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管理”到“主計劃”是一個復雜過程,需要做到兩個平衡:
平衡1,是關鍵產能資源與需求的平衡。需求計劃一般是以產品族為單位預測和備庫,需要對關鍵產能資源(CCR)進行產能的評審。否則,需求計劃的可執行度較差也無法實現產能和需求的正確匹配。
平衡2,是關鍵物料供應與需求的平衡。在消費電子類產品的需求管理中,往往還會受到長采購周期關鍵物料的制約:如LCD面板、關鍵IC、關鍵FPC等物料的限制,需要在與供應商協同的基礎上,才可以做到需求管理的科學性。
關鍵產能資源(CCR)、關鍵物料與產出需求之間的平衡,往往是需要多次,我自己的理解,這個就是S&OP過程。
需求管理的輸出的是主計劃,但是從“需求管理”到“主計劃”不是一個簡單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我理解為是PSI過程。
這個“PSI”的解釋是:P是生產、S是出運、I是庫存,其相關關系如下所示:
需求計劃和主生產計劃的平衡,不僅需要考慮產能制約、關鍵物料制約,還需要通過成品庫存作為緩沖,以平衡因為產能、物料制約的限制,從而實現真的客戶需求。
從響應客戶的角度看(客戶承諾),制造類型就是MTS(備庫)、MTO(訂單)兩種方式,而MTO的需求是確定的并以訂單方式客戶向供應商做了承諾。難度比較大是MTS(備庫模式)。
MTS(備庫)確定需求有三種方式:
第一,是最大量/最小量的安全庫存模式,是管理非常成熟的技術。一般的生產運作相關的書籍均有論述,《生產與運作分析》講解的比較詳細和透徹,集中庫存模型都講到了。
第二,是TOC(約束理論)的補庫方式,也稱之為TOCR,也稱之為DBM(動態緩沖管理)。應用于成品庫存的需求隨機波動(單個消費者的消費具有隨機性),利用聚合效應可以大幅度降低波動,并利用質量管理理論的控制圖原理,進行控制。趙智平老師的《在搶單路上》講的非常清楚。
第三,是預測的補庫方式。預測是最常見的確定需求的方式,但是如何應用好預測。許栩老師的《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值得做預測,供應鏈實戰中的需求預測思路》非常好。
需求管理是生產運作的起點。需求管理不僅涉及MTS,MTO的需求管理同樣重要。在眾多的中小制造企業中,PMC往往對銷售輸出的銷售訂單管控不嚴,訂單變更尤其繁多,而圖紙等技術指標性的變更,造成了嚴重的牛鞭效應。
需求的穩定,是生產運作管理最重要的穩定。可惜,在未來“產品時尚化”、“訂單碎片化”、“供應鏈復雜化”的進行,需求的不穩定、不確定、復雜、變化(VUCA時代)是常態,需要柔性的生產計劃和控制來應對,需要信息系統來賦能。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6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1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19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8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0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9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