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業務量達85.2億件!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0.5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從15.5%提升到16.8%!
財報顯示,中通全年業務量達85.2億件,較2017年全年62.2億件的業務量同比增長了37.1%。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8%至176.04億。
第四季度業務量為27.14億件,較上年同期20.15億件增長34.7%,高于行業平均26.1%的增速。調整后凈利潤為12.90億元,較上年同期12.65億元同比增長1.9%。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9%至56.28億元。主營業務快遞服務收入增長29.4%至49.6億元。
根據財報,2018年中通在主營業務快遞服務的成本控制上表現亮眼。
中通快遞首席財務官顏惠萍表示:“中通快遞2018年在專注有效增量的同時,將全年單票收入(ASP)的下降控制在了7%以下。得益于公司體系化的降本增效能力,2018年單票運輸成本和分揀成本共計下降一毛一分,核心快遞業務毛利率為32.6%。管理費用占總營收的比重為6.9%,增長速度低于營收增幅。2018年中通的調整后全年凈利潤增長30.1%至42.01億元。全年經營性現金流為44.04億,同比增長21.3%。2019年中通將繼續優化成本結構,深挖潛力、提升效益,為業務增長提供保障并輸送戰斗力。”
運輸成本上,2018年中通全年運輸成本57.58億元,同比增長20.0%,遠低于37.1%的業務量增速。單票運輸成本從2017年的0.77元下降至0.68元。
分撥中心成本上,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通在全國有共計120套大、小件自動分揀設備安裝投入使用。相較于2017年底58套的水平,自動化帶來的效益部分抵消了旺季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2018年全年分撥中心運營成本同比增長31.1%至31.98億元,單票分揀成本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0.01元。
物料成本上,2018年全年物料成本同比增長34.0%至4.92億元。物料成本的增長與電子面單熱敏紙的銷售增速基本一致。
其他成本上,2018年全年其他成本增長至15.53億元,主要來源于:1)直客業務量增加而產生的派費成本增加4.29億;2)IT信息技術應用和研發投入增加1.55億;3)稅收附加增加1.37億。
由此帶來了其凈利潤的高速增長,2018年中通全年凈利潤為43.88億元,對比2017年的全年凈利潤31.59億元同比增長38.9%。全年調整后凈利潤42.01億元,同比增長30.1%。
根據中通財報,其2018年在自有化車輛、轉運中心上投入頗大。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通快遞分布在全國的網點數量約30100個,直接網絡合作伙伴數量逾4500家。
中通快遞的長途貨運卡車數量逾5500輛,其中自有車輛數量從上季度的逾4000輛增加到逾4500輛,其余900多輛卡車由桐廬通澤運輸公司運營(桐廬通澤系一家與中通獨家合作的汽運公司)。自有的4500多輛卡車中,逾2800輛為車身長15-17米的高運力甩掛車。
高運力甩掛車在降低成本上功效卓著,由上文可知中通去年運輸成本占營收比重從35%降低至34.6%,而這一年里自有車輛的運輸成本占總運輸成本的比重從2017年的44.9%上升至52.7%,由此可見自有車輛在成本上的優勢。
中通快遞分撥中心之間的干線運輸線路超過2100條。
中通快遞分布在全國的分撥中心共計86個,其中78個由中通自營,其余8個由中通的網絡合作伙伴經營。而分撥中心的自動分揀設備也從2017年58套增加至2018年的120套。
無論是增加高運力甩掛車、增加自動化分揀設備還是加快轉運中心的自營比例,其目的非常明確,強化操作標準化。這同樣是整個快遞行業的大趨勢。
除了標準化,另一大快遞行業壁壘就是規模化。規模化程度越高、市場份額越高,單票成本更低,也意味著更高的單票凈利。
2017年到2018年非常顯著的特征就是頭部快遞企業市場份額比重不斷集聚。二三線快遞企業或被整合,例如天天、全峰,或經營出現困境,例如快捷,或與第一梯隊差距拉大,例如宅急送,或轉型快遞細分領域,例如轉向大件包裹的優速、安能。
中通自從2016年攀升至全快遞業首把交椅的高位,一直巋然不動,2018年仍然以85.2億件高居榜首,甚至市場份額上升到了16.8%。以第二名韻達來看,根據2018年韻達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13.7%,相比中通低了3個百分點,推算全年有15億件的差量。
中通方面表示,2019年全年目標業務量增速超出行業平均增速至少15個百分點。按照2018年全行業增速26%左右計算,中通2019年的增速至少要在40%以上,也就是說中通2019年全年快遞業務量目標直指120億件。
并且由于中通自有車輛、自有轉運中心等關鍵環節的自有化比例不斷提升,結合其科研投入增加,相對來說增長穩定性最為可靠。
然而,從行業整體來看,頭部快遞前六大企業的整體市場份額仍只有70%出頭,相比較海外成熟的快遞市場,集中度的成長空間仍非常大。例如美國排行前三的快遞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90%。
同時,中通與一線頭部快遞之間的規模差距仍不算大,尤其是緊隨其后,第二名的韻達的增速可以說讓中通如芒在背、不敢松懈。
中通2017年領先韻達15億件,但在2018年,中通仍然與韻達維持著15億件的差距,在總量大增的情況下,規模差距并沒有被拉大,相反,相對差距在縮小。
過去2年,韻達在網點管理、路徑優化上做了不少努力,可以明顯感覺過去這段時間,韻達的快遞件量和服務質量上提升不少。根據國家郵政局2018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前五名分別為順豐速運、郵政EMS、京東物流、中通快遞、韻達速遞。
并且根據測算,韻達已經連續24 個月件量增速保持在40%+。根據韻達對外公布數據計算,2018年其全年業務總量應在69.85億件左右,相比2017年47.2億件的業務數據,增長速度在48%左右。相比中通的37.1%,增速領先中通超過10個百分點。
如果現有情況不變,未來韻達每年增速仍領先中通10%,中信證券研究部門做了測算,預計大約在2 年后追平中通;如果韻達每年增速領先中通6個百分點,則大約在3年后追平。
當然穩居第一的中通自然不會坐等競爭者,市場上判斷,2019年中通或采取更為積極的競爭策略,爭取甩開韻達,坐穩頭把交椅。
中信證券方面認為面對第二名持續不斷的沖擊預計大概率將會改變競爭策略,中通或將轉變以往領先行業件量增長10%并平衡凈利的較保守競爭策略,轉而采取更為積極的價格競爭等策略,獲取更多的件量。
如果上述推算真的發生,那么可以預見,其他一線快遞企業必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尤其是先后被中通、韻達趕超的第三名圓通,緊迫感更為強烈。其為了翻身追趕,后續競爭策略的變化程度尚未可知。有較大可能2019年全行業仍將延續價格戰,并且有加速下跌的可能。
那業務量高達85.2億件,營收176.04億元,凈利潤43.88億元的中通還有價格競爭的空間么?
從增速上看,中通全年的營收增速尤其是快遞服務增速(26.5%),是遠遠趕不上業務量增長的速度,由此可以推測出價格上下降的整體態勢。但從凈利潤角度看,2018年全年凈利潤為43.88億元,對比2017年的全年凈利潤31.59億元同比增長38.9%,甚至超越了業務量增速,這意味著中通的單票成本很低,因此單票凈利更高,加上規模化程度高,整體是正向循環。
再來對比看下韻達的數據,下圖是韻達發布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營業利潤35.6億元,件量羅戈網根據韻達發布的單月數據累加在69.85億件左右,單票凈利上還是沒有中通來得有競爭力。
這說明,如果中通愿意,完全有降價空間,采用價格戰戰略甩開對手,但可以想象,一旦深化開戰,幾家之間的競爭會進入白熱化,這一年的快遞業會非常殘酷。并且有很大可能帶來盈利能力、服務質量、加盟商的變化,由此影響最終的快遞格局。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6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1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16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5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95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8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