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商場逛著一排排琳瑯滿目的食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一旦過期,將會到哪里去?
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結果——被丟棄。
商超貨架上的食物,多因為臨近保質期和 “僅售當天”等規定,必須被丟棄。
一位網友曾經這么描述她在晚上看到的大賣場情況:餐盒精美的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一批批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里拉走扔掉。店員告訴我們,超時的食物必須丟棄,既不能賣給顧客,也不能由店員自己帶走。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感覺心都碎了。
是的,明明這些食品都還新鮮,只不過因為快過期了,商家覺得銷售出去可能有風險,所以將其扔進垃圾桶。這樣的食品,我們稱之為臨期食品。
這樣的浪費可謂是屢見不鮮。每一天夜里,都有無數的便利店、面包房和超市,在倒掉臨期食品。
要知道,根據中國煙草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總共有500萬家小超市、百貨店、便利店。其中產生的浪費更是無法想象。
也許有人問,為什么不提前將食品降價促銷呢?
一來,食品經常進行降價銷售,等于自降身價,可能會讓消費者認為這家商場生意不好,影響形象;
二來,食品進入打折專柜,就等于明確告訴消費者食品即將過期,有些較高端的消費者可能不買賬。
所以商家考慮來考慮去,都覺得只能將食品丟棄了事。
聯合國糧農署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的食物被丟棄,約占全年生產量的1/3,成本高達2.5萬億。
除了食品在上架后被丟棄的浪費之外,還有一部分浪費來自于食品運輸和批發的過程中。
因為食品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手里要經過漫長的流程,包括品牌商、經銷商和零售商等多個環節。有些食品可能流通著,就過期了。
超市和電商平臺為了減少庫存,是不會收超過保質期限1/3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限1/2的進口食品的。那這些臨期食品要如何處置呢?只能陷入了尷尬的滯銷局面。
有數據顯示,每年全國因為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損耗多達上千億元。
這些現象,對于稍微有環保意識的人來說,都是十分痛心的事情。那有沒有方法來解決這種可怕的浪費現象呢?
事實上,已經有人在著手解決這件事情了,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做臨期食品生意。
既然商家不知如何解決臨期食品問題,那不如將臨期食品拿去銷售吧,既減少商家損耗,又減少了浪費現象。
臨期食品,很可能會是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百億級市場。
近年,線上出現了銷售臨期食品的平臺——品牌食品特賣電商“好食期”。
資料顯示,它于2016年創立,于2018年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1億元C輪融資,用戶數接近1億。
針對臨期食品因為流通效率的問題被處理掉的問題,好食期的做法是,回收臨期食品,將其進行線上銷售,為生產商、經銷商提供降損渠道。
別擔心沒人買。因為臨期食品價格普遍較低的原因,很多對食品有性價比要求的一類人群還是很愿意購買臨期食品的。
不夸張地說,好食期堪稱電商圈的一個新物種。
它具體跟普通電商平臺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只賣臨期食品,品類極其有特色。
打開APP首頁,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臨期食品,比如還有30天就過期的鴨脖,還有47天就過期的堅果。這樣的品類在其他任何平臺都是很難遇到的。
也許有人擔心食用臨期食品,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完全不用擔心。
真正的臨期食品,不是還有三五天過期的時候才拿出來銷售,而是在過期前1-6個月內就得提前處理。
平臺出于品質保證,在食品保質期已經過了三分之一的就不會拿出來售賣了。
而且事實上,實際的保質期都會比商家標注的保質期要長一點。所以可以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其次,全世界首創,將保質期透明化,提升消費者體驗。
其他電商平臺很少會告訴消費者食品的保質期,消費者往往將商品買回家才能查看保質期,這樣一來消費體驗就不夠好。
而好食期則會在每件商品的下方標注好保質期,讓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候不用這么憂慮食品有沒有過期的問題,提升消費體驗。
再者,讓食品按保質期倒計時動態定價,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
其他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雖說也是不固定的,但很少按照保質期日期來定價。
而好食期打出的標簽是——日期越近,越便宜。
臨期食品畢竟不比新鮮食品,價格自然會便宜許多。而好食期APP首頁,飄著2折到6折的專區。折扣越大,說明該商品越臨近過期。有效期還剩34天的糖果打1.8折,有效期還剩42天的牛奶打4.5折……
倒計時定價,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用戶購買的欲望。當用戶覺得商品越來越實惠的同時,又看到商品的有效期越來越短,就會有種緊迫感,擔心商品過了保質期,再難入手,于是便趕緊下單。
總的來說,好食期在售賣臨期食品這方面做到了極致。它最大程度地發揮了臨期食品的特色如保質期元素、價格元素,來達到促進消費者購買的目的。
好食期創始人雷勇表示,他們的月成交總額有好幾個億的水平。看來就算是臨期食品,也大有可為。
臨期食品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呢?
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突破600億美元,按5%的庫存沉淀計算,就是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
想不到吧?快過期、沒人要的商品也能成就無限商機。
首先,臨期食品生意滿足了無數商家清理食品庫存的需求,是真正在為全球的節約事業做貢獻。
雷勇聲稱,好食期一天就能為廠商清倉幾十萬單的庫存。
他還分享過一個故事。
在他創辦好食期的第一年,某跨國集團總經理特意到訪公司,向他表示感謝:“你們幫了我很大的忙,我們公司春節前有6.8萬箱牛奶,只剩2個月就到期了,你們只花了幾天時間就給我們消化了,不僅幫我們賺了幾百萬的凈利潤,還保住了我的烏紗帽!”
可見,正是這樣的臨期食品平臺,能夠讓原來的浪費變成價值。
那些原來會被倒在水溝里的牛奶,那些原本會被丟進垃圾桶的面包,終于也發揮了它們應有的價值,被無數消費者垂愛。
當臨期食品生意變得愈發廣泛,相信資源浪費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其次,臨期食品平臺還滿足了很多注重性價比的消費人群的需求。
在干癟的錢包面前,不少人選擇精打細算地過日子。所以比起食品是不是快過期,有些人更注重食品的價格夠不夠低。
而類似好食期這樣的平臺,200多元的法國紅酒,只售38元;市場價169元一箱的進口品牌礦泉水,賣99元;原價164元的黑咖啡,賣27元。
這樣令人發指的折扣面前,誰能不心動呢?況且這些食品并未過期,口感與新鮮食品的風味相差無幾。
既便宜又有品質的食品,能夠成功將這群人從困窘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臨期食品生意還是很有意義的。
還記得電影《重慶森林》里,何志武走到便利店,向店員購買一大堆快過期的罐頭,用來消解愛情的惆悵。
而如今,說不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何志武”,走到超市,或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臨期食品。他們表示,自己不是為了緩解失戀之困,只是在為全球的節約事業做出一點貢獻,順便過一下性價比生活罷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7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85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6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