海家化官網)
對于品牌們來說,頭部帶貨主播最重要的作用不應該是促進一時的銷量,而應該是將主播的粉絲轉化為品牌的粉絲。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品牌自身的產品也得“夠硬”。
數據顯示,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其2018年在產品研發上的支出只有260萬,占全年總營收的0.42%。逐漸開始重視研發的逸仙電商,到了今年,光是第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就有3580萬元,占總營收的4%。
目前逸仙電商開始在各地建立研發中心,與醫院、學校、生物醫療公司等展開合作,將產品的質量和功效擺在了第一位。在已經有了一定品牌號召力的情況下,不斷升級和優化產品正是美妝品牌們現在該做的事。
失去頭部主播以后,美妝電商們已經紛紛開始自救,但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品牌能展現出脫離頭部主播后的成果。同時更為關鍵的是,雖然這些已經有了一定名氣的品牌還能靠自播彌補流量缺失,但很多新生品牌就無能為力了。
即使每個行業都有著馬太效應,但大量的小品牌、新品牌們加在一起也支撐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不同于傳統品牌,如今的新品牌幾乎都需要依靠互聯網流量實現品牌效應。頭部品牌們在享受過直播帶貨紅利后還能有余力自救,新品牌們則是失去了一條能快速打響品牌的捷徑。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過去,失去了頭部主播這個“推銷員”,美妝電商們想要從泥坑里爬起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8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2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86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2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9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71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