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疑義,云倉是電商蓬勃發展和新零售背景下的真實需求,然而,云倉究竟是什么,搜索各類資料,你未必能找到很準確的答案,既使業內人士,未必會說的很全面,很明白。但是,對于云倉,有一點可以肯定,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以數據為生命線的新的倉儲模式。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無論是自建云倉,還是資源整合型云倉,或者是共享垂直云倉,數據建設是搭建云倉網絡的核心環節。所謂云倉,就是要實現倉儲數據的互聯互通,整個鏈條的所有數據上云共享,利用數據云技術,依托倉儲設施實現在線交易、交割、融資、支付、結算等一站式高效倉儲服務模式,是以大數據等科技賦能物流倉庫的產物。
云倉由概念落地孵化,進入實質性階段,靠的是數據支持,以數據賦能,達到廠商實現按需生產,賣家便于調整銷售策略,物流企業可以優化倉儲備貨、中轉運輸等功能。
從生產廠商來說,通過云端直接調取的銷售數據可得出最佳的生產方案,真正實現按需生產、合理生產,減少資源浪費,并進一步避免庫存過剩以及資金周轉不靈。
從商家來說,可以根據所有的客戶需求來調整銷售策略,達到最高的利益化。商家跟云倉平臺企業簽定入倉協議,在云倉平臺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數據來布局庫存,使用云倉平臺的倉庫資源,將庫存布置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里。
云倉還具有很強的自動化訂單履行能力,會主動的以貨主為單位對全渠道庫存分布自動進行調拔、對庫存進行集中和優化、并拉動上游供應鏈的補貨。
從倉儲物流來說,通過中央云系統數據的計算,整合分倉內庫存分布,進行完美調撥分配,確保了客戶訂單處理、獲得精益化管理,保證發貨及時率以及準確率。利用大數據實現根據客戶訂單的就近匹配、揀選配送,極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參與云倉搭建的企業,大致可分為電商平臺、快遞快運企業、第三方倉儲三大類,他們各自利用自身優勢快速進入云倉市場,但都是以數據為基礎,以數據來賦能。
電商平臺類,利用平臺大數據分析,進行全國布倉,縮短配送時效,實現整體化效率的提升,以此改善消費者的客戶體驗;
通過云倉數據,以實現需求預測。通過大數據發掘不同地區不同品類的消費者的消費情況,進而更好地進行預測,提交訂單之后,系統會從距離客戶最近的倉進行發貨,從而達成消費者極佳的購物體驗。
快遞快運企業類,紛紛建立自己的云倉體系,嫁接原有運力優勢,通過大數據預測、多地分倉和就近配送,實現了對社會化物流資源的高效協同,自動選擇最佳快遞組合,落地當日達、次日達的服務,給客戶提供高效整體化服務。
第三方倉儲企業憑借原有倉儲業務的優勢,嫁接互聯網技術,利用大數據為客戶提供更優的倉儲供應鏈方案,通過數據預測銷售和提前將庫存布局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盡量縮短配送時間。
云倉的優勢在于數據,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等各種技術與應用的集成形成了”云技術“,云倉,通過數據,完成了“人貨場”的重新組合,通過數據與云計算,縮短商品與消費者的距離,數據,日益成為云倉發展和服務的重中之重。
云倉,其核心不是硬件的倉庫,而是需要強大的配套數據軟件系統支持,即云功能。小規模的云倉企業因為數據能力上的欠缺,最終將會被行業強者吞并或走向消亡,形成規模化巨頭,建立行業壁壘。
同時,數據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構建虛擬化、無邊界的互聯網倉儲網絡服務平臺,能夠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高效、經濟、快速的解決方案。
總之,云倉搭載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其中數據的價值是一顆明珠,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奪目。
業內人士歸納出云倉四個特征:數據驅動、信息共享、倉儲網絡、技術賦能,首位是數據驅動。
任何一個業態下的企業都需要倉儲,都希望根據訂單需求實現最佳的倉儲配置,云倉通過數據驅動與云計算賦能,完美實現上述功能,并進而拓展到物流服務體驗。
數據驅動賦能云倉,云倉成為解決效率問題的關鍵方法。云倉可以根據客戶訂單到不同倉庫取貨,甚至是異地就近匹配,云倉利用大數據整合、運籌和管理實體倉庫系統,實現優化倉庫資源配置和實時進行全國倉庫系統的網絡化運營與共享的管理,實現就近倉儲下訂單、揀選配送,揀選路徑計算準確,節省物流費用,提高配送效率。
在數據驅動下,通過大數據的預測,在大量訂單出現時,云倉仍能保證發貨的準確性和效率,減少錯發漏發等問題。
當前多數企業僅做到了倉網的鋪設,沒有實現「云」的主體功能,未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云倉體系。云倉,不是倉儲的組合,真正要做到云的概念,還需要疊加數智化的技術與管理理念,需要數據驅動。
然而,“云倉”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通過數據驅動,云倉已經運用到實際當中,會逐步成熟且完善。例如,隨著電商從大城市下沉到小城市,再下沉到鄉村,云倉在數據的驅動下,也會隨之逐級下沉,形成核心城市云倉 —— 地級城市云倉 —— 三四線云倉的多級分布形式。
云倉作為全新的智慧倉儲管理模式,已經在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并且處于不斷變革和創新中,最終將實現云倉模式的大覆蓋、大普及。數據驅動下的云倉,將逐步發展為市場需求方的標配選擇,成為社會經濟的基礎服務,將導致社會的電商營銷、物流基礎經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
從長遠趨勢來看,通過數據的驅動和賦能,云倉的商業模式也不再是靠倉儲租金和作業費用獲取利潤,會逐漸由新的商業模式替代,例如提供供應鏈的增值、金融、大數據服務等,潛力無限。
云倉,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技術的進步,云倉也在變化在發展中。如果說,現在的云倉是1.0版,那么,未來的云倉則是2.0版,在這一過程中,數據開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如上所述,數據是云倉的核心,但如果數據不開放,那么,云倉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數據開放是實現云倉強大功能的前提,是實現云倉預測和合理調配的先決條件。
我們都知道共享經濟的理念是:共同擁有而不占有。云倉,則是在倉儲領域里共享倉儲資源與倉儲數據,從而完成統一調配,其前提是數據開放與共享。
不可否認,物流倉儲領域的數據開放已跨入進行式,多個大型云倉平臺:順風云倉、百世云倉、蘇寧云倉、京東云倉等,向社會開放了他們的云倉服務,同時也是數據的開放。
例如京東云倉服務于京東之外的客戶群體,以整合共享為基礎,以系統和數據為核心,輸出標準化物流運作,賦能商家與合作商,提升商品流通效率。
京東物流還通過數據的開放,與騰訊智慧零售聯合推出“京騰云倉”,以實現智慧零售和全渠道履約。
然而,目前國內數據完全公開共享存在難度,但隨著數據的重要性和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當其利弊完整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企業開始公開數據,真正的云倉也終將落地開花。
倉配一體化是趨勢,云倉促進了倉庫信息與配送信息的開放與對接,在云倉模式中,倉儲信息系統與配送信息系統直接對接,甚至統一編碼、統一規則,直接在倉庫內分揀時就按配送站點分組與歸集,揀完之后直接配送,將倉庫、配送的交接時間大大縮短。
然而,云倉絕對不只是局限于“倉配一體化”,最終是要從“倉配物流執行”到“數字化供應鏈運營”的角色轉變,利用先進的云倉技術,借助數據開放的東風,深入供應鏈體系,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數據開放貫穿于供應鏈一體化的整個過程中,云倉是供應鏈的核心產品,供應鏈的服務鏈條里,云倉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云倉的優勢是在核心供應鏈和物流業務之間創造更多的協同效應,從數據上把會員、商品、供應商、庫存、結算在供應鏈上實現貫穿,上下游數據能夠共享,能夠協同,保證供應鏈的鏈條不斷裂。
云倉的發展趨勢是以數據開放與共享為主題的,通過數據提升運營效率,通過共享連接運營能力。
結語:云倉之所以能夠稱為云倉,是需要以技術能力為前提的,這些技術包括基礎的倉運配網絡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更包含了能以物流場景模擬與策略優化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因此,數據是云倉的生命線。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6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77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1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