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達飛集團發布2021年全年業績。據披露,該公司當期實現總收入559.8億美元,同比上升78%;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31.03億美元,同比大漲278.2%;EBITDA率增加21.8個百分點至41.3%;集團凈利潤由上一年同期的17.55億美元暴漲至178.94億美元;凈負債較2020年12月31日減少15億美元至77億美元。
就第四季度而言,達飛集團實現收入上漲91.2%至175.3億美元,凈利潤增加57.05億美元至67.09億美元。
另值得一提的是,達飛集團表示,將全年凈利潤的90%投入至集團的可持續發展、能源轉型和員工身上。
達飛集團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薩德就全年業績評論道,在極其強勁的需求推動下,集團取得優異業績。?在此期間,大量投資船隊、集裝箱、飛機、碼頭和倉庫,以幫助客戶應對物流挑戰。“2022年,我們將圍繞航運和物流兩大支柱板塊,持續推進轉型,同時加快能源變革。”
據了解,去年達飛共計投資100億美元擴充自有和租賃性資產規模,預計2022年將增投140億美元,包括此前官宣的收購洛杉磯Fenix Marine Services碼頭、美國英邁國際(Ingram CLS)以及法國快遞公司Colis Privé集團多數股權。
針對烏克蘭局勢,魯道夫·薩德也強調,努力確保當地員工的安全,并與法國當局協調,增加空運能力,向波蘭運送緊急人道主義物資。
航運板塊來看,總收入同比增加88.5%至452.9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上漲313.4%至220.69億美元,換言之,EBITDA率增加26.5個百分點至48.7%。
特別地,受益于需求強勁,達飛全年完成箱量2204萬TEU,同比增長5%。每TEU收入為2055美元,與2020年的1145美元相比大幅增加。不過,由于能耗、裝卸以及租賃費用上揚,單箱成本在第四季度猛漲30%。
值得注意的是,達飛宣布凍結即期運價至2022年6月30日。
物流板塊來看,在航運和空運運輸增加和合同物流持續復蘇的有利環境下,基華物流全年實現收入109億美元,同比增加46.9%;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8.82億美元,同比增加43.6%;EBITDA率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至8.1%。
達飛計劃到2026年總投資10架飛機,其中,4家空客A330-200F飛機已經投入運營,2架波音777F飛機將于2022年春天投放,4家新型空客 A350F也將于2025年和2026年加入運輸戰隊中。
展望未來,達飛集團認為,2022年初以來,供應鏈緊張態勢持續影響全球船隊的有效運力,也影響集團運營。為此,將在船舶和集裝箱資產領域部署投資90億美元。收購英邁國際以及Colis Privé的交易也將于今夏完成。
地緣政治形勢方面,達飛此前宣布暫停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運輸服務。盡管這一決定對集團的業績沒有實質性影響,但達飛也強調,仍難以評估地緣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影響、宏觀經濟影響以及可能采取的必要措施給集團帶來的后果。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3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