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老百姓對菜籃子滿意,則民心安;老百姓菜籃子出問題,則危險現。
近段時間,幾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攜巨資進場社區團購,企圖通過巨額補貼、低價傾銷、壟斷市場,引起群眾的不滿,社會的質疑。那么,社區團購還要不要搞,怎樣布局?大概率是,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將和爭議與監管并行。以下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在O2O、打車、共享單車、短視頻的熱詞后,社區團購因為2020年疫情中用戶流量的暴增,成為又一個互聯網的香餑餑。
社區團購不是今年才出現的,但是,今年因為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網上購物出現有史以來的井噴,而社區團購也迎來了一輪大爆發。
社區團購成為一個新風口。風口是什么?用小米雷軍的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所以,凡是有名的互聯網巨頭沒有一個不跑步入場布局社區團購的。
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優選事業部”、拼多多的“多多買菜”、阿里巴巴的盒馬....蘇寧、京東都有自己的社區團購計劃。
由于政府加強了監管,最近網上有不少貼子說互聯網巨頭紛紛退出社區團購大戰,最后證明這些都不過是謠言。面對社區團購這塊誘人的巨大的蛋糕,互聯網巨頭是不會輕易地主動退出的,他們只會變換不同的手法繼續進場,正如業內人士所說,上了社區團購的牌桌,誰都不會輕易放棄。
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互聯網電商的升級,中國零售業的最后一戰,客戶粘性高,肯定是未來風口。互聯網巨頭自然誰都不甘落后,燒錢大戰愈演愈烈,但一定是互聯網巨頭玩的游戲,中小型企業玩不了。
社區團購,不僅與生鮮有關,更關系到經濟,社會和民生。社區團購打的是整個電商市場——從城市到農村的整個電商市場。社團團購不僅輻射6億中國農村,而且也是連接三四線乃至一二線城市中老年人錢包的最好業務形態,不僅買菜,全品類零售業務都可以裝進這個籮筐,因此,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
社區團購成為了爭議性最大的話題之一,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直指社區團購成為互聯網資本逐利的方向。
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一個風口的崛起離不開從燒錢、并購到巨頭壟斷的既有模式。巨頭們這個10億、那個20億的補貼,把蔬菜的價格打到了成本價以內,這根本不是菜市場能出的價,單薄的個體在巨頭面前毫無招架能力。
互聯網巨頭打著業務創新的旗號,干的仍然是新瓶裝舊酒的老套路。無非就是:燒錢補貼、干掉對手,然后,贏家通吃,實現壟斷、最后提價。
其實,最值得擔憂的,是這種動不動就“一哄而上”的做法,動不動就“燒錢跑馬圈地”的模式。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等,也都先后出現過“燒錢”模式、“火箭式”增長,最后要么淪為一地雞毛,要么陷入寡頭壟斷。
在菜市場的互聯網爭奪中,資本不受控、規劃不受控、競爭不受控,必然會導致形形色色的亂象。巨頭們的無序擴張必將對社會造成重大沖擊,最終是小商販失業,供貨商受損,消費者多掏錢,政府的威信下降。在這種博弈氛圍下,只有惟一的贏家,壟斷者。
政府為什么要求,米袋子是省長工程、菜籃子是市長工程,因為這是民生工程,更是制度要求。國家鼓勵探索開展創新經營活動,但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并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社區團購這種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只有全方位地服務消費者,把好品質關,才能長久。
巨頭們,不要為國添亂,不要做市場的攪局者。農業和生鮮行業是國計民生,是政府必須強力管控。
有人說,沒想到自由市場和菜市場里的小菜販們躲過了可怕的疫情,卻沒有躲過巨頭們的社區團陷井。
電商巨頭紛紛攜巨資殺入,采取巨額補貼、低價傾銷的方式搶占市場,一場碾壓菜市場小商販、瓜分生鮮瓜果菜購物市場蛋糕的社區購菜大戰就此展開。
巨頭通過巨額補貼、低價傾銷的目的無非就是在搶占市場之后形成寡頭壟斷,然后再對市場供貨的生產種養植企業和農戶壓低價格采購、以比原市場價更高的價格出售,兩頭獲取高額壟斷利潤,這樣不僅讓種養植一方的農民和農業企業無錢可賺,另一方面又讓廣大消費者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他們在中間通過壟斷渠道控制上中下游,從而賺取壟斷利潤。
有人說,賣菜大姐,升斗小民,可以順應團購潮流,可以開網店,可以當團長,殊不知,當大量商家轉移到網上電商平臺之后,電商平臺所收取的入駐費、排位費開始大幅漲價,使這些電商平臺上的小業主們的生意和生計難以為繼。
無序的社區團購,拼命搶占的是線下門店、菜市場、自由市場小商販小菜販生意,最終目的是一頭滅掉小商小販,一頭壓價供應商。而對于賣菜大姐來說,除了賣菜,她幾乎沒有活路。米袋子,菜籃子,不僅關系著民生,更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失去生活來源眾多小商販,增加了社會負擔,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公和中國社會不穩定。
面對這番團購混戰,任何人不應做冷漠的旁觀者,而應為自己的未來餐食而憂,為小民經營不易而同情。
政府釋放了信號,對三家公司的違規行為給予頂格處罰,具有一種社會啟蒙意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并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
供貨商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發起反擊是對未來的預判,害怕互聯網巨頭形成壟斷。
對廣大消費者來說,短期看,各互聯網巨頭入場后,通過“燒錢大戰”補貼平臺,低價促銷層出不窮,消費者的確可以享受到福利。但是從長遠看,這種補貼模式并不會長久下去。羊毛出在羊身上,通過不斷補貼來搶占市場份額,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制造寡頭買單。看似每一個小便宜、小便利,一旦壟斷成功,就會成倍的拿回去。
至于巨頭們,對于向關系民生的生活資料領域進軍,應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不做市場的攪局者,不割小民的韭菜。
對于巨頭無序擴張的亂象,政府開始出手,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向外界發出強烈信號。
11月2日,四大部門約談螞蟻集團高管;11月3日,上海證交所“暫緩”螞蟻集團上市;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連夜約談27家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下發”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意見稿。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閱文集團、豐巢網絡三家公司作出頂格處罰決定。
而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是戰略性的決定,是中國政府從實際出發為中國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對市場戰略性的干預。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所謂跨界打劫,資本運作,快速裂變等看似“高大上”的互聯網思維,充斥著14億人口的現實生活,其中有不少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國情相違和。
國家政策出臺,與當前社區團購混戰有關,更與互聯網巨頭瘋狂而兇猛的壟斷與擴張勢頭有關。就是在美國,也不允許這樣的壟斷發生,當前美國正在對亞馬遜、臉書、蘋果、谷歌等大型科技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
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這是初心坐標;讓全體國民在社會發展中都有工作可做,都有錢可賺,都能享受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宗旨要求。因此,政府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行動,它的意義甚至會超出反壟斷,超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而具有中國抑制社會兩極分化和社會財富分配失衡等重大作用。
所以,對阿里巴巴、閱文集團、豐巢分別被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雖然對它們來說,只是皮毛,卻向社會釋放了加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幸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社區團購爭議背后,是對互聯網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中直言:互聯網巨頭企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要發展實體經濟,要向實體經濟領域傾斜,這是發展戰略,也是基本國策。
當前到底是哪些企業在搞壟斷?是哪些資本在搞無序擴張?是華為、大疆、中芯國際這些實體經濟?顯然不是,這些實體企業都在自己的領域和行業深耕,既沒有搞壟斷也沒有搞資本的無序擴張。
人們有權利質疑,中國的電商已經很強大了,擁有雄厚的財力、海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字技術,可以說,要錢有錢,要人才有人才,為何不像華為那樣去搞中國存在短板的實體高科技?相反,為何要“低端”到和小商、菜販搶生意?
美國的互聯網巨頭沒有像中國互聯網巨頭那樣賺了錢去與普通小民爭利,搶奪普通小販的飯碗,而是紛紛投資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在互聯網技術領域搞創新、在全球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壟斷獲取利潤,這樣才對全民有利,沒有對社會造成傷害。
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家們有大智慧,有大局觀,應該不與大眾違背,與民生保障和國家意志違和,應有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應與所有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如果跨入社區團購,那應該是賦能小菜販、小果店,而不是顛覆他們。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5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0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6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2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9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0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