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活下去”成為很多快遞人的共同判斷。
在這些充滿無奈的嘆息聲中,或可讀出些許告別前的無奈、哀傷和不甘,但必須要認識一個現實:快遞江湖的市場之爭,已經由“循環賽”進入到“淘汰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如何理解這個進階和變化?取決于市場供需的轉變。
增量市場主導下的競爭可以視為“循環賽”,玩家們雖然也有拼殺,快遞平均單價即便每年都在下降,但基本上大家都還有飯吃,只是吃得飽不飽、好不好的問題。
進入到“淘汰賽”階段后,增量市場放緩,價格越打越低的情況下,玩家們為了生存必須要持續擴大業務規模,于是對存量市場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尤其是頭部的幾家巨頭上市以后,這種趨勢更為明顯。
以今年為例,來看幾組數據——
十年時間,全國快遞業務量(包裹數量)從2009年的19億猛增到2019年640 億,復增率達42%;而同期線上零售額的復增率為45%。據國家郵政局預計,快遞行業將在2020 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8%。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自2017年以來,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增速已經在明顯趨緩,主要是由于當前國內快遞行業業務量基數巨大,以及民營企業在經歷了多年的“跑馬圈地”后基本完成勢力割據。
另外,從圖中不難看出,與行業平均增速放緩的趨勢“截然相反”,除了順豐,三通一達和百世的業務量基本都保持了35%以上的高增長。
另外一個值得參考的同期數據是,快遞業務增速和實物網購增速,目前我國網購規模增速基本與全國快遞平均增速持平。
將這些數據對比,可以看到什么?
一是增量市場,尤其是網購帶來的電商件,基本都被排名前六的通達百世和順豐吸收殆盡;
二是在充分消化增量市場的前提下,六大快遞(三通一達+百世+順豐)對存量市場的爭奪也越發兇猛,比如2019年,我國快遞行業CR6高達約79.%,其中“四通一達”的市場份額均超過10%,行業集中度非常高。
雙重夾擊下,中小玩家陸續出局:全峰、快捷之后,國通、如風達、安能快遞等黯然退場,其他幾家仍在堅守的,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未來能否獨善其身,還得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未來,中國快遞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集中,不會有這么多家,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這么均衡。效率高、服務好、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市場份額一定會變得更多。”
這是2018年11月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對中國快遞格局未來的一個研判。
在他看來,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競合的結果。比如,中小快遞企業將最先出局;新入局者的機會也不大,因為“快遞是要用時間換空間的一種模式”;巨頭之間重組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只會洗牌。
淘汰賽就是這么殘酷。
群雄爭霸,現金為王。
理清了當前所處的行業環境和時局,我們再來解鎖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為了打贏接下來的“淘汰賽”,或者說確保不出局,快遞巨頭們自去年開始就在密集謀劃同一件事——募資。
進入2020年后,巨頭們對資本的渴求和追逐未有絲毫減退與松懈——
?“快遞一哥”順豐在年初發公告,發行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疫情防控債)5億元,境外全資子公司SFHI在境外公開發行7億美元債券,其子公司順豐快運獲得3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
?“通達系老大哥”申通也不敢(甘)落后,5月12日消息,申通快遞發公告稱,發行5億債券,5月13日起掛牌深交所。
?“保二爭一”的韻達前幾天也發了公告,7月13日,韻達股份發布公告稱,擬發行20億元中期票據和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專注大件快遞的德邦也在7月份發公告,擬發行30億元債務融資。
……
深挖洞,廣積糧。有錢不一定行,但沒錢萬萬不行。
快遞江湖當下以及未來的巨頭之爭,絕對離不開資本的護航,說到底比拼的還是誰的“錢袋子”更深更厚。
事實也在證明,誰的家底和錢袋子更厚,誰就在市場上更占主動,動作也就更大。
上半年只是一個開始,待下半年巨頭們的各項融資到位以后,適逢旺季和雙11,市場之爭會更加殘酷。尤其在重要的“產糧區”,比如義烏這樣的快遞重鎮,血雨腥風式的對戰不可避免。
最后總結一句:資本不是贏得“淘汰賽”的萬能鑰匙,但如果沒有資本作后盾,恐怕連最后入場的資格都要被剝奪。
你說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2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96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275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