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消費者支出大幅上漲,加之實體商店關閉,消費者線上購物的比例迎來激增。有跡象表明,這一趨勢開始出現逆轉,2022年給整個物流運營來帶很大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電商的銷售額呈季節(jié)性變化,隨著疫情的發(fā)展,構建靈活的全球物流網絡仍然至關重要。
Flexport Research 飛協博研究根據近年尤其是2021年與2022年初發(fā)布的宏觀的經濟指數、消費趨勢、全球物流網絡的運力供給及全球貿易等不同類別的指數,為企業(yè)及決策者總結以下的趨勢、觀點及建議。
Flexport 飛協博于早前的研究中指出,大多數國家及地區(qū)在疫情期間的消費者支出均有所上漲。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從購買服務轉向購買商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發(fā)放相關補貼。2022年是新冠疫情流行的第三個年頭,Flexport 飛協博的后疫情指標 (Post-Covid Indicator) (見文末注釋)表明,到目前為止,美國消費者的商品支出仍然高于疫情前水平,但這對零售商而言仍是不小的壓力。
Flexport 飛協博在物流壓力矩陣 (Logistics Pressure Matrix) (見文末注釋)中指出,消費品需求擴大是造成物流網絡擁堵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這一情況在 2022 年初并沒有出現緩解的跡象。
美國最新的零售銷售額數據顯示,季節(jié)性調整后,2021年12月較同年11月銷售額下降了2.5%,但相比疫情前2019年12月的銷量水平仍然高出21.2%。如圖1所示,中國和英國的零售銷售額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分別上漲7.9%和2.0%,漲幅較小。
傳統零售商在運輸大批量貨物的同時,不僅要面臨擁堵的國際物流網絡,還要犧牲部分線下銷量以應對快速增長的線上銷量。此外,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商零售迅速崛起,并搶占市場份額,也給傳統零售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Flexport 飛協博的分析表明,美國、英國和中國的零售銷售額占比較疫情前的水平均有明顯增加,不過最近開始下跌。
從美國的數據來看,如圖2綠線所示,2021年12月的線上銷量占總銷量(除汽車外)的19.3%。這一水平高于2019年12月的18.3%(疫情前),但低于2020年12月的20.1%(疫情后)。
從英國數據來看,變化趨勢大致相似,如圖2紅線所示,2021年12月的線上銷量占總銷量的23.3%,高于2019年12月的15.5%(疫情前),但略低于2020年12月的27.3%(疫情后)。
從中國的數據來看,如圖2黑線所示,2022年新年前后,線上銷量從2021年占總銷量的27.5%下降到占總銷量27.4%,變化幅度較小。與美國和英國選擇重新開放相比,這可能反映了中國奉行新冠清零政策令貿易和經濟保持了一定穩(wěn)定發(fā)展。
消費品行業(yè)普遍面臨季節(jié)性問題的影響,電商銷售量也不例外。
以英國為例,圖3的綠線的波動表明,2021年(除食品、燃料外)零售的季節(jié)性波動幅度實際上小于2020年,相比前幾年變化更加平緩。該變化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的預期相反 - 其他國家/地區(qū)的消費者往往會提前購買,以防疫情帶來的物資短缺。
為量化這一變化,以周平均銷量作為衡量標準。如圖3中的綠線所示:2021年每月的銷量變化范圍為全年平均水平的82%至130%。如圖3中的紅線所示:2020年這一范圍為55%至178%,原因是部分零售受到疫情和封鎖的影響。
數據還表明,2021年的季節(jié)性變化幅度小于2017-2019年(范圍為80%至158%)。我們目前還無法預測,2022年的情況究竟是與2021年類似,還是會恢復到先前的平均值。
在疫情爆發(fā)的第三年初,不論是傳統零售商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商都需要面臨諸多挑戰(zhàn)。消費者商品支出總水平相比疫情前仍在上漲,但是無法確保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xù)。
相比線下消費,線上消費所占的市場份額高于疫情前水平,但目前跡象表明已經開始下降。傳統的線上銷售季節(jié)性模式仍然受到影響。在整個2022年,由于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物流網絡很可能仍會發(fā)生擁堵。
這些問題很難得到迅速解決。加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構建全球韌性的物流網絡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考驗零售商在短時間內擴大和縮小采購,迅速應對季節(jié)性的銷量仍然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對于傳統零售商和(注重貿易網絡的)跨境企業(yè)而言,重新開始考慮構建物流網絡還為時不晚。
Flexport 飛協博建議電商/跨境貿易企業(yè)
運輸方式實現多樣化,確保貨物順利抵達;
利用多個港口和交付地點,增強靈活性;
致力于提高整個物流網絡的可視化;
利用數據來解決倉庫難題;
并考慮靠近客戶選址。
后疫情指標 (Post-Covid Indicator,PCI):是 Flexport 飛協博對航運趨勢和不同國家消費行為的詳細數據分析,每月發(fā)布。Flexport 飛協博根據貨運的方式、每個月的航運流量以及消費指數,根據其關聯性建模分析,并預測可能會出現的消費模式。
物流壓力矩陣(Logistics Pressure Matrix,LPM):是 Flexport 飛協博根據消費者需求、行業(yè)供給以及物流網絡的活動等方面匯集了10個不同的數據點,每周發(fā)布。為高頻從事全球貿易和物流活動的專業(yè)人士根據市場實時情況提供建議。
-End-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3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1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zhàn)?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7 閱讀突發(fā)!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qū)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9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7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5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72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