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消費者或許不會再像幾年前一樣,粗暴地將快遞員劃為低收入人群。即便許多快遞員的月均收入并未高達網傳的破萬,但多勞多得的激勵機制的確讓一部分人收獲頗豐。根據蘇寧物流的數據,2018年該公司的快遞員忙季時的月均收入可以達到7500元以上,而其中收入最高者可以收獲2萬元月薪。
那些在發達國家真實存在、一度讓國民費解的“藍領工資遠超白領”現象,已在我們身邊出現;從快遞行業在互聯網經濟網絡中的發展態勢來看,這在未來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近9年時間,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增長了10倍以上。7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77.6億件和3396.7億元,同比增長25.7%和23.7%;這個水平,甚至超過了2015年時的全年總量。
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將中國的快遞員們稱為“電商背后最大的功臣”,并在2017年設立了第一屆快遞員節,期望提升這個職業的福利待遇與社會認同。這個節日慶祝到第三年,改變的確在發生。
但人們對快遞員的職業認同,并沒有像電商改變快遞行業一般,轉變得同樣迅速。在衡量一份職業究竟是好是壞時,人們仍會拿出通行于相親市場的兩把標尺——“出身”和“潛力”——進行判斷。因而快遞員盡管有不遜色于許多城市白領的“創收能力”,但似乎仍不足以扭轉他們在城市中的地位。
科技公司推動了生活型服務業的快速崛起,并重塑了人們的生活。如今,消費者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多樣化的生活服務,快遞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消費者們對快遞服務的依賴程度,被呈現在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中。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快件使用量達到了36件,較上一年增加了7件??爝f企業日均服務人次高達2.8億,這意味著每天5個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快遞服務。
而從國家郵政局統計的消費者對主要快遞企業的申訴數據來看,2019年6月,每百萬件快遞中消費者提起的申訴量在全國范圍內的平均值不到8件,而消費者對主要快遞企業有效申訴處理的滿意度高達96.7%。由此不難得出消費者對快遞員的服務滿意度較高的結論。
很少有研究者探討過這個問題。
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檢索到的一份研究論文中,來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兩位學者曾在2017年對180名北京消費者展開過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對快遞員的職業認同感。受調查的消費者包括學生、公務員、醫生、教師和公司職員。
從調查結果來看,人們對快遞員的職業評價有一種微妙的矛盾:一方面大部分人肯定這份職業對社會的貢獻,也認可絕大部分快遞員的辛勤付出;但另一方面,在判斷這份職業是否“能夠實現人生價值”時,人們的態度變得搖擺起來,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選擇了“不確定”這個姿態曖昧的答案。
撇開他者認同,快遞員擁有較高的職業價值感
被扣在上一代藍領頭上的帽子,如今很難完全轉嫁到互聯網時代的新藍領身上。
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難以擺脫前者的一些身份標簽,比如“農村”;但他們不完全是“低學歷”的,根據蘇寧物流的數據,擁有高中、職?;蛑袑W歷及以上的人數占比以接近80%,而如果勤勞肯干,他們中的一大部分人,也早已告別了“低收入”。
而在為人津津樂道的電商機遇和個人創收能力之外,快遞員們還有更深層次的職業訴求,只是很少為人傾聽。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2017年時曾聯合順豐速運、蘇寧物流等企業共同發起“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問卷調查”,并收到4363位一線快遞員的有效回復。在問及為何選擇快遞員這一職業時,盡管經濟回報率仍是最受重視的因素,但快遞員們還看重“團隊氛圍”和“職業感”等形而上的需求。
大多數受訪者并沒有將所在職業視為重復執行簡單勞動、地位低下的工種,而認為它需要“責任和擔當”,也需要“勤奮和智慧”。
流行于互聯網技術世界的高端詞匯,例如云計算與存儲、機器人與自動化、可穿戴移動技術、3D打印技術、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機,早已滲透進物流行業,并優化了快遞員的工作內容。
在“APP+前置倉”的即時響應模式的運作下,蘇寧物流可以實現過去無法想象的分鐘級配送,蘇寧小店中的商品,經用戶下單、倉管人員揀選貨物、即時配快遞員上門掃碼取貨和配貨等流程,可以在30分鐘內送達3公里范圍內的用戶。
劉世丹是上海虹口區廣中路區域的蘇寧即時配快遞員,相比傳統快遞員,他的工作內容因為“秒達”APP的輔助和前置倉倉管人員的配合,高效了很多:“簡化了工作流程,取貨不會出錯?!?/p>
“即時配”的高效服務得以實現,是近兩年的事??爝f員的角色也在服務升級的過程中發生了轉變,除了“快”,他們還得實現“準”,而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單純的派件任務之外,他們需要掌握退換貨、送裝一體、包裝回收等業務。
在蘇寧物流重慶站工作了五年的楊德順,對物流行業的發展有自己的觀察,他認為當下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結合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服務需求,開拓類似“準時達”、“即時配”的新型服務產品,而新業務的開發也會需要對應的物流人才。
楊德順曾在快遞站點第一線工作一年,因工作出色,他從快遞站長升職至物流中心負責數據追蹤,現在又成為了重慶地區快遞經營中心網絡規劃部的運營經理。在物流中心工作時,楊德順發現傳統的倉庫盤點流程較為低效、繁瑣且不環保——所有的商品和倉位都被打印在A4紙上,由工作人員拿著紙質單據一一進行貨品核對,一旦有數據對不上,就可能要推倒重來,再次核對商品的型號及數量。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沒有編程基礎的他,花費了兩個月自學了PHP編程語言,最后開發出了手機端倉庫盤點系統。倉庫工作人員只需要拿著手機,將數據輸入到系統中,最后將數據導出并與存儲在蘇寧物流系統中的原數據進行比對,即可完成商品的盤點工作。
和楊德順一樣,身處技術變革洪流之中的許多快遞員也已意識到,如果要有更長遠的職業發展,他們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7年發布的《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報告》中,快遞員們在肯定當前企業培訓的同時,傳達出希望企業增加培訓的強烈欲望,并希望能獲得“專業技能”、“管理能力”、“業務拓展”等多方面的學習培訓機會。
以最被看重的“專業技能”為例,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職業技能大賽,快遞員們在快件收寄、快件派送、快件接收、快件分揀等專業能力上大顯身手。
2019年8月6日,國家郵政局和人社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快遞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規模開展快遞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快遞技能人才隊伍素質。
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是,面對人工服務越來越昂貴的現實,快遞員的收入水平很可能進一步提高。
他們有希望像西方藍領一樣通過辛勤的付出完成個人資本的原始積累,最終成為“藍領中產”,擁有和白領一樣的社會地位。
順豐和蘇寧物流都在推行的快遞點合伙人制度,在推動快遞員向創業者轉變的過程中,或許將加速“藍領中產”的形成。
而當技術發展進一步推動配送效率提高,
:配送快遞的任務可以依賴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分發和流程化管理,以“眾包”的方式被分配到各個兼職快遞員的手中;就像開通順風車業務的私家車所有者一樣,對快遞員工作有興趣的人們都可以參與這份工作,而過去的專職快遞員則可以更自由地支配個人時間,在繼續從事快遞業的同時,去追尋更多的人生可能。
而如果無人配送技術進一步完善,快遞員們則有潛力成為智能配送系統的監測者
,負責分析數據、報告和處理配送異常情況。這部分崗位在目前已經開始浮現,即時配快遞員劉世丹表示,如果表現出色并有意轉崗,他和同事們將有希望負責即時配系統的監控工作,從一線轉入幕后,在監控臺關注配送人員的動態。
無論是哪一種未來更早到來,快遞員們的職業價值都將遠超如今我們對他們的設定。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3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2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