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市民需要更綠色、更安全、更便利的地面空間,地下物流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
今年“雙11”前,京東集團的“管道-膠囊快遞配送”地下物流系統的概念仿真視頻引起熱議,快遞箱在前端倉儲處被送入京東膠囊在地下管道穿梭并被各中繼處自動分揀,最后在接收端交由AI機器人送達。不過,也有許多專家認為這是京東為爭奪“雙11”流量的噱頭而已。
地下物流雖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卻一直未能大規模落地。英國倫敦早在1853年就建立了最早的氣動有輪城市管道郵政系統,運輸速度可達40英里/小時,到1874年停止運行;而后從1927年開始又建立了10.5公里的地下軌道郵政系統;美國芝加哥從1906—1959年建立了長達60英里的地下電力機車軌道貨運系統,主要負責城市垃圾和煤炭;荷蘭則在2004年建成了連接全球最大花卉市場與阿姆斯特丹機場及鐵路站場的地下花卉貨運物流系統;日本也在1915年建成了連接東京車站與東京中央郵局的地下郵件系統。
面向客運的中國地鐵起源于1971年開始運營的北京地鐵,近年來更是蓬勃發展,主要解決了市民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但地下物流卻直到2004年才在廣州規劃建設了地下垃圾管道輸送系統,而后一直未得到擴展,主要是因為地下物流的綜合成本、效率和服務質量對比地面物流并不占優勢。
然而,當下中國正引領著全球第三次城市化浪潮,推進了文明、文化、知識、經濟和產業的聚集和疊加增長,但也帶來了交通、居住和城市各種資源的加速緊缺。增強市民獲得感應該回歸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市民不僅需要出行交通的便利和效率,還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需求升級,城市地面資源就會越來越稀缺,而對客運、貨運的效率和速度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傳統道路交通將難以滿足成本、速度、效率、環境和安全等綜合績效需要,面向城市的倉儲配送物流體系就會自然而然地向天空和地下轉化發展,當下天空中的管道運輸和皮帶管廊運輸、地下管網(熱、氣、廢水等)運輸也都屬于此類特殊的地下物流配送體系。
更具普遍意義的地下物流體系也將隨著城市綜合質量及“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建設而得以逐步增長,特別是未來可能將地下物流體系納入到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整體規劃建設中而得以加速增長并成為主流物流運載方式。同時智慧城市在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下加速發展,將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率地開發地下綜合體和地下物流體系。
近些年,在高速增長的電商市場支持下,電商物流、快遞物流和即時物流等罅隙市場得以高速度發展,并得到了資本的高度青睞,重資產投入成為未來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主要抓手。京東在無人倉庫/無人機之后推出“管道-膠囊快遞配送”與順豐打造鄂州機場、阿里巴巴構建全國智能物流骨干網都屬于正常的商業邏輯,既有業務的需求,更是為未來市場競爭布局。
地下物流變成主流物流方式卻難以完全依靠個別商業企業或市場機制完成,而更需要政府在城市更新規劃中進行頂層設計,其對城市街道/交通功能的改變將是革命性創新且工程浩大,也將從結構上改變城市地面和地下的整體形態,其大規模的應用將取決于兩者的成本和效率綜合權衡。
作者系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8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