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是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更是核心企業與銀行間達成的面向供應鏈所有成員企業的系統性融資安排。
它能夠將資金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更好地幫助供應鏈上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等問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全新模式,供應鏈金融已逐漸成為金融產品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已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要求金融協同跟進、精準對接的能力全面提升。
新經濟模式尤其是新科技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產業的周期模式,也對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產業迭代周期內生要求金融周期具有相關一致性,金融資源配置應順應經濟發展布局和重點提供導向性指引,以個性化的服務對接產業的差異化需求。
同時,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金融機構在提供貸款等融資服務的同時,加大財務顧問、基金資管、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債轉股、框架性合作等綜合性融資服務的供給,這些都為供應鏈金融發展創造了條件。
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供應鏈融資不再強調中小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價值等信息,而是綜合考慮鏈上核心企業的經營規模與信用實力、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貿易的真實性和連續性等信息,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而企業依托核心企業實力確保避免交易、付款環節的潛在風險,銀行將交易過程中的應收賬款、預付款項以及未來貨權等作為質抵押品,有效促進中小企業信用增級。
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資產價值的實現取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核心企業風險較為接近,有助于提高授信額度。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配套融資,具有較高的流動性與靈活性,能簡化貸款辦理手續,縮短審批時間。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金融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供應鏈金融能夠促進企業創新與金融創新的有機結合,實現銀企合作共贏。供應鏈金融能不斷拓寬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進而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質量改善和競爭力提升。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跳出僅對借款人自身信用狀況評估的視角,從對企業個體的評估轉變為對業務鏈的整體評估,通過深化與核心企業的合作關系為上下游企業融資,鞏固風險的控制與管理,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給銀行機構帶來的風險。同時,供應鏈金融為銀行提供了穩定的高端客戶,拓展新的利潤生成空間。
新型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金融未來發展方向,也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手段。而傳統金融是金融業發展的基礎,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因此,既要大力發展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新型金融,千方百計做大供應鏈融資的業務總量,努力提高其在金融發展中的份額,又要高度重視傳統金融業務的發展,使新型金融、傳統金融在金融發展的大環境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供應鏈金融融資過程復雜、涉及主體較多。在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政府、銀行與企業間權利義務的界定問題。政府既要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包括法律、監督、誠信、金融科技環境等,又要為企業和銀行搭建對接平臺,促進企業融資。
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向銀行提出新的產品需求,并在政府的協調幫助下,主動與銀行機構進行對接,同時也應提高信用增級,進而實現融資的目的。銀行機構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信貸運作流程,不斷開拓金融服務新渠道,拓寬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貸投放覆蓋面。
供應鏈金融是圍繞核心企業進行融資,可以穩定供應鏈中企業間的生產、購銷關系,幫助其建立戰略性聯盟,其要求核心企業有長期穩定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戰略伙伴,進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如果各成員企業間聯系較為松散,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與處于核心地位的大企業間聯系并不緊密,供應鏈本身就不穩固,一旦某個企業出現問題,可能給供應鏈整體競爭力造成沖擊。因此,正確處理好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間關系對供應鏈金融發展至關重要。
一是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銀行機構應不斷探索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新方向,加大對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以及“碳中和”相關產業的信貸投放。
二是提升供應鏈金融支持經濟的有效性。政府部門應不斷促進銀行機構和供應鏈中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對接,提升信貸投放的覆蓋率。
三是加大供應鏈金融審批力度。銀行機構對供應鏈金融了解不深,且信貸審批極為繁瑣。應不斷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額度,讓其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一是廣泛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制定實施全面具體的金融生態建設方案,明確在金融生態建設中的職責及對其實施的考評方法。
二是擴大信用信息范圍和含量。積極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密切有關部門的合作,使企業破產、納稅、訴訟等重要信用信息能夠納入征信系統。
三是加強中介體系信用環境建設。嚴格行業準入和監管,不斷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和信用水平。通過改善信用環境,增強金融吸引力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提升科技在金融中的地位。信息是供應鏈金融成功的關鍵因素,應充分保證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協調,確保各種信息無縫對接。
二是實現物資與資金數據高度共享。信息技術的收集和分析功能為管理者提供了最佳的供應鏈決策工具,它能讓管理者在更寬闊的視野中作出最優決策。
三是降低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應及時、準確了解鏈條上節點企業信息,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組織起來,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并據此作出決策,進而降低信息傳遞風險。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5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8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