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示了第31批5A級物流企業。這項評級工作從2005年7月啟動,圍繞經營狀況、資產、設施設備等6個方面,共評出31批382家5A級物流企業,占全部A級企業的比例約為5.2%。作為全國的物流標桿,5A級物流企業在這16年中呈現了什么樣的特征?
一、企業數量波動增長,升級多于新參評。
依據《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GB/T 19680-2013),運輸型、倉儲型、綜合型5A級物流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16.5億元、7.2億元和16.5億元。自2005年以來,5A級企業數量總體呈增長態勢,表明我國物流企業的規模量級不斷提升。
但5A級企業數量的年度增長呈現波動性,2007年最低時僅新增6家,2015年最高時新增39家。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是市場行情,企業營業收入隨行就市;二是政策導向,企業參評意愿增強;三是經濟改革,國企加速走向市場。此外,自2009年起,出現企業升級為5A級,且升級企業數量逐年遞增,最高占比達74%,遠高于新參評的企業數量。
二、企業基本實現省份全覆蓋,主要集中在樞紐城市
目前,全國除寧夏、海南、西藏外,每個省份都有5A級物流企業。從省份來看,由于多數地市對A級物流企業有獎勵,山東省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主要與三方面有關:一是經濟體量,有充足的需求吸引或培育大企業;二是政策優惠,有切實的政策引導企業參評;三是戰略區位,有突出的戰略地位支持企業更接近國際市場。
5A級物流企業與樞紐城市往往相輔相成,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分別擁有5A級物流企業206家、126家,兩者合計占比達86.9%。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及濟南位居前列。可以認為,城市的5A級物流企業數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該城市在物流樞紐地位和物流發展水平。但優惠政策的影響很大,不能機械套用5A級物流企業數量來對比城市物流發展水平。例如,濟南市對新評為國家3A、4A、5A級的物流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補助。盡管青島的物流樞紐地位和發展水平領先于濟南,卻沒有對5A級物流企業有獎勵政策,數量反倒落后于濟南。
三、企業分布區域差異明顯,東多西少、南快北慢。
東中西區域差距比較大,東部地區5A級物流企業數量241家,是中、西部地區數量合計的近2倍,占絕對主體,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8個為東部省市。主要原因為我國經濟呈現沿海牽引內陸的發展格局,東部地區物流市場更成熟、開放程度更全面、政策環境更靈活。此外,近一半的5A級物流企業分別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地區四大增長極,其中成渝地區數量偏少,與其后發實際情況相符合,但隨著物流向西深化、加速,未來成渝地區物流業的成長值得期待。
南北方的差距相對較小,南方城市企業數量略高于北方。我國加入WTO后,北方經濟總量占比由2003年的42.6%上升到2012年的45.8%,達到最高點。那一年,南北方5A級企業數量正好相同。2013年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我國尤其是北方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發展動力活力不足,經濟總量占比逐年下滑。2016年,北方經濟總量首次跌破40%。隨之,自2017年起,南方5A級物流企業的新增速度開始快于北方,分化態勢仍在持續。
四、國企為主、民營為輔
目前,我國5A級物流企業以國企為主,國企(含國有、國有控股、國有參股)有194個,占比達50.7%,超過一半;民營企業148個,占比為38.7%;外資(含港資)企業8個,合資企業32個,占比分別為2.1%、8.4%。值得一提的是,由3A級及以上企業升級為5A級企業的,民營企業占了大多數,充分說明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而直評5A級企業的以國企為主,側面反映了國有企業掌握的資源更加豐足。
現有的5A級物流企業注冊資本主要集中在5億元及以下,共有企業有250個,占比達65.4%,同時該區間的民企數量高于國企;注冊資本在5億元及以上企業有132個,這個區間國企占據明顯優勢,占比達72.8%。其中,注冊資本在1000億元以上的14個企業均為鐵路改革后的地方鐵路局集團公司。
五、多由傳統運輸類企業轉型發展而來
5A級物流企業“前身”類型豐富。由于運輸和物流天然關系緊密,以網絡化布局的運輸企業最多,占比達58.3%。但這也反映了我國物流企業的業務結構仍然相對傳統,儲運業務還是主要的盈利渠道。貿易企業轉型的5A級物流企業占比為18.5%,多為綜合型物流企業。生產企業轉型的5A級物流企業占比為13%,主要為制造業龍頭的物流子公司。此外,地產開發、電商巨頭跨界打造的5A級物流企業正在逐步增多。
六、企業成立時間段集,與物流發展階段緊密相關
現有5A級物流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早的企業是重慶輪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物資哈爾濱物流有限公司2家,成立時間為1955年;成立時間最晚的是深圳市順豐快運有限公司(順豐旗下子公司之一),成立時間為2019年。總體來看,多數5A級物流企業成立時間集中在1990年到2013年這一段時間,占全部5A級物流企業的89.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5A級物流企業成立時間反映了我國經濟、物流的階段變化。
① 萌芽期(1989年以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現代物流理念薄弱,以運輸企業為主。到1979年,“物流”一詞引入我國后,現代物流意識開始萌芽。尤其是1983年,公路水路市場放開搞活后,涌現了一批了運輸龍頭企業。1989年,第八屆國際物流會議在北京召開,以“物流革新與社會、經濟發展”為主題,標志著我國物流業開啟新的篇章。
② 擴張期(1990年至2013年)。隨著社會各界對物流的認同、國家政府對物流的重視,加上我國聯接世界的經貿日益緊密,跨國物流公司、港澳臺資企業、國有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紛紛崛起,形成了5A級物流企業群的主體。
③ 整合期(2013年至今)。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物流市場漸成紅海,新注冊的5A級物流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部分為原5A級物流企業的分、子公司。這也表明,我國物流市場主體結構已經度過了規模擴張期,兼并、重組、上市、跨界整合越來越多,進入了優勝劣汰的結構調整優化期,各個細分市場的領軍企業也逐漸脫穎而出。
附錄:
5A級物流企業名單
共計31批次,382家企業名單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9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4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2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