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PICS字典中的定義,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與計劃和控制庫存有關的企業管理分支,任何持有庫存的企業都需要做庫存管理,包括制造業、餐飲服務業等。
物料經理要確保庫存在正確的時間,以所需要的數量,提供給內外部的客戶。任何公司的庫存管理者都會面臨以下三個靈魂拷問。
1.一個SKU的庫存狀況應該多久被回顧一次?物料經理要確保庫存在正確的時間,以所需要的數量,提供給內外部的客戶。任何公司的庫存管理者都會面臨以下三個靈魂拷問。
2.什么時候應該下一個補貨訂單?
3.訂單的數量應該是多少?
初看之下,這些問題似乎不難回答。我們每天都要買菜做飯,所以檢查家里的蔬菜肉類存貨的頻率是每天,大米油鹽的頻率會低一些,每周看一次就行。
當我們發現存貨不夠時,就可以考慮補貨了,現在通過電商平臺購物很便利,打開APP后選擇想要購買的商品以及數量,一小時之內就能配送到家。
然而,企業里的庫存管理就沒那么簡單,SKU數以萬計,電商可能達到百萬級別,供應來源渠道廣泛,想要管好庫存著實不易。
接下來讓我們聊一聊造成庫存管理復雜性的幾個關鍵問題。
1.需求
需求是所有庫存物品的最關鍵特征,沒有需求,就沒有庫存。但是需求又是最難搞、最復雜的問題,因為它的源頭是企業外部,是公司以外的人產生出來的,使得庫存管理者很難把握得住。
需求在各個時期不斷變化,一般會受到季節性、經濟周期和促銷等因素的影響。
隨著疫情的反復,又給需求預測造成了更多不確定性,進而給庫存管理帶來許多挑戰,庫存準備得多了,需求一旦消失,庫存就會變成呆滯品;準備得不夠,就會出現大量缺貨,導致銷售損失。
2.補貨的前置時間
前置時間是指從下達補貨訂單到實際收到庫存的時間。在前文中出現的生鮮電商一小時內配送叫做瞬間補貨,在企業里的情況就復雜很多了。
一個庫存物品的前置時間可能是穩定的,也可能是變化的。在正常的市場情況下,需求偏于穩定,那么供應商的前置時間是固定的,比如一個月完成補貨。
但是當需求發生了波動,例如旺季來臨的時候,由于大量訂單涌入,工廠來不及生產,補貨的時間就會被迫延長。
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疫情影響下許多鋼材原料漲價,供應商很難用原來的價格購買到原料,造成了原料到貨和補貨生產的時間很不穩定,什么時候買到原料了,什么時候才能安排生產,所以前置時間是在一個時間區間內,供應商只能回復客戶大概的補貨時間。
3.庫存可視性
補貨的依據是現有庫存的數量,了解真實的庫存水平非常重要。如果庫存種類很少,了解庫存水平就很方便,如決定今天是否要補充家里的牛奶雞蛋,打開冰箱看看便知。
然而企業里的SKU成千上萬,靠目視化的方式很難做到庫存水平的實時可見。一些slow moving由于使用頻率較低,一定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只需要在固定時間內去審核庫存數量即可。
但是fast moving產品每天都有入庫和出庫,想要監測此類商品的庫存水平,就不能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需要通過數字化工具來完成。
想要實現庫存數據實時更新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愿意或是能夠承擔的,信息的滯后性給庫存管理帶來了難度。
4.商品特性
企業生產的商品有很多類型,會根據不同的客戶行業進行細分,如醫療行業、汽車或工業品等,企業需要根據不同的大類或是生產制程進行劃分,把商品歸納在產品族(Product family)里。
商品還具有生命周期,不僅是食品,工業用品也具有生命周期,如汽車的雨刮條原料是橡膠,放置時間長了會出現硬化,影響刮水的效果,因此也要注意產品的生命周期。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商品具有可修復性,如移動通訊基站設備,它是由模塊化部件構成,當其中某些模塊損壞,只需要替換維修,而不用重新購買一整套設備。商品特性的千差萬別,使得庫存管理要制定不同的策略。
5.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包括生產、運輸和持有成本。生產成本主要是庫存商品的原料,一些行業可能占到60%~70%,剩下的是人工和其他管理成本。運輸成本也是根據產品的包裝尺寸、重量、距離和運輸模式等因素決定的。
持有成本是商品售出之前暫時儲存的相關成本,包括了倉儲成本、庫存風險、服務成本等等。
庫存越多,需要支付的保險、稅收、倉儲、安全等費用就越多,所以企業提倡控制庫存,去庫存。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全球芯片短缺,訂單周期已經超過20周甚至更長,許多車企因此而停線,所以企業就不得不去囤積庫存。
靠天吃飯的農作物也需要囤貨,星巴克為了確保用較低價格獲取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制定了提前12-18個月購買生咖啡豆的庫存策略,可以抵御惡劣天氣和價格上漲對星巴克供應鏈運營的影響。
6.安全庫存和服務水平
企業需要規定每個SKU的安全庫存水平,以及存儲地點,用來平衡訂單按時交付率和增加的庫存成本。
安全庫存的設置也是動態的,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包括了需求、補貨前置時間,以及期望達到的客戶服務水平。
簡單來說,客戶服務水平,也就是按時足量交付率越高,需要儲備的安全庫存數量也就越多。隨著庫存的上升,庫存成本也同比上升,企業需要根據每個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設定不同的服務水平。
由于庫存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資金,改善庫存管理可以大幅提高投資回報率。這也意味著糟糕的庫存管理會導致非常大的問題。在系統中保持太少的庫存可能會導致的延遲交貨或丟掉訂單,進一步會失去客戶和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過多的庫存可能會產生負面的財務影響和更大的風險,即降低商品滯銷或廢棄庫存損失。
在一些電子消費品企業中,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過量生產的庫存在完成銷售之前就已經過時,賣不出去了。
庫存管理的復雜程度就有如走鋼絲一樣,一方面要減少持有和運輸貨物的成本,另一方面要達到或超過客戶服務目標。設定并定期更新庫存的策略是企業保持這種平衡行為的一種方式。
但是在新冠疫情病毒大流行期間,外部市場變幻莫測的不確定性,又疊加放大了庫存管理的難度。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20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3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01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