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貨運市場總是瞬息萬變,尤其是對于政策風向占主導的商用車行業,需要及時掌握新規政策、了解行業最新動態,這樣才能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相關準備。近期,我們搜集了行業里的一些新政策和大新聞,對卡友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對行業又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輕卡排量尺寸被限 違規車該怎么辦?
最近輕卡行業可謂是“熱鬧”的不行,在工信部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當中,公布了輕型貨車相關技術要求,其中與卡友們用車息息相關的這條:發動機(柴油)排量:不大于2.5L(不包括冷藏車);貨廂內部寬度不大于2100mm。直接從源頭上解決藍牌輕卡大噸小標和超載超限等問題,可以說極大程度限制了藍牌輕卡超載能力。
過去我們常見的2.8升以及3.0升的主流發動機,未來大概率也將不再會出現在藍牌輕卡上。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冷藏車不包含在2.5L排量之內,歸其原因還是在于冷藏車單獨增加了制冷裝備。
除了動力有所限制之外,貨廂寬度也不得大于2.1米,也就是說,市場上常見的2.2米和2.3米寬度貨廂,未來或許也將無緣出現在藍牌輕卡上了。尺寸寬度方面,2.1米內寬也只能同時擺放兩個1米寬度托盤,如果是1.1米以上的話,則無法再適配到藍牌輕卡上。
很多卡友也提出了疑問,如果是在用車超過了這個限制該怎么辦?未來還能繼續上路使用嗎?我們從征求稿里發現:
生產企業要嚴格落實生產責任,對違規生產銷售的“大噸小標”輕型貨車,應當積極進行整改或回收。對在用“大噸小標”輕型貨車符合中型貨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由生產企業組織重新整備轉改。此外,機動車所有人可以向交管部門提出變更車輛類型及質量參數申請,經安全技術檢驗后,根據車輛型號參數辦理變更手續。
一個是由生產企業進行統一回收整改,另外卡友也可以主動向交管部門提出申請。如果是符合中型貨車技術標準,可以直接變更成黃牌。如果還想繼續使用藍牌,那么則需要對車輛進行整改,最終根據車輛型號參數,來決定是否變更。
那么多久實施呢?征求意見稿里也有明確指出:對已列入《公告》的排量大于2.5升但符合《技術規范》其他要求的輕型貨車在產產品,給予生產過渡期至2022年3月31日,過渡期滿后,生產企業應立即停止生產,相關機構應立即停止接收相關產品合格證信息。
現階段,車企仍然可以生產2.5升以上柴油發動機,在產的2.8升、3升等排量的輕卡產品只要符合整車技術規范要求的,仍然可以正常生產和上牌,給予了一定過渡期。截止日期后,則會停止接收相關產品合格證信息。
2021年1月1日,新國標《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 38900-2020)已經正式實施,其中空車稱重將于9月1日起實施,自重超出誤差范圍的車輛,則無法通過年檢。那么是否意味著違規的“大噸小標”產品將面臨全面淘汰呢?
內容顯示,新車上牌注冊登記安全檢驗時,藍牌輕卡空車質量誤差范圍在3%或者100公斤以內;在用機動車安全檢驗時(2015年3月起注冊的車輛),輕微型貨車不超過±10%或±200kg,且輕型貨車空車質量應小于4500kg。
除了新車上牌有更加嚴格的要求之外,在用貨車空車質量也成為年檢的必檢項目,違規超重的藍牌車將面臨極大困境,一旦無法順利通過檢測,將失去上路營運的資格,如果繼續偷跑貨運的話,或將面臨違規處罰。
從各地發布的通知來看,9月1日起,全國在用貨車年檢全面稱重,超重無法過檢。同時還提示8月、9月、10月份貨車年檢時間到期的車主抓緊時間年檢,未來會越來越嚴格。
近日,廣東率先發布消息,明確從9月1日起,在用貨車空車質量將成為年檢的必檢項目,誤差超過相應標準的車輛不能通過年檢。與此同時,湖南省株洲市也發布消息稱,9月1日起,機動車年檢全面稱重將開始實施,從源頭上解決各類貨車非法改裝、超載超限問題。
那么自重超標的在用車未來到底該怎么辦?前面的《征求意見稿》里說得很明白了,一個是企業統一回收整改,另一個則是自己向交管部門提出變更車輛類型及質量參數申請。我個人覺得,如果是超重太多,很難整改到藍牌標準以內的輕卡,則需要變更車輛類型質量參數等,也就是改為黃牌車。
而超重不多,可以調整到誤差范圍內的輕卡,則可以繼續使用藍牌上路。當然,前提條件是都通過了相關的安全技術檢驗才行。另外,對于超重超尺寸太多的車型,即便是通過黃牛也很難解決。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8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