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就職于國際快遞公司,擔任供應鏈分析與管理工作,期間游歷于各大物流企業與貨主企業,學習企業經營理念,并將其融會貫通,自創一派,爾后擔任各大企業供應鏈物流顧問工作,對臺灣物流發展有先進獨特的眼光,總是能夠洞燭機先,預測未來。近年來,先天下之憂而憂,感嘆臺灣物流業停滯不前,提出科技創新發展物流,希望能為臺灣產業注入活水。
無人機適合對高單價商品進行點對點配送。因為載重與自重的關系,過輕的無人機承載有限,瞬間側風過大時容易發生事故,較大的無人機雖然可承受稍微劇烈的氣候變化,但出于安全考量也不適合在人口密集的區域穿梭,就靈活性和運輸成本而言,無人車的效益依然高于無人機。
據國外研究,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處理成本占比最高。
“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方法之一是通過智能儲物柜,將商品放在柜子內等候消費者在方便時自取,但是智能儲物柜的設置點并不好找,熱門地點的租金高,再加上需要供電與人員定期巡視,還需要安裝監視系統,如果設置點不夠方便,不是消費者每天會經過的路線,也容易淪為無用的擺設。但是,如果將無人車與智能柜整合起來便能夠產生綜合效果。
2019年2月,FedEx推出了新款的城市配送機器人,這款機器人的輪胎設計可輕松跨過人行道臺階,爬樓梯、紅綠燈自動等候、障礙物自動停止,人類配送員可做的這臺自行走機器人都能做到。
無人車的使用,使物流系統從原本的傳統工作時間變成全年無休、24小時服務,通過這類無人運輸工具的使用,供應鏈系統的可靠度將得到大幅提升。
除城市短途配送之外,在長途道路運輸方面,目前比較成熟的作法是采用成群車隊(platooning)方式,也就是不僅自動駕駛一輛車,而是三輛以上的車隊,每輛車都緊跟著前面一輛,第一輛車負責監控與導航,這樣可將自動駕駛的科技成本降低,不需要每輛車都安裝先進的視覺控制技術,成群車隊因為是定速行駛,所以可節省燃油,而且只需為第一輛車裝設破風導流板。包括Volvo、FedEx都已在2018年開始測試此項技術,以避免司機難覓,以及日趨嚴苛的勞動法規。
無人車初期投資成本大,但是相對其無須考量勞動法規以及工作時間的限制,無須擔心司機人員不足、疲勞駕駛或是人員調度問題,相當適合大型企業的常規物流運作,以及少量的機動性運作,例如臨時性的貨量增加、或是因為氣候不佳、原本規劃的路線阻塞,導致無人車無法行駛而派出有人駕駛車輛作為備選方案。
在城市建筑設計上,目前對于無人車尚無配套的車道或是入口門,可讓無人車直接駛入建筑物內,例如許多大樓使用的是氣派的旋轉門,或是厚重的玻璃門,這種門只能讓無人車開到門口,無法做到真正的戶對戶配送。
要加速使無人車商業化,最佳方法就是通過在計劃區域示范,先在封閉區域試運行,并且同時進行相關法規的檢討。提早制定法律法規意義不大,因為試行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法規未能考慮到的許多問題需要調整。
如果要進行商業用途,政府可提供申請平臺,讓個別企業,或是供應鏈上下游聯盟企業申請固定時間、固定路線、固定運轉速度進行點對點運作,例如從A公司的工廠、配送到B公司的倉庫。
政府在促進無人車產業發展時,除了應加速相關法規與標準的制定,更應在基礎建設方面加大支持,舉例來說,無人車需要有可識別的外觀、專用車道與路面標線設計、交通管制信號(例如路口紅綠燈的信號必須讓無人車可接收),車隊的使用執照(類似出租車發證)、5G通訊基礎建設、城市自動充電站、轉運中心(供無人車與大型車輛進行貨物接駁轉運)、緊急拖吊與應變處理,以及最重要的無人車監控管理中心。相對無人車本身,整體基礎建設與制度的配套更為重要,能讓無人車降低成本,并在物流產業發揮效益。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隨著無人運輸工具的普及,消費者對于電商配送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是說,最后一公里的時效與可靠度將是維系消費者的重要因素。為了強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以及無人運輸工具因為電池壽命無法長距離行駛的現狀,傳統的大型物流中心必須縮小規模,在有限的空間內多做垂直空間作業,可利用自動倉儲系統解決貨架多重層疊問題。
其次,無人車的出現使得電商系統的訂單從目前的配貨前延伸到送達前,也就是說,只要商品還在無人車上,消費者都可以取消訂單,甚至可以臨時要求變更配送點(前提是地址變更范圍不能太大)。
對于貨量不大的中小企業,可以一次三、四輛車隊共同運作,聯合開發,例如電動車廠負責研發專用的帶隊車頭,物流企業僅需配置簡單的自動跟車系統,就能實現在夜間進行成群車隊的運作。無人車的重點不在于全面的高科技導入,而是其運行時的安全、效率、可靠。
無人車的引進與管理投資相當龐大,管理成本也很高,對于利潤不高的物流與電商產業會對其望而卻步,而且許多專業技術已經超過傳統的配送領域,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期,城市的自動化物流配送最終促成一種新的第四方物流,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產業,這類企業須建構城市區域必要的基礎建設,以及無人機、無人車隊的管理維護;電商企業則是可通過家用的智能音箱,將服務的能量延伸到消費者家中,提供更多元的電商服務,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商、長距離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這三者的產業形態特征將會越來越明顯。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6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6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33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9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9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3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