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快遞打單器不停吐出單據,幾分鐘后,地面上已經堆滿了快遞單據。打單器的不遠處,浙江衢州市市長湯飛帆正在拼多多上為53萬消費者講解衢州椪柑的歷史和吃法。
2月19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農貨產銷對接”活動首日開啟,浙江衢州椪柑、廣東徐聞菠蘿、廣西荔浦砂糖橘、海南保亭百香果等多種地方特色農產品首批上線。
其中,浙江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更是親自參與助農直播,幫農戶賣貨。截至2月19日24時,廣東徐聞菠蘿累計訂單量4.6萬單,總銷量近25萬斤,浙江衢州椪柑訂單量超過2萬單,銷量超過21萬斤。
▲廣東徐聞菠蘿直播(左圖)開始一個小時后,有接近30萬消費者共同觀看縣長“直播”,并參與拼單。晚間直播開始15分鐘后,直播間已涌入42萬消費者(右圖)共同觀看衢州市市長直播。
當夜,這些總計近50萬斤的菠蘿和椪柑將集體裝箱后,奔赴全國22個省區。
據了解,拼多多的產銷對接系列活動是為落實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的視頻會議精神,基于疫情期幫助各地農戶銷售農產品而發起的助農活動。該活動也是由拼多多發起成立“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公益聯盟”后所舉辦的第一波大型活動。
消費者可以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直達助農專區,以平臺補貼后的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發的助農產品。
據了解,首批上線的助農商品總共超過55件,活動上線首日,總計已售出超過100萬斤各類農產品。
這批商品正是此前拼多多向全社會征集農產品助銷信息中的一部分,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透露,截至目前,拼多多后臺已經收到了各地助農信息超過700條,業務人員正在聯系各地農戶,爭取幫助更多有一定電商基礎的產地農產品在拼多多上線銷售。
2月19日晚九點,拼多多的助農直播間里來了一位特殊的主播。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出現在鏡頭前,給53萬網友做了一回“客服”。
“自古以來,衢州就盛產柑橘,椪柑是其中的代表……”現年48歲的市長湯飛帆,手上拿著半個剝開的椪柑,從衢州柑橘種植史開始講起。
據湯飛帆介紹,衢州是“中國椪柑之鄉”,元旦至春節前后,是最佳食用期。由于汁多味濃、肉質脆嫩,椪柑的價格比當地其他柑桔品種高出40%~60%,不僅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還遠銷俄羅斯、加拿大等海外地區。
“以前買過衢州的椪柑,三四塊錢一斤,沒想到現在不到20塊能買10斤。”手機屏幕上,不斷刷過全國各地網友的評論。2月19日一天,衢州椪柑就賣出了3萬件。
同樣是助農直播間,下午5點,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還在拼多多平臺變身“吃貨主播”,現場向廣大網友介紹起更多菠蘿的吃法:除了直接吃,還可以做菜——菠蘿咕咾肉、菠蘿雞片、菠蘿飯、菠蘿酸奶冰糕、鳳梨酥,甚至還包括了網絡流行吃法“蘸醬油”。
徐聞縣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雷州半島境內,是全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區,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近60萬噸,民間有“中國每10顆菠蘿,就有3顆產自徐聞”的說法。
▲央視新聞2月19日聯合拼多多參與全程直播,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康秀在菠蘿田邊親手為全國網民示范如何切菠蘿。
過去,很多農產品主要依賴線下批發渠道銷售,但在疫情特殊期,隨著線下渠道仍在恢復之中,電商成為了農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
因此,浙江衢州市政府、廣東湛江市徐聞縣政府等各地政府組織主動聯系拼多多,希望借助新電商平臺來幫助本地農戶進行產銷對接,直連拼多多平臺的5億名消費者。
在當天的兩場直播中,總計近百萬消費者觀看了市長和縣長的“帶貨”,央視新聞對兩場直播也進行了全程直播報道。
最終,徐聞菠蘿和衢州椪柑在兩個小時內均告售罄,不得不臨時補貨,兩個直播間總共售出訂單近8萬單,累計幫助農民銷售了約60萬斤的水果。
2月10日,拼多多率先上線了“抗疫開拼,愛心助農”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2月19日,拼多多進一步上線“農產品產銷對接”專場活動。
產銷對接活動期間,除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為助農商品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確保平臺消費者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最優質的水果,同時讓農戶收入得到保障。
狄拉克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很多消費者更依賴電商渠道來消費農產品,這正是拼多多的機遇和責任。
過去,中國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都是通過批發商進行的。中國農村和農產品已經形成了一條由農戶/合作社,經由中小批發商、大批發商、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菜市場/商超,再到消費者的超長上行通道。
這樣的超長路徑放在平時可能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在疫情期,這樣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停滯,就會造成農貨銷售全部暫停,“批發商的卡車怎么還沒來”也成為了農戶們共同的呼吁。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正改變這一切,狄拉克表示,“想象一下,如果農戶把手機當成自己的生產工具,開店、拍照、發貨,中國農產品上行就實現了產地直發的新模式”。
商務部研究院1月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顯示,傳統電商平臺帶動的工業品下行一直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模式,農村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而隨著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助力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據狄拉克介紹,作為以農產品起家的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始終把農貨上行作為重要任務之一。此前,拼多多已經借助“拼團”的新電商模式建立了“天網”“地網”的系統性農產品供需匹配機制。
需求端,平臺通過“天網”即農貨智能處理系統,對覆蓋產區包括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物流條件、倉配設施、加工型產業設施等在內的數據和信息,經由系統統籌計算后匹配給對應的消費者。
供給端,平臺通過“地網”系統帶動86000余名新農人返鄉。在此基礎上,通過持續的聚合消費者訂單,將需求信息對接到新農人和合作社,把現有資源、土地、人員整合,優化種植方案,提升每畝產出,使得農民能生產出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保證的農產品。
新電商與新農業的結合有效撬動了農產品上行的市場。據拼多多發布的數據,2019年平臺農產品成交額達到136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廣東省徐聞縣聯合拼多多直播售賣菠蘿,喊出口號,“一起來看‘菠蘿的海’”。
此外,未來一年內,拼多多將在農業農村部等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成立由多多大學核心講師、業務運營骨干及農業專家組成的專項小組,對全國主要農產品地區進行全范圍“檢索”,深入農產品當地,手把手教學開網店,讓更多農民和農產品上網,增加銷售渠道,系統性幫助優質農產品上行。
“助農和農貨上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相信,只要日拱一卒、授人以漁,拼多多就有機會看到一點一滴的進步”,狄拉克表示。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7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1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9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4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44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9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9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