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本控制聞名的富士康也是在2015年才組建了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標志著三方物流市場化的來臨。可惜市場化帶來的5把刀,直接殺死了老模式的三方物流。(以下三方物流簡稱三方)
中國的生意永遠是甲方占用乙方資金,從渠道商到品牌商到工廠,最后到了物流。渠道商直接把這種資金占用的成本明碼標價,供應商可以找其貸款提前拿回貨款,利息月息1-1.5%。
在經濟下滑,貸款變難時,地主家(甲方)余糧也不足時,賬期越來越長,6個月,9個月成為常態。
三方被動借錢,被動被加杠桿。當借到借不動的時候,業務增長就停了下來。
甲方招標的價格越來越貼近采購運力的價格,玩花樣的空間越來越少。milk round就是整車價,零擔就是專線價。
賬期長還能堅持,毛利不斷降低就讓三方徹底玩不下去了。20%毛利,6個月賬期,扣掉1分月息,還有14%。但毛利降到15%,實際就9%,基本就不賺錢了。
用一位三方美女的說法:招待所的價格提供五星酒店服務,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方靠客情關系,靠方案,靠項目經理。三方的業務一直是靠人驅動,利益分配很難公平,三方做大了就分家。俗話受的好,鐵打的老板,流水的團隊。
三方普遍缺乏IT系統架構,缺乏全國性運營,其實最缺乏的是老板格局。
從老板格局的鄙視鏈上看,快遞(全國)鄙視快運(區域)鄙視合同物流(單點)。
三方的核心服務能力是幫甲方進行專業的物流規劃、采購運力和分擔風險。
專業性打分再高,還是得綜合看成本和關系。五星的服務收不到五星價格,再說給五星價格國內有多少這個價碼的專業三方人才?
采購運力三方擼羊毛越來越難,專線變成全網型大票零擔,整車有車隊,臨時車有滿幫,連發票都有無車承運人。
分擔風險也就國企敢說了,民企在經濟不好時能幫客戶分擔多少風險?還不如來份保險合適。
服務能力空心化是三方日子越來越難過的根本。
三方服務大客戶,滿足其個性化服務。但三方不和運力結成合伙,共擔客戶收益和成本。運力自己也搞不定客戶的客情和賬期。結果客戶想要的個性化+低成本,誰都滿足不了。
貨黃牛/加盟商服務小客戶,賺著高毛利,提供標準服務。其實客戶想要的個性化+低成本,高毛利不可持續。
合同物流已死,平臺當立!那未來的平臺會是啥樣?預測未來容易被打臉,但從合同物流的死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征兆。合同物流的死因就是平臺的立命之本。總結下來有6點:
1.不墊資。小客戶收現金,大客戶由金融機構來墊。做成平臺模式,為資金方服務,打開資金天花板。國企三方也一樣,不然就是穿了件衣服的貿易融資,遲早被坑。賺運費差價,做自營模式,民企不可能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2.不賺運費差價,賺服務費。幫助客戶直采運力,提供訂單承接、執行、結算和發票的全流程服務。服務都線上化,單個客戶的成本可在規模化后大幅降低。
3.平臺賦能行業優秀人才,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三方。除了系統和墊資,平臺還需對接大量車隊和零擔,甚至多式聯運。銷售加入平臺即可滿足客戶所有物流需求。
4.專業型和通用型平臺并存。越簡單的行業越容易出專業型的平臺,深度參與行業的每個鏈條。差異化的行業只能抓共性化需求,所以會產生通用型平臺。專業性平臺和通用型平臺都會有多個。
5.巨頭將逐漸出現。分散和低效的客戶需求將被集中起來,并不斷的標準化。運力也將從混亂和往底線的競爭中,開始慢慢往優質運力逐漸演變和分層,價格變得多元化。運力和需求的雙邊相互促進將形成各種規模的平臺,但任何一個都會遠超過現有最大的三方。
有意思的是,物流行業里真正有潛力做成平臺的公司都不叫平臺,反而叫平臺、SAAS和第四方的基本都不是真正的平臺。我們下回將繼續分解。
1.三方會車隊化嗎?或者車隊會代替三方嗎?
2.平臺可以從車上賺到哪些錢嗎?
3.三方物流行業里哪些潛力公司是平臺。
大家對三方物流有哪些問題,歡迎留言。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5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3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