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拼多多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好業績刷爆朋友圈。
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7091億元;二季度營收72.90億元、年活躍買家數達4.832億、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凈虧損為4.113億元……
而羅戈網.物流沙龍注意到,拼多多物流方向的進展也十分搶眼,值得關注。
總結起來有幾個關鍵詞:70億單、“新物流”平臺、不投資大型倉儲或者配送團隊。
首先這份財報很好地說明了拼多多這三個字在通達系快遞中的特殊地位——2019年上半年,拼多多平臺訂單量突破70億單。
根據國家郵政局信息顯示: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7.6億件,同比增長25.7%。
最淺顯的一個數據就是占比,拼多多包裹量超過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總量的25%。
而根據市場粗略統計,拼多多日均在3800萬訂單,京東日均訂單預估在1000萬左右,淘系平臺日均訂單量超過8000萬單。
高盛今年8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電商包裹量市場占比中,2018年阿里占比60%,京東8%,而拼多多在21%。
半年之后的今天,拼多多在這份市場競爭中再拿下4個百分點的市場。
高盛認為到2021年,拼多多的快遞包裹或將占據整個電商快遞市場的33%。
鑒于這樣的市場預判,通達系等低價快遞對于拼多多這塊蛋糕一直是垂涎三尺,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拼殺競爭的,因此拼多多的話語權也一直在擴大,后文梳理拼多多在電子面單上的動作可見一斑。
另一個維度看,拼多多相比原有電商巨頭,對于快遞企業意義更重,因為其代表增量,并不單純是原來份額里的你爭我奪。
根據拼多多2018年年報,其去年日均訂單在3040萬單,而到了6月份,就增長到接近3900萬單,這種擴張速度意味著通達系能進一步降低對淘系平臺的依賴。
舉個例子,中通剛剛發布2019上半年財報,累計包裹量53.71億件,其中阿里系的包裹占比56%,拼多多為20%。而在去年同期,這項數據,還停留在阿里系63%,拼多多13%。
從長遠來看,因為拼多多業務線更低更沉,快遞企業為了滿足需求也在不斷下沉,完善自身的鄉鎮及邊緣地區物流體系,對于中國的快遞物流建設是一件好事。一位業內人士就表示,作為中國物流行業的主要增量來源,拼多多有效推動了物流行業的優化升級和現代化物流水平提升。
既然拼多多訂單量這么大,拼多多在快遞端話語權增強了,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對待物流的呢?
一方面很重視。
目前拼多多的工作重點在用戶體驗和滿意度上。
在拼多多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戰略副總裁九鼎稱,一直在考慮為用戶做哪些事來加強他們的用戶體驗和對于我們平臺的信任度,物流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
而從農業起家的拼多多,在農產品上行業務上不留余力,拼多多創始人及CEO黃崢明確表態:“物流能給農業帶來變革。”
之前,黃崢談過,拼多多作為農產品最大的電商平臺,有能力解決上游和中間環節的物流問題。
怎么個解決法?
目前來看更多是規模效益、資源整合、降本增效。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剖析拼多多,借助拼多多邏輯,對邊遠地區和社區的物流配送發起拼單,實現一車配送,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等。
但顯然目前的拼多多并不想粘手重資產。
九鼎很明確地表態:“我們不會去投資建設大型倉儲建筑或者是配送團隊,我們只會把行業內部可用的資源進行綜合和利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進而降低每單位成本,這也是我們在農業業務方面正在推行的。”
這就有了黃崢在電話會議中提及的開發“新物流”平臺。據拼多多介紹,這個平臺將采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于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很明顯的輕資產整合平臺模式。
黃崢說:“通過我們的物流平臺的加持,我們能夠提高供應鏈和物流效率,就比如包裝和倉儲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對合作方進行全盤優化,改變各種行業的垂直價值鏈。”
在搭建這個“新物流”平臺之前,拼多多與快遞企業之間是非常松散的合作方式。
其接觸快遞企業的唯一方式是平臺商家的動態評分,其中物流服務是評分重要一項,作為其中一個依據監管和排名商家,間接督促快遞服務。
但今年以來拼多多在物流上的動作,顯然改變了這一間接接觸的態度。
1月13日,拼多多提出對攬收時效監控、降低發貨違規風險。
2月底,拼多多正式上線了屬于自己的電子面單系統,拼多多平臺不再借道菜鳥;
3月初要求商家、快遞物流站點接入隸屬于自家的平臺系統。
并在不久后,接連爆出“拼多多為了推廣電子面單在鼓勵商家刷單”、“拼多多平臺通過ISV(軟件開發商)攔截了訂單調用其他電子面單發貨”的相關消息。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出面辟謠表示:新版電子面單上線之后有望徹底解決電商行業長期存在的虛假發貨頑疾。并稱公司尚無能力也無動機對“商家發送快遞”實施“二選一”,但公司有勇氣打破行業壟斷,給天下所有商家以自由選擇權。
羅戈網進入拼多多后臺,發現商戶可以自由導入快遞訂單,同時電子面單系統可選擇范圍很廣,包括阿里入股的通達系企業也并未被排除。
只不過增加了拼多多電子面單的優勢宣傳,例如虛假發貨流量免罰、優先審批等,引導商戶使用拼多多電子面單。
據悉,拼多多于今年初推出的自有電子面單系統,已經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
618之前,拼多多又推出“快遞攔截召回”功能。當商品已經發貨后,消費者申請退款時,商家可以通過該功能將商品在派件前進行攔截并退回包裹。不過目前該功能還未全量開放。
同樣以電子面單為基礎,這就讓業界想起了類似成長路徑的菜鳥,菜鳥作為物流大數據基礎設施提供者,其圍繞物流大數據緯度不斷打造產品,形成各個鏈條環環相扣的組合拳產品矩陣,但最基礎、最先建設的產品就是電子面單。
在供應鏈為王的市場,大數據成為競爭的核心關鍵。擁有屬于自己的電子面單意味著可控可管理的、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源。這也是此前“豐鳥大戰”、京東建“無界物流”的目的——搭建競爭壁壘。
隨著拼多多不斷做大,其無論是資金、技術和要求都在不斷提升,已經初步有了割據一方、爭霸天下的實力,并且來自友商的壓力和排擠也會越來越大,這時候有必要從整體角度出發構筑自己的供應鏈能力和商業壁壘。
后續拼多多會走上菜鳥類似的道路,尋求投資快遞企業,掌握快遞企業話語權么?
目前來看,不會,畢竟九鼎很明確說了“不會投資配送團隊。”
但未來如何一切都不好說。
一方面,拼多多的包裹量上升速度很快。
根據高盛研究報告,到2019年底,拼多多GMV的市場份額將占中國電商市場總份額的比例上漲至9%。
而2季度,根據高盛數據反推,拼多多GMV預估在2300億元以上,快接近2018年6月30日之前12個月的總額了。
后續,拼多多依然在執行工業制造方面的“新品牌計劃”和農業方面的農產品上行戰略。
高盛認為,拼多多成功的通過農產品上行戰略,把平臺核心類目擴展到服裝和3C領域,而這些領域以前被認為是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優勢領域。
可見,這兩者的市場潛力巨大,后續快遞量增速可期,對快遞服務質量和規模要求會提高。
另一方面,阿里已集齊四通,“通達系”也僅剩韻達還未入股,并且在股東排位上不是第一大股東就是第二大股東,話語權十分強。
鑒于拼多多市場份額不斷做大,阿里如果憑借通達系中這份強勢的話語權進行競爭,拼多多的競爭道路似乎只有收購已有快遞或者自建物流了,但自建物流的時間成本,拼多多顯然不具備。
因為服務品質的要求也好、因為客戶時效需求也好,因為市場競爭的要求也罷…… 似乎,拿下一家快遞企業是其未來的大概率。但留給拼多多的一線快遞目前只剩韻達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8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