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你將看到一個曲折而又驚心動魄的衛夕立Flag的故事:
一、心血來潮
2020年1月9日,我心血來潮,決定把我的公眾號撿起來.
之所以說撿起來,是因為這個公眾號我更新的太隨便了,作為一個有正經工作的業余作者,我開通兩年多總共發了49篇原創文章,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寫不到兩篇.
粉絲積累不到7萬,盡管按單篇算,我的漲粉效率還是很高的,但這喪心病狂的更新頻率還是感覺有點對不起粉絲。
于是我決定立一個Flag,當時也沒有太過腦子,立即在我一個人不多的微信號(加我的人很多,我有三個微信號)里發了下面這條朋友圈——
一個小時之后,情況是這樣的:
把我嚇了一跳,總共有420個贊,我用計算器算了一下,如果真的轉錢,我要付出27,720?塊成本,這夠我買多少桶蛋白粉啊,我還是非常心疼錢的.
而且還有一件非常麻筋的事,這筆支出并沒有請示我家領導,萬一領導不批這筆預算,就會出現空頭支票,情況會變得很尷尬.
另外,拋開錢不說,給420個人逐一轉賬真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我非常討厭麻煩,我讀到過同屬夕字輩作者闌夕在奧斯卡賭約之后逐一給粉絲轉錢的慘狀,不敢想!
這時候,我知道我要含著淚去取下這個Flag了!
人就是這么奇怪的動物,一個Flag立起來,神奇的事情出現了——
貌似業余時間突然變得多了起來,明明只有下班和周末寥寥無幾的時間;
貌似天天刷的微博也沒有那么有趣了,明明以前每天刷的飛起;
貌似很難動手的選題也能開始下筆了,明明前些天還焦頭爛額完全不敢碰;
就連周末上廁所的頻率貌似都降低了!
于是在過年前,我相對順利地完成了前面兩篇,基本上沒有什么坎坷,看來這個Flag也沒有神馬難度嘛!
二、突如其來的黑天鵝
然而生活總并沒有這么容易,總能超出我們最狂野的想象力。
黑天鵝來了,1月19號,新冠疫情全面爆發,這一下打亂了我天衣無縫的節奏,這離我立這個Flag僅僅過去10天,這讓我感覺到了生活的無常。
有人說,真的猛士要堅若磐石,要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然而我并不是猛士!
作為信息重度依賴患者,我完全沒辦法做到信息的適當隔離,一時間惶恐、不安滿天飛,每天看著疫情的進展,各種壞消息頻傳,無法安下心來寫文章。
現在想來,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太少了,作為對比,我爸在疫情期間就比較淡定,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他們走過了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最滄海桑田的變遷,“見得多了!”
終于從湖南歷盡艱辛回到帝都后我開始努力讓我自己平靜下來,開始坐到電腦前開寫,在開始的一個月,我寫下了《口罩簡史:人類呼吸防護是如何進化的?》這樣的科普文,這篇被36氪公眾號號頭條推送了。
接著又寫了一個歷史抗疫的故事《1854年,守夜人雪諾如何在倫敦大戰傳染病夜王?》
這篇我還是相對滿意的,它把流行病學之父約翰*雪諾的不朽故事和《權力的游戲》中的瓊恩*雪諾穿插交織在一起,很長很有意思,這篇得到了虎嗅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等公眾號頭條的推送.
后面我接著又寫了《為什么現代醫學都發展到了21世紀了人類依然如此脆弱?》,意在科普現代醫學的偉大同時剖析我們的面臨的挑戰。
這篇長文我花了不少精力,但最終數據反響一般,然而又什么關系呢,我高興也很重要。
寫作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輸入、完整的構思、清晰的梳理、流暢的表達以及充沛的體力。
我逐漸理解為什么村上春樹要堅持跑長跑了,寫作也需要一顆生物意義上的強大心臟。
三、意外的驚喜
我的題材比較泛,具體寫什么選題主要看心情、看興趣,在寫完和黑天鵝、iPad的兩篇文章之后,驚喜意外地到來——
3月29日中午,我像往常一樣推送了新文章《那些對國際疫情幸災樂禍的人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將面對什么》
這篇旨在說明整個世界早已被錯綜復雜的供應鏈緊密聯系在一起,世界是一個共同體,倡導大家溫和理性地思考國際疫情對中國的影響,我其實并沒有對這篇文章抱太大期望,于是發完就去午睡了!
但兩個小時后一覺醒來的這篇文章的閱讀就超過5萬,比我以前的任何文章傳播都要快,當天晚上閱讀量就迅速突破10萬+了,我知道這篇傳播應該不錯。
沒想到最后變成很不錯,這個“很不錯”是有數據支撐的——
截止到4月28號,到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403萬,在看9.4萬,收到贊賞1658筆共計12542.68元的贊賞,有超過20個公眾號轉載的這篇文章也超過了10萬+,這就意味著這篇文章至少在微信體系內有超過了600萬。
這是一個是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數字,也可能是我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超越的數字!
驚喜來的太突然!
當然,這篇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在四千多條留言中,大約有三分之二是認可我觀點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和謾罵,主要說我太鴿派——“我們溫和理性,但其他國家根本不這么想”。
這些我都虛心接受,后來形勢的走向也證明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
當然,我的文章主要想表達一種觀點,這種溫和觀點依然有它理性的價值。
是滴,生活就是這樣,總是會有意外。
這是屬于我的正面黑天鵝,所以關鍵要做,勇敢地嘗試,不行動,正面黑天鵝不可能隨便飛到你身邊。
四、時間不夠了!
在這篇文章發布的長達兩周里,那篇文章下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新留言。
不斷地瀏覽留言、不斷給其他公眾號開轉載白名單總是很開心,日子總是在指尖很快地流轉,我悄然忘記的了我立的Flag馬上就要到期了!
直到五一假期前我才猛然發現——我去!時間不夠了!
在4月27日,我發現,我才完成了12篇文章,這意味著如果我要在5月11日寫完18篇文章,我需要在接下來的14天完成6篇,平均差不多兩天一篇。
這幾乎是我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效率,甚至超越了我這個散漫博主的想象,我開始有點不安了,有點慌張了,這種感覺就如同馬上就要開學了暑假作業還沒動筆。
局勢在慢慢向失控的方向前進,我真的完成不了嗎?我的Flag要倒了嗎?我要自我放棄了嗎?
并......沒......有!
因為——我有一個五天的五一假期!!
你看,只要你努力,老天爺都會幫你。
往年的五一我通常都會有個出行計劃,今年全部取消,我必須安靜地坐下來為自己吹過的牛逼奮筆疾書。
果然Deadline就是生產力,五一五天效率有如神助,似乎那款青軸的機械鍵盤都變得輕快起來!
當然,在業界也流傳著另一個說法——“Deadline并不是生產力,它只是給了你把自己屎一樣的東西交上去的勇氣!”
還好,我在這方面自認為表現不錯,貌似也不是什么完美主義,但我很難忍受自己寫一篇自己標準中非常爛的文章推送出去!
但我還是有策略上的調整的,這個重要調整就是我可以讓文章不要那么長!
看過我以前文章的讀者都會發現我之前的文章都很長,基本是4000字朝上,6000、8000是常事。
曾經我對自己寫長文有一種執念,不少人跟我說你應該寫的短一點,現在沒人看長文,我就會懟回去——按你的說法,那長篇小說早絕跡了!
甚至我自己說服自己——我寫長文是為了篩選愿意讀長文的優質讀者,后來我發現這是自欺欺人,你的文章之所以那么長是因為你沒有能力讓它在足夠簡潔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足夠的信息量和力量。
李白寫十個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流傳千古。
王勃寫《滕王閣序》,總共773字,創造了40個成語;
方文山寫歌詞,寥寥百字,傳遍整個華語世界。
更絕的是那些廣告人——三個字母“Just do it”,響徹整個地球。
把文章寫長很容易,把文章寫短很難。
我強制讓我的文章不超過4000字,但有時候經常不知不覺就超過了,我又強制自己刪掉。
這個過程還比較痛苦的,就像女孩子打開衣柜要把自己精心挑選的衣服扔掉一半,哪一件都舍不得!
五一的效率還是很高的,我這個很高并不是隨便說的,因為短短5天,我完成了4篇長文,這超出了我以往的想象!
隨著死線的臨近,我發文的頻率也逐漸高了起來,讀者們猛然發現,這個以前好久不更新的作者忽然開始勤奮起來。
衛夕的朋友們發現了異樣,紛紛發來問候,確認我精神是否正常!
請廣大市民放心,你關注的這個作者一切正常,面色紅潤、情緒穩定,除了黑眼圈稍有增加!
五、大限終至!
終于,伴隨著今天這兩篇的推送,衛夕在4個月前立下的Flag終于含著淚取下來了!
讀者們破天荒地發現,這個作者居然一天史無前例地推送了兩篇原創,不要懷疑,這是真的!
我必須把這18篇文章逐一列出來,它記錄著我這四個月五味雜陳的人生——
1.人工智能還是人工智障?——大型算法翻車現場
2.永遠不要用自己業余折騰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3.口罩簡史:人類的呼吸防護是如何進化的?
4.1854年,守夜人雪諾如何在倫敦大戰傳染病夜王?
5.今天,新冠肺炎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已刪,回復“新冠”查看)
6.為什么現代醫學都發展到21世紀了但人類依然如此脆弱?
7.黑天鵝與反脆弱:亂紀元生存指南
8.iPad十周年:你不知道的關于iPad的十個事實
9.那些對國際疫情幸災樂禍的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將面對什么!(已主動刪除,里邊有一個配圖有涉及私人昵稱沒有打碼,對別人不公平,鏈接為其他公眾號轉載我的)
10.羅永浩首秀1.1億 | 抖音終于拿到直播帶貨的入場券了嗎?
11.不要以為你的人生就這樣了,你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已刪,鏈接為別人轉載我的)
12.年齡,是扎營者的剎車片,是攀登者的發動機
13.相機就是新鍵盤——被手機攝像頭改變的世界
14.貧窮真的會影響智商
15.書,這個世界上最便宜的商品
16.人生只有900個月,但一年有8760小時
17.大力出奇跡:為什么立Flag對完成目標如此有用?(今天推送)
18.我們生活在一個才華不會被埋沒的時代(今天推送)
畢竟,我還是做到了啊!
六、一個美好的故事
過程是對滴,結果就必然是對滴
這18篇文章寫完,從各個層面的收獲都是巨大的——
1.寫完這18篇文章,“衛夕指北”的粉絲增長到了156066,從不到7萬增加到15萬+,幾乎翻倍了,這四個月增長的粉絲超過了我去過兩年多的總和。
2.5月15日即將出版的2020年第11期《讀者》會刊登一篇名為《幫助別人才是文明的起點》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我的《那些對國際疫情幸災樂禍的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將面對什么!》修改標題后的版本。
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讀者》,這本曾經亞洲發行量第一的雜志在巔峰時期一期超過1000萬本。
即便到今天,它依然每期有260萬讀者。
很多人不屑《讀者》,他們并不知道在互聯網未普及的時代,這本誕生在甘肅蘭州的國民傳奇雜志對提升一代中國人閱讀率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
我就是在念初中時讀著《讀者》開啟寫作啟蒙的。
從《讀者》的讀者到《讀者》的作者,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七、尾聲——來自雨果的啟示
很多人會問我當時為什么會立這個Flag?
答案是——我非常喜歡《掌控習慣》這本書里的這個故事:
1830年夏天,維克多*雨果面臨著一個Deadline,他答應出版商8月完成一本小說。
但這位法國作家一個字都沒有寫,他的時間都用來做招待賓客等無關緊要的事,他只好和出版商協商再延長6個月,即1831年2月必須完成這部小說。
雨果知道這一次自己不能再拖了,他采取了一個相當朋克的絕招——命令仆人把自己的所有衣服都拿走,這樣他就無法出門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副這樣的場景:1830年秋冬,在巴黎陰冷的一間寓所,一位叫維克多*雨果的作家一絲不掛地在書桌前奮筆疾書......
1831年1月14日,偉大的《巴黎圣母院》出版,這比雨果和出版商約定的最后期限提前了兩周。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8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2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3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