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量越來越大
近年,美國電商市場平穩發展,體量已達到3500億美元,每年增長均速保持在15%左右,在線零售的比例首次超過10%,并且處于逐步上升的狀態。
2017年網絡購物占到了美國零售總額的12%,網絡購物銷量占全美線下與線下總銷售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2. 賣家留存率低
據統計,2017年,有391905新賣家入駐亞馬遜美國站點,但留存到現在賣家的比例還不到10%。超高的淘汰率主要因為對新手賣家層層篩選,不管是平臺要求的二次審核、賬戶安全,還是業內盛行的刷單侵權等。
3. 美國退出萬國郵政聯盟,恐增加中國低利潤率賣家風險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計劃在一年內退出一項已有144年歷史的郵政條約萬國郵政聯盟。如果美國確定退出,通過郵政產品來直郵寄往美國的包裹運輸不能再享受“優惠價”,成本將大大增加。
大賣家將會調整原有的渠道策略,比如轉向海外倉。但小賣家,尤其是主營超低價位商品的跨境電商將遭遇沖擊。
4. 郵政類產品需求依舊旺盛,專線類產品穩步增長
目前,國內大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習慣于選擇郵政渠道,雖然轉運時間偏長,但是基本可以滿足賣家需求。美國退出萬國聯盟后,郵政渠道成本將不再像之前一樣有優勢。而備貨海外倉,不僅需要支付和傳統外貿一樣的關稅,同時經歷了前一年旺季后,賣家在資金和庫存的雙重壓力下,備貨海外倉也越來越謹慎。面對郵政渠道成本增長和海外倉資金壓力這兩座大山,一些賣家可能會慢慢將運輸重心轉移到專線類包裹上。專線類包裹可能不是成本最低的渠道,但專線類的包裹是從轉運時間和成本之間較合適的契合點,是性價比頗高渠道。對于有高要求的賣家來講,選擇專線類包裹成為趨勢。
在中美雙方持續拉鋸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將目光和資源投向了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搶占新市場、新機遇的同時,也減小對于美國市場的依存度。
弗雷斯特研究所報告顯示:2018年,B2C電子商務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這六個東南亞國家的總值為190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530億美元。高增長值使東南亞成為跨境電商賣家眼里的“香餑餑”。并且也有消息稱亞馬遜預計將在2019年進駐越南,逐漸將重心轉移至東南亞市場。
在DHL電子商務與Shopee聯合新聞發布會上,Shopee跨境業務總經理劉江宏曾表示:
“近幾年東南亞市場一直處于高速的發展,預計2018年旺季會更上一個新高。同時我們也發現,東南亞市場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整個服務生態也在不斷的完善。比如,物流方面,DHL電子商務在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地都有做相關的投入和布局。所以,我們不單是能在網上完成跨境的交易,更重要的是在交易背后所有的服務商能把交易的完成度和滿意度做到極致,這才是幫助一個地區電商健康發展的持續性動作。”
路透社消息,德國孵化器Rocket Internet正在籌備旗下非洲電商Jumia于2019年第一季度在紐交所上市,估值10億美金,計劃首次公開募股2.5億美金。
非洲大陸擁有12億人口和約1700萬個中小型企業,市場前景廣闊,Jumia已經打造了電商、支付、物流、外賣、酒店預定等一系列生態系統,業務覆蓋了14個國家。它在籌備上市的消息還是挺令人振奮的,會是一劑強心針,也是整個非洲科技創投圈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12月6日宣布為賣家新亞馬遜中東站(Souq.com),中東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成長空間,市場潛力不可小覷。中東地區雖然政治環境復雜,身為小語種市場常常被賣家忽略,但是這不代表中東市場沒有未來。
中東地區網民眾多,根據Internet World Stats 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東地區互聯網用戶約1.6億,互聯網滲透率超過60%,高網絡覆蓋率為電子商務提供了肥沃土壤。并且在普華永道發布的中東零售業總體研究調查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東地區網上購物的群體在逐年增加。亞馬遜宣布新增中東站點,為中國跨境電商賣家提供了新機會,并且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東市場可以成為跨境電商賣家下一個發力點。
在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宣布新增亞馬遜中東站(Souq.com)的同時,也同時宣布新兩亞馬遜印度站點(Amazon IN),為其布局全球提供新機遇。
經濟快速發展的印度正迎來數字化的轉型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銷往印度的性價比超高的手機。根據印度工業聯合會(CII)的數據預測,到2020年,印度的在線購物人數將達到2.2億。
印度財政部預計,到2022年,數字經濟將增長到1萬億美元,到2030年達到整個經濟的50%左右。
作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之一,印度的人口規模龐大,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印度電子商務的增長潛力已經推出了Flipkart,Paytm Mall,Snapdeal等國內企業,并吸引了來自亞馬遜,沃爾瑪和阿里巴巴等全球巨頭的大量投資。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的提高,印度電子商務市場4G網絡的推出和消費者購買力的增加,預計到2026年將從2017年的385億美元增長到2000億美元。
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優質的物流服務商。在跨境遞送方面,DHL電子商務開通了印度專線解決方案,便利跨境賣家;在國內遞送方面,DHL電子商務經營的印度最大物流供應商Blue Dart Express于今年年初計劃通過郵政編碼區域的完全覆蓋為印度所有家庭提供投遞服務,進一步加強其在印度的服務,目前的服務范圍已經覆蓋了16個邦和聯邦屬地。該項計劃與政府的“印度制造”愿景緊密結合,能夠促進商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目標是覆蓋的郵政編碼區域到2018年12月達19100個以上。
1. 德國認可中國制造
2018年11月 eBay發布了《德到新高地跨境電商出口德國市場指南》為日趨成熟的中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指南》顯示,在eBay中德兩國團隊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已經成為eBay德國消費者最大的“海淘”貨源地。德國消費者在eBay平臺上每購買3件海外商品,就有2件來自中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歐洲頭號經濟強國。優良的網絡基礎設施和5600萬網購消費者群體直接催生了電子商務產業的繁榮。據Forrester研究數據,2017年德國電商市場規模達到了498億歐元;預計到2018年年底,德國的電商將增長至557億歐元。此外,“海淘”越來越成為德國消費者認可的購物方式,其在全民購物中的比重已經從2016年的11%上升到2017年的18%。
在2017年,有超過700萬德國消費者購買過來自中國的商品。隨著德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提升,增長強勁的德國電商市場成為中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新高地。
2. eBay或成為中國賣家進軍德國的一把利器
eBay于1999年進入德國,在德國市場深耕多年,目前eBay德國的站點eBay.de的活躍用戶數達到1700多萬,是德國消費者最常使用的購物網站之一。2018年上半年, eBay德國站的新買家增長加速了16個百分點,而同期德國網購消費者的增速在下降。
早在2002年,就有中國賣家注意到了德國市場的商機,此后的十幾年中,在eBay平臺上開展德國出口業務的中國賣家數量增長30倍,銷售額增幅卻高達6000倍。
澳大利亞擁有2480萬人口,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人均GDP排名世界第11位。在這樣人口僅占中國的五十分之一,但消費力卻相當于中國市場十分之一的新興市場,其蘊藏的電商市場潛力可想而知。
自2016年至今,澳大利亞在線銷售正在以快5倍的增長速度趕超傳統零售渠道,根據WebAlive的數據,2017年澳大利亞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高達234億美元。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7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85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6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