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lphaliner發布的最新數據,到今年5月末,集裝箱船閑置數量已上升至551艘,合計運力272萬TEU,相當于全球總運力的11.6%。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據勞氏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對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影響將持續至今年第三季度。最近幾周里,船公司計劃在第三季度停航的運力陡然增加。
各聯盟在第23周至35周停航總數分別為:THE聯盟50條,海洋聯盟16條,2M聯盟41條,其他或獨立航線25條。海洋聯盟投入的運力最多,其次是2M聯盟。但海洋聯盟減少的運力占比很小,只占到了它所投入運力的3.4%左右。由于停航而運力減少最多的為THE聯盟,其次是2M聯盟,這兩家聯盟減少的運力均占到了各自聯盟投入運力的16%以上。
各區域在第23周至35周停航總數分別為:美西航線33條,美東航線21條,北歐航線33條,地中海航線45條。北歐航線投入的運力最多且占總減少運力比重最多,為41.56%。地中海航線減少的運力占其投入的運力比重最大,為15.88%。
需求端來看,ContainerTrades Statistics數據顯示,4月全球需求增長大幅下滑,月度數據同比大幅下滑16.9%。今年一至四月,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收縮8.1%,換算成TEU貨運量來說,相當于減少了440萬TEU。此外,需求萎縮的程度因地區不同,比如印度次大陸和中東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僅4月進出口量減少超過25%。
運力供給端來看,在經歷大約6周相對平穩的狀態后,今年第23周(6月第1周),船公司宣布停航的航次數急劇增加。所有的經濟指標都表明,疫情將造成全球需求持續低迷,船公司,尤其是2M聯盟和THE 聯盟將停航計劃延長至第三季度。
詳細來說,第23周,停航運力增幅達到15.2%,為第14周以來的最高周增幅。實際上,疫情導致的停航運力達到400萬TEU的水平,大約是2020年春節期間的3.2倍。
在第22周之前, 船公司尚未公布關于第三季度大規模停航的計劃。但到了第23周,僅一周的時間,停航運力就增加50萬TEU。預計未來第24-35周,船公司將在亞洲-北美西海岸航線和亞洲-北美東海岸航線分別減少7%運力,而亞洲-北歐和亞洲-地中海航線將分別減少13%和17%。
換句話來說,跨太平洋航線停航運力將達到420,000TEU,而亞洲-歐洲航線停航運力將達到790,000TEU。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聯盟并沒有如2M聯盟和THE聯盟那樣,早早地宣布大規模的停航計劃。這也意味著,來自海洋聯盟的停航計劃或將突然而至。
今年第5周至第35周,跨太平洋航線共停航257個航次,其中195個航次是由于疫情的緣故,而62個航次是因為中國春節的緣故。
舉例來說,亞洲-歐洲航線的停航數達到198個航次,包括直接受疫情影響而造成的152次停航。
7月停航
THE聯盟的停航數量位于首位,其次是2M聯盟。海洋聯盟停航數量位于末位,僅1條停航。其中海洋聯盟首次在7月出現停航數據,且這條停航為亞洲至北歐航線。
從各聯盟的停航變化來看,THE聯盟停航航次減少3條,2M聯盟停航航次增加4條,海洋聯盟和其他獨立航線停航航次各增加1條。
亞洲至地中海航線停航數量位于首位,其次是美西航線。從各區域的停航變化來看,美西航線停航航次減少2條,北歐航線停航增加2條,地中航線停航增加3條,美東航線無變化仍為4條停航。
8月停航
8月停航共計28條,其中以2M聯盟和THE聯盟停航數最多,各為11條,以海洋聯盟的停航數最少,為2條。從航線看亞洲至北歐和地中海各停航9個航次,暫時并列首位,美東航線停航數最少。
6-8月停航匯總
以下停航信息來源容易船期
亞洲-美西航線
亞洲-美東航線
亞洲-北歐航線
亞洲-地中海航線
第27-32周中國到北美/歐地航班信息
具體從中國碼頭出發船期
華東地區
上海
寧波
華南地區
珠三角
鹽田
蛇口
大鏟灣
南沙
香港
廈門
福清
華北地區
青島
天津新港
大連
從三大聯盟的角度來看,很顯然,船公司在利用停航這種短期工具來調整運力、貼近需求方面變得更加熟練了。戰術性運力管理的熟練程度不斷提高,加之過去5年里船公司之間的整合水平,意味著船公司有能力在疫情危機期間維持甚至提高運價。這種新變化,令不少業內觀察人士感到意外。
傳統上,在危機之時,船公司很難維持運價高于成本的情況,因為總會有一個船公司打破行規,試圖利用降價來獲得市場份額或提高船舶裝載率,但這一次,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從運價方面,就可窺見一斑。3月第一周,亞洲-美國西海岸的即期運價為1,361美元/FEU,而到了6月12日,這一數字激增至2,755美元/FEU,增加102%。
亞洲-美國東海岸航線,即期運價自春節后反彈上漲22%。亞洲-歐洲的即期運價表現與跨太平航線并無太大不同,在4月中旬后觸底反彈。其中,亞洲-北歐航線即期運價增長21%,而亞洲-地中海航線增長13%。
據行業咨詢顧問和分析師稱,航運公司的停航班次達到創紀錄水平。
過去40年,全球化進入黃金時代,海運集裝箱運費幾乎每年都增長。但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在世界各地爆發,全球失業率在持續上升,集運業面臨的緊迫問題是,能否避免金融危機以來惡性價格戰再次爆發?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航運公司取消了8%的主要航線航次。這些航線包括亞洲與北美之間、亞洲與歐洲之間以及歐洲與北美之間的航線。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取消比例為2%。
根據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首席執行官拉爾斯?延森(Lars Jensen)的計算,如果集裝箱運費跌幅與2009年相同,該行業今年可能虧損230億美元。根據這家咨詢公司的數據,2019年,全球最大的15家集裝箱航運公司的總利潤為59億美元。
(本文由海運網綜合航運界、容易船期整理發布)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3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2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