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前景:放緩的時機。
Covid-19病毒的迅速傳播已經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全球經濟正通過主要產業的供應鏈在全球范圍內波動。麻省理工學院(MIT)供應鏈專家David Simchi Levi從2020年開始密切關注這些波動,因為它們已經從中國向美國和歐洲轉移。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麻省理工學院 a.Schwarzman 計算學院數據、系統與社會研究所Simchi Levi教授說,‘’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不僅影響供應鏈的供應端,也影響到供應鏈的需求端,因此對所有這些業務相關的財務結果都有重大影響。”
2月下旬,Simchi Levi和技術主管Pierre Haren在《哈佛商業評論》博客上發布了一篇短期預測,即到3月中旬,Covid-19在中國的影響將導致美國和歐洲的制造業放緩。
為什么?因為許多中國制造業供應商由于病毒引起的問題,在1月下旬暫時大幅減產。根據全球航運的時間表來看,主要制造商將在大約6周后供應不足。
Simchi Levi說:“最后一批發貨是在2月底,因為從亞洲到北美或歐洲大約需要30天,大多數制造企業將保留大約兩周的庫存,也就是它們能夠滿足3月前兩周的需求。在那之后,如果沒有更多的供應,制造業將會中斷。我們現在就已經看到這個結果了。”
事實上,自3月中旬以來,幾家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連續幾天都在減產,導致大眾和雷諾在歐洲的工廠已經關停了。在美國,一些主要汽車制造商上周宣布,出于健康和安全考慮,他們將暫時關閉工廠;本田在3月18日明確表示,由于“Covid-19的經濟影響,相關的市場需求預計將下降”,他們將實施臨時停產。
不過最近幾周,中國的公共衛生狀況有所改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有所下降。如果美國和歐洲的公共衛生狀況沒有惡化,那么到第二季度末,制造業產出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Simchi Levi查看了來自中國3000多家供應商的調查數據,他指出,中國供應商約一半的員工預計到3月底才能滿負荷工作。其余的供應商恢復到滿負荷狀態的時間預計要更久。
他指出,現在這不僅僅是中國的供應問題,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問題。第二,需求方面正在徹底改變。隨著失業率的上升和消費者支出的減少,越來越少的大型制造商能夠保持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作。
“這也意味著第三個因素,即對公司財務的影響,”Simchi Levi說。“這不僅僅是供應鏈的中斷;需求的大幅下降會對金融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即使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復蘇相對較快,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可能也沒有能力在以前的水平上提高產量并重新雇用工人。
SimchiLevi說:“你可以看到一些連鎖效應產生了影響。顯然,如果不控制Covid-19的擴散,經濟很難會得到改善。
“因為這一切都是變化和動態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