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幾個月,“快遞價格戰”成了行業里最熱鬧的話題。七月份,羅戈網在深圳詢問了幾家快遞網點老板對于價格戰的看法,他們都認為:“快遞加盟網點的紅利期已過。隨著網點成本升高,網點已經很難賺得到錢。”
一加盟型快遞老板說,“目前以收件為主的快遞網點預計只有10%是能盈利,有40%是盈虧平衡或者未盈利的,剩下的50%都是虧本。”
從羅戈網調查的兩家網點分析結果了解到,一家位于深圳羅湖的網點目前主要以派件為主,一共10個派件員,每月單量大概6萬單,派件費1.9元,結合總部補貼以及小量的收件,每月總收入15.4萬,盈利1.2萬,派件單價成本和利潤分別是2.37元0.2元。
具體成本細分如下:
而另一個位于深圳福田的網點,由于靠近華強北,這家網點主要以收件為主,每月收件量大概15萬單,網點老板在快遞行業做了十多年,也算得上是一名“老司機了”,但最近兩個月每月依然虧損將近10萬。
具體單件成本細分如下:
注:快遞價格按體積、均重等有多種計算標準,上述數據按平均值計算
據了解,該網點單票成本維持在4塊左右,如果每日達不到總部要求的件量,每日需要另外支付2000元的包倉費。“首先我必須要去沖量,然后我還需要收回來的快遞單票收入要超過4塊,我才可以盈利。”這位網點老板說,“現在快遞價格戰打得如此激烈,這明顯不可能實現,只能虧錢。”
該快遞網點老板補充說,“再這么下去,總部要是不能取消包倉費,我只好退網。目前這個狀況轉讓出去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按照3元/票的價格,我這個網點大概是45萬轉讓費,其實已經很低了,但還是比較困難。”
各家快遞上演“價格戰”,6月單票收入下降明顯
除此之外,我們從順豐、韻達、申通、圓通這幾家企業公布的上半年業務經營簡報(1-6月相加)數據整體去分析各家的單票收入情況。
韻達2019上半年實現營收142.8億元,同比增加174%;業務量為43.34億件,繼續呈現高速增長,市場占有率比去年同期(13.56%)增加2.05%,達到15.61%。韻達由于將派費納入到營收里,營收增速和單票收入都比往年要高,所以單票收入的同比變動數據僅供參考。
另外申通、圓通明顯今年上半年開始發力,業務量增速分別是47.23%和35.11%,2018年上半年的增速僅有18.67%和24.51%,同比增速分別增加28.56%和10.6%。但從單票收入來看,圓通下滑比較明顯,達到11.6%。
(數據來源:各企業每月經營簡報)
從第二組數據我們也能論證到這個結論:6月份包括順豐、申通、圓通在內的單票收入都出現了下降,其中申通、圓通降幅最大,分別達到8.36%和10.89%。
(數據來源:各企業6月經營簡報)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各家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有著明顯下滑,價格戰明顯比去年激烈各家希望通過低價競爭來獲取業務量。
快遞價格戰為什么會如此激烈?
這幾年,快遞行業的市場份額排名出現了更替,從下方表格數據可以看到,2014年申通市場占有率最高,到2015年圓通追趕了上來,在此后的2016年、2017年、2018年中通一直在市場份額方面領先。
中通在2019Q1市場占有率達到18.6%,2019年H1達到19.34%(根據2019年中通年中工作總結大會披露的上半年業務量53.7億件統計),與圓通、中通差距進一步拉大,中通領先優勢明顯。2018年韻達、百世的市場占有率增幅最大。韻達從2017年的11.8%上升到2018年的13.8%(增幅2%),今年上半年增速同樣迅猛,穩坐“第二”。而百世則從2017年的9.4%上升到今年的10.8%(1.4%),超越申通上升到第四名。
誰也不想掉隊,誰也不想被拋開距離。顯然,快遞企業是希望下降單票價格去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對于這些日均單量都已經超過1000萬件的一線快遞企業而言,單量已經超過規模效益門檻,隨著單量越高成本遞減效應就越明顯。
所以,快遞企業希望通過對基數派費、發件基數、實派差額、任務指標等一系列核心KPI指數的調整,加大對網點的業務量指標,激勵網點挖潛增效,積極拓展業務。
由于有總部對網點實施了一系列的KPI調整,網點不得不通過低價去沖量。“只要業務量達標了,總部會對我免去包倉費,同時還會有補貼,這相當于我每票成本能降低幾毛錢。”福田的網點老板說,”但現實操作起來并不容易,風險也很大,即使我以3.5元(低于成本價0.5元)去收件,在價格戰激烈的今天量也不一定能達標,這意味著我們也是虧錢的。”
據業內人士分析,“網點為了業務量達標也可能會采取一些刷單的行為。2019年Q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社零商品總額增速是18%,而快遞行業營收增速是25%,這里畢竟存在了7%的差額。”
但對快遞企業總部而言利潤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即使單票價格下降了,網點依然需要每票給到快遞總部的規定的成本費用,但不排除總部會針對個別網點采取補貼的措施。
比如某加盟企業年初以來采取了派費降0.15到0.2元的策略,這個策略對于收件型網點來說是利好的事情,因為這類型網點給到總部的派費減少了,即等于成本減少了。但對于派件型網點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是等于單件收入下降了0.15到0.2元。意思就是說,快遞總部雖然從發件的網點少收了派送,但同樣總部給到派件網點的派費也減少了,實際上對于總部來說是不受影響。
快遞網點價格戰會不會持續下去?
我們從圓通、申通、百世快遞三家企業2018年的單件總收入(即網點給到總部費用)在3.2-3.5元之間,結合店租、人工等成本,網點的單票成本是4元左右。
注:1)中通、韻達單件總收入未計入派費;2)帶星號數字為估計值;3)百世17年開始將派送費計入收入與成本,數值為假設
所以類似于義烏市場的(日均發件量超過3萬票,均重在150g以內,快遞價格平均1.5元;均重在500g,快遞價格平均2.3元)價格戰不會持續太久,會慢慢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畢竟以利潤換市場,都是比較激進的策略,價格戰如果長期進行下去,網點連續出現虧本自然會引起“退網潮”。對于總部而言,網點作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的節點,網點集體退網或者“罷工”將對總部產出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快遞企業自然不會冒這個風險。
如今在一線城市做加盟快遞的紅利期已過,但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的網點仍在享受這個紅利期,畢竟這部分的快遞網點以派件為主,而且整體的運營成本相對更低。如果派費下降,對于一線城市的快遞網點來說成本壓力也會非常大,利潤空降將進一步收縮。
另外,從快遞企業的戰略意圖看,網點始終是快遞的核心組成部分,要網點持續穩定首先是要讓網點老板們覺得這是不虧錢的生意。所以,短期來看總部為了維穩,快遞網點也不會出現大面積倒閉的現象。
所以,換個角度去看,最后快遞企業的競爭優勢是有多少利潤空間可以給到網點,從上面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到中通、韻達目前在成本端的控制上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這幾年通過調整自有車輛的比例、系統優化運營、優化整合運輸路由等方式逐步降低運輸成本;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類似于分撥中心以及倉儲這些土地資源成本上升較快,由于前期有對固定資產的大量投入,整體分攤下來的成本相對會更少一些。
一線快遞未來是否存在整合的可能?
曾經有意見領袖也預言未來快遞行業可能只會存在兩三家,如果從快遞價格的競爭格局去看這個事情,市場份額前五的(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目前已經上市,而且無論從單量、收入以及反映一家能力的單件毛利、毛利率等數據看都具備足夠競爭力,感覺已經很難被取代。但如果從成本優化的角度去看,快遞的整合意味著網點、場站、干線運輸將會進行合并,這樣單量更大了,資源性投入更少了,在規模效下成本會得到下降,未來是不是存在這個可能性?
你們認為呢?各位老鐵!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6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77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1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