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仍在高位運行,與疫情的較量處于膠著狀態。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期,封、管控區內的快遞小哥成為打通物資配送“最后100米”的關鍵力量。
“剛開始其實是有些擔心的,畢竟社區里還是有密接。但是真正進入社區開始工作之后就想著盡自己所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協助街道做好貨物運輸工作,”京東快遞小哥趙同回憶起自己報名時候的想法,有些靦腆地說。
4月27日凌晨勁松街道都城心嶼小區封控后,當天下午趙同就報名成為社區的志愿者,和另外兩名京東快遞小哥共同承擔起為整個社區600多戶居民送貨的任務,“小區一共6個單元,我們每個人負責2個單元的快遞和物資配送”。
每天早上七點半起床,做完核酸檢測,戴好口罩、面罩、手套,穿好防護服后,趙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將社區居民購買的快遞和物資按單元樓分開,然后送到對應單元門門口,“中午公司會送來午飯,吃完換一套防護服就繼續給大家送貨”。
進入社區成為志愿者時是趙同第一次穿防護服,十幾天過去,他穿換防護服已經得心應手,工作也已步入正軌。晚上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趙同回到營業部休息。這幾天北京下雨降溫,京東物流給他們送來了厚被褥,在北京的父母也給他送來了換洗的衣物。“街道和公司對我們很好,防護用品總是提前都給我們準備好,有什么困難他們都幫忙解決。”
采訪的最后,被問到有沒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話,趙同想了一下,對同在封、管控區里工作的快遞小哥們說“齊心協力,我們一定能陪大家渡過難關”。
朝陽地區的雙井街道、勁松街道、潘家園街道、十八里店鄉等多個區域處在封控區范圍內,僅雙井街道就有6個社區被劃入臨時管控區,封控區內的物流派送服務成為民生關注重點。本次都城心嶼社區出現疫情后,京東物流第一時間和街道、社區進行溝通,并復制了在勁松街道農光里社區、建外街道光輝里小區等多個封控社區內得到成功應用的“酒仙橋模式”。
“酒仙橋模式”是4月初酒仙橋街道出現疫情時京東物流和社區一起探索出來的物流配送服務模式,即通過“短程接駁+志愿服務”的末端服務方式來暢通封控社區物資配送的“最后100米”。京東物流針對營業部處于封控社區內的情況設立臨時站點,由封、管控區內的京東快遞小哥和街道工作人員接力進行物資的無接觸配送。同時,京東快遞小哥除了在封控區配送物資外,還兼具志愿者身份,為社區居民提供核酸檢測登記、秩序維護、運送生活垃圾等“志愿服務”,彌補封控社區志愿者人力缺口。
據京東物流將臺區片負責人畢家慶介紹,在封控區中送快遞有三個實操層面的困難,一是封控區訂單多,而且容易出現貨量突增的情況;二是人手短缺,運力不足;三是需要磨合。
畢經理表示,小區封控的前2-3天,附近居民的采購量普遍會增加50%左右,有時甚至能達到與“618”、“雙11”等電子商務節貨量持平的情況。不止京東的快遞,其他快遞公司的快遞、居民購買的外賣等也是由京東志愿者小哥來承擔配送服務的。“趙同之前每天的送貨量大概是150-170單,而現在每天送貨量能達到7、800單。”除此之外,由于片區內疫情導致人手緊缺,可能出現北京市內跨區域調配人員甚至跨城市調配人員的情況,“快遞小哥之間互相磨合和熟悉配送區域都需要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片區調來了一些達達眾包的騎手來協助配送以及完成一些提前分揀的工作。采訪過程中,畢經理一直稱呼員工為“兄弟”,他表示“面對疫情,大家都不容易,我的兄弟們都很有責任感”,封控區里辛勤付出的快遞小哥們“都是好樣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2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8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6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