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規模增長看,受疫情影響,行業量收增速均明顯回落
2022年一季度,行業業務量242.3億件,同比增長10.5%;業務收入2392.8億元,同比增長6.9%,受全國多地疫情影響,總量收增速明顯放緩。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清明節假期(4月3日-5日)共攬收包裹6.6億件,同比下降13.3%,預計短期內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仍將持續;從長期看,隨著疫情緩解及物流保障政策升級,國內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行業增長動力仍較為充足。
全國各省行業業務量變化分析:
分省看,12省業務量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陜西、天津、上海6地業務量負增長;
疫情擴散導致全國多地快遞網點停發,其中,疫情較為嚴重的陜西、天津、上海、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吉林、河南、廣東10省,合計業務量占比全國總量的74.5%,意味著一季度至少75%的業務量受到疫情影響。
行業國際業務量變化分析:
2022年一季度,行業國際業務量4.3億件,同比下降19.1%,降幅較為明顯。
從供給端看,一是疫情爆發以來,國際航班大幅減少,海運港口運力緊張,現有運輸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二是俄烏沖突推動國際油價上漲,國際空運和海運價格處于較高水平;三是疫情導致管理措施加強,國際快件處理能力大幅下降,進而導致國際快遞整體時效延誤。
從需求端看,一是運價上漲使得跨境商品價格優勢減弱;二是全程時效延長抑制了部分跨境電商消費需求。
(二)從快遞發展指數看,主要指標同比下降,市場發展整體放緩
2022年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51.1,同比下降7.1%,分項指標看,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發展能力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分別下降1.7%、8.6%、8.1%和39.1%;
從3月上旬開始,受部分地區疫情影響,多地快遞出現階段性延緩甚至中斷,部分電商平臺也出現發貨延誤、暫停發貨現象,快遞需求受損,市場發展整體放緩。
(三)從價格變化看,行業及國內平均單價回升趨穩,降幅明顯收窄
一季度,行業平均單價為9.88元,同比下降3.2%,其中,國內快遞平均單價為5.61元,同比下降8.9%,從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行業及國內快遞平均單價降幅均逐季收窄。
(一)從業務量增速看,通達系表現好于行業,順豐同比負增長
主要快遞企業業務量增速:申通(26.2%)>韻達(19.6%)>圓通(18.1%)>行業(10.5%)>順豐(-1.5%);通達系業務量增速均超行業平均水平,而順豐受自身產品結構調整及疫情封控影響,業務量低于去年同期。
(二)從件量市占率看,行業前三位次不變,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集中
主要快遞企業件量市占率:中通(20.7%)>韻達(17.8%)>圓通(15.3%)>申通(11.1%)>順豐(10.0%),行業前三位次不變;與2021年末相比,申通、韻達、順豐、中通市占率分別上升0.9、0.8、0.3和0.1個百分點,圓通保持不變,合計業務量占行業的比例提升至75%,極兔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后進入整合期,對行業競爭格局擾動明顯降低。
(三)從收入增速看,韻達領先通達系,順豐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主要快遞企業收入增速:韻達(37.5%)>申通(33.5%)>圓通(30.7%)>行業(6.9%)>順豐(2.7%),韻達、申通、圓通收入均保持較高增長,順豐收入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四)從單票收入看,主要快遞企業均維持正增長,競爭將由“拼價格”逐步轉向“拼服務”
主要快遞企業單票收入增速:韻達(15.0%)>圓通(10.7%)>申通(5.8%)>順豐(4.2%),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行業價格戰放緩,頭部企業將更加聚焦于網絡穩定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五)從盈利能力看,各企業主動調整經營策略,經營業績明顯改善
順豐和申通一季度業務預告顯示,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25億元和9.50億元,均同比扭虧,2021年下半年開始頭部企業紛紛調整經營策略,放棄部分低效業務,追求價量的穩步上升,企業利潤明顯改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0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6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0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79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8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4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3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1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