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郵政挺忙:
12月25日,長春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發布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長春倉儲中心項目的工程規劃許可公示,本次報建一棟2層高的EMS倉儲中心。
12月23日凌晨,中國郵政航空公司第四架、飛機號B-5131的波音737-800BCF飛機從濟南太古飛機飛機維修公司調機飛抵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郵政自主機坪,標志著該架飛機正式入列郵航機隊,并投入中國郵政航空網航線運行。目前,郵航目前機隊總運力為32飛機。
12月21日上午8點31分,中國郵政航空公司CF906飛抵寧夏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標志著中國郵政“銀川-南京”季節性郵貨包機正式開通和郵航公司第二個“冷鮮肉”運輸季正式開啟。
12月16日12時01分,中國郵政航空公司CF231航班從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起飛,13點飛抵韓國首爾仁川國際機場,標志著中國郵政“大連-首爾”往返貨郵包機航線正式開通。
……不難發現,近段時間中國郵政在航空貨運領域動作頻頻,不是開通新航線、承接新航空業務,就是增添擴大航空運力,忙得不亦說乎。其實,細數2020年來,中國郵政在航空貨運等諸多方面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并開啟了諸多新嘗試。
航空貨運再擴圍
眾所周知,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航空貨運發展短板凸顯,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全球航線少、全貨機數量少。這就造成中國國際航空貨運基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缺少大型航空貨運網絡樞紐。為此,國家相關部門連續出臺了一系列助推全貨機發展的政策。對此,一批物流企業開始在航空貨運業務方面發力,如合作開通貨運新航線、包機確保貨運時效等,這其中就包括中國郵政航空。
在開通新航線方面:3月17日,中國郵政航空公司增開“上海浦東—日本大阪”加班航班。3月18日,中國郵政航空公司“鄭州—首爾”航線正式開通。4月12日,兩架“中國郵政號”國際航空貨郵包機,從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發往歐洲、日本等地。4月15日,中國郵政航空公司開通“大連-濰坊-南京”航線。6月2日,中國郵政“云南昆明—泰國曼谷”貨運航線正式開通。
在新建航空郵件處理中心方面,4月16日,鄭州機場北貨運區工程和中國郵政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項目開工儀式舉行。9月1日,功能定位為中國郵政西部最大的國際快遞物流樞紐——中國郵政成都航空郵件處理中心全面開工建設。
在客改貨運輸方面,5月14日,云南郵政攜手東方航空公司開通了客改貨“中國郵政號”昆明—舊金山專線國際包機。6月16日,山東郵政攜手山東航空客改貨“中國郵政號”濟南——東京國際貨郵包機航班正式開通。8月5日,吉林郵政開通延吉至韓國首爾客改貨國際直飛航線。
此外,中國郵政航空更換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陳清出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廖濤卸任“中國郵政航空”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2020年,中國郵政航空貨運一再擴圍,在抗擊疫情、助力國際物流運輸以及我國航空貨運發展等方面擔當起“國家隊”的責任,對提升我國航空貨運能力有著重大意義,為我國國內國際航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增添助力。
加速擴展朋友圈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企業若是只靠自身的努力,它可能會發展壯大,但機率微乎其微。大家一起團結協作,合作共贏方是上上之選。中國郵政一直秉承著合作共贏的信念不斷拓展著自身的業務。其實早在2019年,中國郵政就不斷擴充自己的“朋友圈”,2020年更是加大馬力。
如在末端方面:5月5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公司參股的豐巢開曼擬與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重組。重組完成后,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郵政集團旗下全資資本運營平臺中郵資本將持有豐巢開曼18.70%股權;
與鐵路合作方面:1月8日,中國郵政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在上海虹橋站舉行;6月11日,中國郵政首開“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的“四川郵政號”專列;11月11日,中國郵政EMS冠名的高鐵品牌專列在上海虹橋站首發,并主要運行于京滬高鐵。中國郵政基于鐵路優勢,精準覆蓋龐大的流動人群,不僅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郵政的品牌形象,還構建了創新型場景營銷模式。
與提供物流服務方面:8月31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擁有資源、業務和服務優勢,在市場拓展及服務、車輛采購及員工個人購車、金融合作、快遞物流、移動出行等領域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開展深入合作;9月19日,中國郵政與拼多多達成合作。作為中國物流業的“國家隊”,中國郵政充分發揮了自身資金流、物流、商流“三流”合一的優勢,為拼多多全面推進農產品產銷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助力農產品一路暢銷。
這一年,隨著中國郵政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它看似左右逢源,實則實在自身業務的基礎上拓展新的業務,尋找新的機遇,在寄遞、金融、助農等多個方面完善自身鏈條。隨著中國郵政自身的業務逐步完善,也給物流業帶來了更加高質、高效的服務,在提升自身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帶動了各個合作伙伴的發展。
科技促“郵”轉型升級
2020年是沉寂的一年,但沉寂并不代表就此放棄。隨著互聯網、5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深入,提升科技無疑是中國郵政2020年最明智的選擇。中國郵政用無人車配送、5G賦能、用“云”提升等新科技打造不一樣的物流。用科技充實自己,讓物流更便捷。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無接觸”理念迅速傳遍整個中國。自今年正月初二起,中國郵政就忙碌起來,郵政無人車開始走遍湖北省仙桃市地的大街小巷。無人投遞車“漢馬”承擔著湖北省仙桃市政府及直屬單位區域內的投遞任務。據了解,“漢馬”的投遞工作分為上午和下午各投遞兩個頻次,共四個頻次,每個頻次能投遞20-30件郵件,一天能投遞近百件郵件。2月17日上午,一架郵政無人機載著一件“郵政EMS郵件”緩緩降落在南昌市音樂花園小區居民周女士面前。面對“從天而降”的五個醫用口罩,周女士興奮不已。據悉,這是疫情期間,江西郵政首次用無人機為市民配送防疫物資。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一直持續到各大高校陸續進入畢業季,畢業生一直無法返校,其許多檔案、行李物品放置學校如何寄回成為諸多畢業生面臨的難題。基于此,中國郵政創新服務模式,協助高校為外地學生寄遞畢業證、學生檔案等重要文件材料;另一方面,通過“云寄遞”“郵云倉”等遠程寄遞、集中上門收寄、中小型物品暫存服務,為高校師生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
中國郵政通過5G技術賦能,創建了“超級郵編創新實驗室”。通過“郵政專用信箱”數字化,盤活“郵政編碼”這一數字資產,將超級郵編打造為5G物聯網時代“基于位置服務的流量入口”。超級郵編實現精準定位,用戶可憑超級郵編收發快遞,既便捷、又隱私,同時可協助公安部、國家郵政局有效推行快遞實名制,充分體現中國郵政普遍服務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科技賦能看似是簡單的線上流通,實則是“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碰撞出的火花,中國郵政將科技賦能,帶動中國郵政整體鏈條的的發展,這不僅推動了快遞物流業業務量的提升,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真正實現了不出門便知“物”的愿望。
積極開展農產品滯銷幫扶
今年,許多地區受疫情的影響,農產品出現滯銷,貧困戶損失慘重,許多脫貧人員甚至有返貧的可能。為此,中國郵政充分發揮全網優勢,利用郵樂平臺、集團官微和“學習強國”等渠道,多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扶貧產品滯銷幫扶,取得良好效果。
為緩解疫情影響,中央要求幫助湖北疫區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中國郵政第一時間響應,先后3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湖北疫區扶貧和滯銷農產品銷售幫扶活動。各地郵政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和員工團購,重點支持湖北扶貧和滯銷農產品,全國郵政線上線下共幫銷湖北農產品3億元。
同時,中國郵政還利用郵政“919電商節”、“雙11”和郵樂十周年慶等契機,大力開展電商扶貧活動。每年在“919電商節”“雙11”等重點活動期間,組織各省扶貧商品上線郵樂扶貧專區,不斷豐富商品庫。截至2020年底,扶貧商品庫商品達到近千種。
此外,為進一步有效整合資源,提升末端寄遞服務水平,武漢市郵政分公司與菜鳥華中(湖北)區域公司簽訂末端快遞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開放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雙方通過此次合作,充分利用各自核心競爭力,在代收代投、配送服務、渠道共享、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多元化的合作,全面提升末端環節服務效率、服務水平以及服務質量,攜手打通城市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配送,正式開啟郵快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2020年,中國郵政在抗疫、助力復工復產等方面當擔起了“國家隊”的責任,迎頭奮戰,不懼艱難。雖然,中國郵政的時效不是最快的、服務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靠譜地扎根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默默耕耘著。奔跑吧,中國郵政!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8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