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顏菊陽
中國實體零售跌入看不到盡頭的凜冽寒冬。
商超行業客流從去年開始持續下滑,疊加社區團購搶奪、疫情的加速作用,大部分商超迷失方向。
數字化能不能解決實體零售的問題?
Dmall董事長、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沃爾瑪、寶潔、可口可樂等一干全球跨國公司高層口中的“Thinker”,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講數字化,創辦Dmall,提出用數字化助力實體零售轉型升級。
幾年來, Dmall從一個分布式電商平臺,已成為擁有一整套服務15000家門店的商業SaaS的系統服務商。
Dmall踐行的數字化,由商超業態起步,寬度拓伸便利店、會員店,到生鮮食材B2B、折扣店,到產業鏈上游生產商、供應端,不斷向產業互聯網縱深。
張文中的觀點當然是肯定的。但在這個肯定的回答前面,他強調了兩道修飾:“全面”數字化,“徹底回歸”商業本質。
“數字化只是打基礎,光靠數字化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用數字化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方法論、技術,去解決零售業存在的根本問題。這樣才能夠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開發商品,讓商品和消費者匹配,讓賣場更高效率。這是根本的出路。”
張文中認為,當下社區團購以虧損的方式拿走很多份額,疫情的反復為整個實體零售帶來很大的經營壓力之下,效率化發展就成為必然要去突破的方向。而數字化的根本,就是在做效率。
實體商超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Dmall前五年攻下的第一座山頭。
進入創業的第六個年頭后,Dmall現已深入參與一系列新興零售業態的創業創新——3個月連開10家進口商品硬折扣店的成都奧特樂,門店和倉庫全部嫁接Dmall零售聯合云,Dmall科技僅用12天就完成SaaS系統的部署上線。
廣東7-Eleven近1500家門店及3個配送中心今年全部上線Dmall零售聯合云,形成從消費者、門店、供應鏈、加盟商、倉儲物流到總部管理的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
門店快速滾動、很快到七八千家門店的火鍋食材B2B企業鍋圈食匯,店鋪系統正在全面導入Dmall OS,進銷存、POS前臺銷售、線上及供應商關系打通,完全以Dmall科技的數字化平臺為基礎來做,快速形成從用戶前端到供應鏈全鏈條的數字化。
這些案例,展露Dmall科技具備的橫跨延展多業態的生態服務能力,也彰顯Dmall科技在成為能即時響應、即插即用的“USB式”原生底層技術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 Dmall的邊界還在縱深“出海”。國際市場上,麥德龍歐洲的系統,其8000家小店將率先與Dmal OS打通。Dmall在愛爾蘭設立了辦公室,專門負責歐洲、中東地區和北非的開發,Dmall香港公司則在重點拓展東南亞市場。
從服務商超到縱深會員店、便利店、硬折扣店、生鮮食材B2B、產業鏈生產端等產業互聯網的跨業態延展, Dmall的技術進化是與中國實體零售數字化的進程在同頻共振。或許也可以說,Dmall是在做引領。
因為在張文中看來,現在到了要思考“深層次數字化”的階段了。
“膚淺的數字化救不了零售企業。實體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現在依然做得還很不夠,有很大的差距。深度數字化是企業要從方方面面解構、重構——打碎了重組,重新構造出一個新的以數字化為基礎的、各方面元素組合的企業。”
在數字化深水期,如何明晰定義數字化標準?何為“深層次數字化”?《商業觀察家》日前對話張文中博士。
一
“數字化能救實體零售”
《商業觀察家》:前兩年是百貨,現在是商超,實體零售的客流、銷售和利潤跌到了歷史最低值,包括一些花了大錢做數字化的全國性企業。日子還過得下去的似乎只有個別區域零售。從行業系統性下滑的現狀來看,“數字化提升效率”是否是偽命題?
張文中:首先看數字化是不是真正做到位了。數字化真正做到位了,就意味著在運營效率上,(實體零售)應該有機會做得比線上企業不差。
效率還是個根本。有了數字化,做數據的深度分析,比如盤點、促銷管理、價簽管理、陳列位的管理,在過去都是很難搞的事情,現在用數字化方式去做,效率大大提升。賣場和供應鏈關系的優化、簡化,零供關系重構,數字化也可以起到作用。
從零售企業到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數字化更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在數字化在延伸產業互聯網端,要和生產商,特別是和農業生產端去做對接,打通從田間地頭到超市體系,到城市消費者餐桌的通路。Dmall OS就在干這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我不認為現在實體企業數字化做得很好了。
實體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現在依然做得還很不夠,有很大的差距,在效率上沒有達到足夠的提升,用戶運營、商品開發、商場管理、商場優化都還很不夠。
對于實體零售企業的解構、重構才剛剛開始。
數字化是企業要從方方面面解構、重構——重新構造出一個新的以數字化為基礎的、各方面元素組合的企業。解構、重構之后是綜合性的改造提升。要做到這一步,必須要有強大的第三方SaaS平臺做支持。而最根本的在于企業領導人理念要轉變。
膚淺的數字化救不了零售企業,但是徹底的全面的數字化,回歸商業本質為指導思想的數字化,是能夠救零售企業的。
二
數字化達成的標準
《商業觀察家》:目前來看,實體零售做數字化的可量化階段性成果,更多似乎體現在線上到家。到家業務的占比和單量,相當程度成為衡量數字化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張文中:不少人認為數字化就是到家業務,這是完全錯誤的。
當一個零售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還在用著傳統ERP,就是在原有系統上加了一個到家服務,或者自己做的,或者第三方做的,到家業務和老的系統根本沒打通,怎么能說這個系統是經過解構、重構的高效系統呢?
正確的數字化的價值觀,絕不僅僅是一個增加線上銷售的問題。數字化是一種思維模式、工作方法。同時也是一個核心技術。
數字化在推行時,是對原有企業組織、企業運營流程的簡化、優化、一體化,甚至企業經營模式的解構、重構。“解構”是“有邏輯的拆”,然后按照數字化的思想重新搭起來——“搭起來”不是去重復過去老的流程,是“這一套都重新來過了”,是要真正做到統一的庫存管理,訂貨、用戶管理、促銷已經看成一件事,是倉店一體化。
現在實體企業到家服務多半效率都比較低,為什么?系統根本沒打通,沒有做到有效的庫存一體化。
今天實體零售企業離完成數字化還有十萬八千里,現在僅僅是接觸到一點兒數字化的皮毛。有到家服務,根本算不了數字化;做了個小程序就說自己數字化了,那是完全錯誤的。
《商業觀察家》:什么是真正的數字化?有哪些可量化的標準。
張文中:衡量達到數字化的標準有四個。
第一、會員的管理,要達到80%以上的線上線下銷售都通過數字化系統完成。通過APP、企業微信,或者通過其他的數字化方式來實現。
第二、商品運營必須是高效率的,包括選品、訂貨、庫存管理、出清、促銷等等。
第三、對員工的管理必須全面數字化。做到數字驅動,任務到人,逐級解決,實時響應。本質上這是“用工模式”的改變,任務導向的用工模式是按照工作量來給店鋪員工付酬,真正做到按勞分配。因此會極大提高效率,降低在零售企業普遍存在的店鋪端磨工問題。
第四、以數字化為核心對營運徹底改造,提高營運效率。包括收銀臺改造、防損系統的數字化改造,客損的數字化改造,是衡量數字化的重要指標。賣場設計用數字化做指引,比如從選址、定位分析、用數字化的方法比如NPS來進行消費者需求調查,來決定店賣什么不賣什么,裝修設計方式等等。
當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的商業系統,或者一家店鋪,已經看不出來是一個老的系統,還是一個新的系統,數字化改造也就比較成功了。這也是一個標準。
數字化時代做徹底,最后對于組織的變革是要打通扁平化通道,平臺帶創客的邏輯。
三
“還把大賣場當平臺,死路一條”
《商業觀察家》:線上線下似乎都在做存量競爭,但決定未來的應該是看消費趨勢在哪一邊。在您看來,未來的主流消費需求到底在哪,客戶在哪?
張文中:有的事兒是短期的,有的事兒是長期的。
現在不是說都不去實體店了,關鍵看和實體店競爭的商業模式,看錢在哪里。
為什么說實體店一定會存在?數字化之后,回歸商業本質的實體店會存在,在于消費者有需求。線上的銷售增長,包括“雙11”已經明顯下來了。
消費者需求在哪里?消費者需求以后會很平衡地在線上線下分布。
實體店改造好了,會有消費者愿意光顧實體店——實體店的體驗,購物休閑時間的滿足都是需要的。天天宅家,或者天天吃外賣,都會有一個平衡。
《商業觀察家》:錢都在追逐流量,但流量是會變化的。流量平臺不斷變化的今天,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張文中:原來認為大賣場就是一個平臺,但現在如果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平臺去經營,那就死路一條。
零售企業要怎么經營呢?要轉型做差異化。
比如實體店大賣場本來是輻射三五公里,導致購物不方便,現在要“開在顧客家門口”;實體店要經營一系列線上不那么好經營的商品,比如生鮮,比如各種各樣的能直接吃的熱食、即食產品,還要有熱氣騰騰的這么個氛圍;到實體店,如果售賣的大量的都是門店自己有特色的東西,無論是生鮮商品還是自有品牌,就有競爭力了。賣標準品,沒有差異。顧客為什么要在你這兒買呢?一定要有特色。
對于零售行業而言,現在是最困難的時候。但是我對零售行業還是充分有信心的。
在全面數字化的時代,零售企業的多元包容發展依然是趨勢。雖然大家都認為數字化會導致行業集中,但是如果真正有科學合理的市場管理,包括用反壟斷法去規范市場經濟,真正公平競爭,實體企業自覺自愿地以數字化的思維、方法、技術,全面擁抱數字化,徹底地回歸商業本質,解構、重構,零售企業把創造最佳業務實踐,零售企業依然有前途。
當然這個新的零售企業一定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
四
“中小型零售企業是主體”
《商業觀察家》:您認為“國內零售市場仍將保持多元發展格局,區域型中小零售企業將長期存在”,判斷的邏輯是什么?
張文中:區域化零售企業決策鏈條短,經營靈活,組織架構簡單,多數情況下創始人或者創始人的直系親屬在管理企業,這是具有非常大優勢的一點。
第二、對于本地消費者的需求非常了解,許多商品采取的經營模式更適合本地消費者的需要,也容易得到本地消費者的信任。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一個零售企業是多元化運行的——指做購物中心又做超市還有做便利店,區域化深耕。
第三、本地供應鏈的優勢。
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也證明區域化的企業將長期存在。美國實體零售商前十集中度是36%,中國前十零售商只有6%。在美國各個州都會看到,銷售規模很大的零售企業存在,在德克薩斯州有個HEB,有282億美元左右的銷售;佛羅里達州的Publix,也是380多億美元。沃爾瑪在美國本土銷售額將近4000億美元。還會有這些零售商存在嗎?的確存在。
中國中小型零售企業,應該還是我們國家零售的主體。不要簡單地認為電商能解決一切問題。區域性零售企業大有前景。
《商業觀察家》:支撐中小型零售企業生存,數字化要做到什么樣的水平?
張文中:低水平的數字化肯定救不了零售企業,要高水平數字化。
怎么做到高水平數字化?我提出一個概念,就是要有一個行業先進的SaaS。換句話說,零售企業要想發展,在數字時代生存壯大,必須對自己進行徹底改造,要接受一個新的系統支持,必須用新的SaaS替代老的ERP。
如果不這么做,意味著你的系統是老舊的,雖然有了到家服務,但還是非常沉重的、落后的身子,有一只手想做這個事,但是會半身不遂,成本會很高,新系統和老系統的交流很笨拙。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用新的SaaS取代老的ERP,怎么辦?
第一、指望老的ERP修修補補更新,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事。
第二、自己再重新建一套ERP系統也非常不容易,這可能都要1000個、2000個工程師,要苦干5年、10年的活兒。
怎么辦?
我覺得采用行業先進的第三方的SaaS系統是基礎。有了SaaS系統,可以重新審視零售企業架構應該怎么搭。比如說可以把企業的數字化系統分成三個層級,底層系統、中臺和前臺。
Dmall OS是Dmall科技提供的全套服務。首先它提供底層,已經具備了全面切換ERP的能力,現在若干企業切換了原來的ERP,用了Dmall OS,廣東7-Eleven、麥德龍中國、物美等等都切換完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底層系統之上就是中臺,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現在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三個層級是前臺。前臺包括POS、APP、小程序、企業微信,也能夠提供全套服務。Dmall現在為很多企業定制了APP,是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而且這個全面解決方案包括了當前行業的最佳業務實踐。
有些企業愿意全面用這套體系,包括底層、中臺、前臺,也有的企業可能說我愿意用底層,用中臺,但前臺希望用原來的東西,自己可能有點開發能力,這都是可以的。
但我建議零售企業都要盡可能多的采用最佳業務實踐。因為這些最佳業務實踐是很多人的心血打造的。Dmall有1300多名工程師,現在世界一流的咨詢公司,像IBM、德勤、貝恩等等,都和他們有合作。
而尤其在支持創新企業上, Dmall OS很好用。比如鍋圈食匯、奧特樂,這些新創業的企業門店發展很快,自己建IT系統根本來不及,直接接入Dmall OS,就不用自己建IT、自己買系統、自己雇人,甚至定制化開發都很少,就能快速發展,減少時間成本和投入。在支持創業市場上,Dmall OS潛力很大。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4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9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