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S&OP是一套流程和會議?還是數字化和算法平臺?本文通過深入解析S&OP實踐,揭示了一個關鍵洞察:真正的挑戰不在工具本身,而在于如何推動人的行為改變。文章展現了一條清晰的變革路徑:從認知的遞進到行為的轉變,從孤立決策到協同一致,最終實現組織的整體進化。這不僅是一篇關于供應鏈管理的文章,更是一部組織轉型的實踐指南。
"我們的準時交貨率只有60%,什么時候才能理順這些問題?"Acme公司的總裁面露焦慮。運營副總裁立刻回應:"等到銷售部門能給出像樣的預測吧。" "什么意思?我們是預測到了這次增長,是生產的原材料出了問題吧。"銷售副總裁打斷道。爭論在會議室里此起彼伏,但沒人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預測的準確性,而在于組織內部根深蒂固的溝通與信任缺失。
這個場景在當今企業中屢見不鮮。在全球化浪潮下,供應鏈越來越復雜,但最讓管理者頭疼的,往往不是技術或流程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管理就是關于人的。"銷售與運營計劃(S&OP)的興起,本質上就是一場以人為核心的管理變革。
走進任何一家企業,你都能感受到部門墻的存在。銷售團隊抱怨生產跟不上市場節奏,運營團隊則認為銷售預測總是不準確,財務部門擔心庫存積壓帶來的現金流壓力。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溝通不暢,深層次則反映了人性的某些固有特征。
在V&M Star公司實施S&OP之前,各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數據和預測。銷售部門基于市場機會制定預測,生產部門根據產能約束做計劃,財務部門則需要應對董事會的利潤預期。正如該公司CEO Roger所說:"重要信息都被鎖在部門小屋里,等分享時往往為時已晚。"
這種現象背后折射出三個深層次的人性問題。首先是紀律性的缺失。一位工程師出身的高管曾坦言:"在這里,跨部門的會議被視為可選項。如果手頭沒有更重要的事,他們可能會來,也可能不來。這就是我們的文化。"
其次是責任意識的模糊。在一家躋身美國最佳雇主榜單的航空航天公司,管理層過度強調和諧,以至于沒人愿意為決策負責。S&OP的實施過程中,當需要明確各部門的承諾時,這種文化特征帶來了極大挑戰。
最具破壞性的是規避沖突的傾向。管理學所說的"房間里的駝鹿"現象:重要問題就像個丑陋的駝鹿在房間里,每個人都看到了,卻沒人愿意提出來。這種逃避導致問題積壓,最終釀成更大的危機。
理解這些人性特征,才能明白為什么簡單的流程優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S&OP的本質,不僅僅是一套平衡供需的工具,更是一個改變組織行為模式、重塑企業文化的系統工程。正如V&M Star的全球業務副總裁所說:"S&OP讓決策過程更有紀律性和透明度,消除了情緒化因素,使決策更加基于事實。"
"在實施S&OP之前,我需要花大量時間協調各個部門的目標。"一位生產的主計劃經理如此形容他的工作困境。這個生動的比喻道出了許多企業的通病:高層決策與基層執行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斷層。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斷層?問題不在于人們不夠努力,而在于缺乏一個可以讓不同部門真正對話的平臺和機制。就像一座城市需要公共廣場一樣,企業也需要一個讓各方能夠坦誠交流、共同決策的空間。S&OP正是這樣一個平臺。
V&M Star的CEO曾經這樣描述S&OP帶來的改變:"市場部門可以質疑生產提案,財務部門可以探討廣告理念,所有職能部門都參與到生產計劃的最終確定中。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通過我的視角來看待業務。"這句話揭示了S&OP的核心價值:創造一個共同的視角。
這種共同視角的建立首先體現在"一個數字"的力量上。在S&OP實施之前,市場部門有自己的預測,銷售部門有不同的數字,運營部門遵循另一套計劃,而這些數字往往與財務部門使用的預測大相徑庭。S&OP通過結構化的流程,強制各方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共同審視這些差異,最終達成一致。
但要建立這種共識,僅僅依靠中層管理者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么S&OP必須是一個由CEO直接參與的過程。正如V&M Star的CFO所言:"過去,解決長期問題往往是臨時性的,取決于某人是否能將問題提上管理層會議議程?,F在通過S&OP,我們可以全面審視未來18個月的需求和生產前景,及時發現關鍵問題。"
CEO的參與具有三重意義。首先是管理維度,確保承諾得到兌現。當CEO親自參與月度S&OP會議時,這個過程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例行公事,而是確保戰略落地的關鍵機制。其次是領導維度,樹立標桿行為。當員工看到CEO每月都在認真審視預測與實際的差異,討論改進方案時,整個組織的態度都會隨之改變。最后是時間維度,一個好的S&OP流程實際上可以減少高管們在臨時會議上的時間投入。
"這個S&OP聽起來能幫我們很多,但可惜我們無法實施成功。"在一場高管研討會后,一位名叫Emil的工程師這樣說道。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苦笑著解釋:"我們有足夠優秀的人才,但缺乏紀律。這里充斥著工程師思維,每個人都想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按自己想要的時間去做。當你問某件事什么時候能完成時,標準答案是:'不知道,你無法給創造力設定時間表。'"
這個真實故事揭示了S&OP實施中最深層的挑戰:知識的傳遞并不等于行為的改變。就像減肥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要少吃多運動,但真正能堅持執行的人卻很少。S&OP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企業可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培訓,購買最好的軟件系統,但如果無法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這些投入都將付諸東流。
S&OP作為一場深刻的管理變革,其成功的關鍵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如何有效地推動人的行為轉變。要實現這種轉變,需要系統的方法論支撐。
變革首先從認知開始。人的認知通常經歷三個層級:從對變革的"不知"狀態,到通過學習達到"初知"水平,最終通過實踐獲得"深知"境界。與此相對應,人的承諾水平也會從"無意愿承諾"發展到"半知情承諾",最終達到"完全知情承諾"。這種認知和承諾的雙重遞進,構成了行為改變的基礎。
理解這一原理的關鍵在于:不能期望人們在缺乏深入認知的情況下做出真誠的承諾。每個階段都需要相應的方法去支撐。在"不知"階段,需要通過系統的培訓和溝通建立基本認知;在"初知"階段,需要通過參與式學習加深理解;在"深知"階段,則需要通過實踐積累形成內化的知識。
變革的藝術在于找到組織能夠承受的節奏。過快會導致抵觸,過慢則會失去動力。"90天見效"原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既保持了變革的緊迫感,又給予組織足夠的適應時間。這種漸進式的方法讓變革更容易被接受和持續。這個原則包含三個關鍵要素:快速試點以驗證方法,及時反饋以調整方向,持續優化以完善流程。通過這種方式,既能維持變革的勢能,又能給予組織足夠的學習和適應時間。
行為的改變往往面臨三重障礙:紀律性缺失、責任模糊和沖突規避。紀律性缺失是最普遍的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將"可選"轉變為"必要"。這不是通過強制命令實現的,而是要建立一套清晰的流程標準,讓每個參與者都能清楚地認識到缺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當銷售部門因缺席會議而無法及時調整預測,或生產部門因未參與討論而面臨產能調整的困境時,這種切身體會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出流程紀律。
而責任模糊的解決之道在于建立新型的責任體系。這個體系不是簡單地劃分誰對什么負責,而是要明確各方在協同過程中的責任邊界,建立起相互支持、共同擔責的機制。通過設定清晰的考核標準,將部門目標與整體目標有機結合,形成利益共同體。
要打破沖突規避,需要建立開放的對話機制。這不僅僅是設置定期會議,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積極面對問題的文化氛圍。當領導者以身作則,主動討論敏感問題時,當建設性的批評得到正面回應時,組織才能真正建立起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三個行為障礙看似獨立,實則相互關聯。紀律性的缺失會導致責任的模糊,責任模糊又會加劇沖突規避,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系統的方法,而不是孤立的措施。只有當組織建立起完整的行為改變機制,S&OP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從一個簡單的計劃流程工具轉變為推動組織進步的強大力量。
郭平總在最新的著作《常變與長青》中提出了變革的本質就是改變人的觀念意思和行為。任何管理變革都是改變人,如果不能改變人,變革的結果注定失敗。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擁有持續變革的能力比掌握任何單一工具都更為重要。S&OP作為一種系統的變革方法論,其價值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供需平衡,成為企業培養變革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一位企業領導者所說:"當你真正理解并掌握S&OP時,你不僅得到了一個管理工具,更獲得了一種持續進步的方法。"
這就是S&OP的終極啟示:管理變革的本質不是工具的更新,而是人的理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只有真正理解并運用這一點,企業才能在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了解最新行業的動態與趨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69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56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49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15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38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3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27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27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264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