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前置倉模式代表企業之一的叮咚買菜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叮咚買菜第三季度營收達61.9億元,相較去年第三季度增長111%;GMV(商品交易總額)為70.2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07.7%。虧損率環比縮窄了5.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虧損狀態。
同時,截至三季度末,叮咚買菜在全國37個城市已擁有1375個前置倉,進入的城市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5%。
一方面是持續虧損,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張。叮咚買菜前置倉模式能否持續,再次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
所謂前置倉,是建立在社區附近1公里到3公里的小型倉庫,解決了生鮮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提高了配送時效,降低了產品損耗。
在前置倉模式下,企業能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并讓產品更新鮮、附加值更高。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認為,叮咚買菜的整體增長要從“長×寬×高”三方面進行考量。其中,“長×寬”考驗的是業務的復制能力;而“高”則是指既有城市的滲透率、用戶下單頻次及GMV貢獻,這是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基礎,也是實現盈利的前提。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叮咚買菜的區域復制、擴張能力已得到了驗證,同時,其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仍在提速,這表明在提高既有城市的滲透率上,叮咚買菜發揮著巨大的潛能。此外,叮咚買菜8月份提出以商品力和供應鏈為核心的策略,力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隨著該策略的推進,叮咚買菜預計今年四季度虧損率將會有更大幅度的優化。
隨著叮咚買菜帶來更多綠色安全、差異化的產品選擇,用戶從“上叮咚買菜”,逐漸養成“買叮咚的菜”的習慣。而對叮咚買菜來說,自有品牌和自加工商品的增長,會進一步推動叮咚買菜品類的豐富性和結構優化,它們將與非自有品牌一起,貢獻更優化的毛利率和來自用戶更好的口碑。
在莫岱青看來,如今生鮮賽道競爭激烈,拼多多、阿里、美團等互聯網大廠支持的“多多買菜”“淘鮮達”“美團優選”等平臺正在與叮咚買菜搶占市場和客戶。與叮咚買菜類似的每日優鮮也提出了(A+B)×N[即(前置倉+智慧菜場)×零售云]的戰略,在服務消費者的同時,擴大營收范圍,使得未來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而叮咚買菜仍未打破虧損的“魔咒”,未來如何仍是未知數。
針對這一情況,梁昌霖表示:“我們將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開發出更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商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5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8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