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大家肯定不陌生,那你是否聽說“過度服務”?最近一年多,各大快遞在“卷價格”的同時,也紛紛將發力點轉移至“拼服務”——時效提速、送貨上門、按需配送等等。“拼服務”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凡事都得有個“度”,服務也一樣,服務一旦“過度”,不但適得其反,還會帶來諸多不必要的浪費(成本),而且消費者還不一定買賬。
出發點是為了提升消費體驗,結果消費者卻不領情——如此局面,屬實尷尬。遺憾的是,類似的“尷尬局面”在快遞服務領域,正悄悄上演。因為“過度服務”造成的困擾和吐槽,越發明顯,越來越多;“過度服務”多了,對小哥、對行業實際上也是一種消耗和傷害。
消費者也飽受其擾
根據小哥們的反饋,驛站老鬼總結出他們認為的,目前在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環節存在的4種“過度服務”行為——
1.送貨上門的“派前電聯”
快遞公司紛紛推出「送貨上門的派前電聯」服務,主要是為了增強服務的確定性、提高收件人的消費體驗。但從目前的推廣來看,效果并沒有那么理想,快遞小哥與消費者/收件人之間的負面情緒逐漸被放大——趕上空閑時間還好,收件人尚能接受;但如果趕上周末或節假日休息,抑或開會、出差、會友等情況,“響個不停”的陌生來電,就會帶來諸多困擾。
深入了解后我們還會發現,「送貨上門的派前電聯」服務和「隱私面單中虛擬號」應用推廣中所遇到的派前電聯情況雖有不同,但所產生的結果幾乎出奇的一致。
此前驛站老鬼在討論「隱私面單」話題時,就有快遞小哥反映:隱私面單導致派前電聯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現在絕大多數手機都有攔截騷擾電話功能,隱私面單的虛擬號碼很容易被誤認為詐騙電話,電話無法接通,直接導致派送效率低,而且收件人快遞體驗差”。隱私面單的產生原本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收件人隱私而推行,是一項好的舉措,可實際使用反饋也確實給快遞小哥增加派送負擔,給消費者/收件人帶來不好體驗。
北京某加盟制快遞小哥吳文智透露,他負責的片區中有一個高檔小區,在公司推行送貨上門派前電聯后,有些客戶(收件人)接到電話后明顯感到不滿,認為是一種打擾:
我解釋:打電話是公司要求、按正常流程和配送要求,必須打。
對方回懟:那和我有什么關系,你再打電話就投訴。
面對這樣的情況,吳文智也很無奈,但電話還是得打。吳文智直言“派前電聯”屬實有些過度服務了,打一個接通了還好,接不通還要繼續再打,并且各個公司快遞都要打,假如平常某個居民家有很多快遞,快遞員總是給他打電話,這就有點屬于騷擾,打擾到他的正常生活了。“不管是普通住宅還是高檔小區或是上班族,像生鮮件、貴重物品件,都有標識,派前電聯是合適的,人家客戶也知道,但普通件電聯的必要性小,甚至沒必要。”
問題來了:收件人既然反感,那咱們就“看碟下菜”,有針對性的不打不行嗎?
不好意思,不行。另一位加盟制小哥張大勁補充道,不打真不行,派前電聯與考核是掛鉤的,不打、打不通、打通了但通話時長不夠等等,只要有一條沒做到,就扣錢(罰款)。
“我說我和收件人認識,就直接給件不打電話,可系統不知道我們認識,系統是死的,它不認。”張大勁進一步解釋,還有一種情況,比如周六日到的公司件,由于周末休息,在給這些件做了異常件后,公司會要求“周一全都要挨個打一遍電話”。全部打一遍,這對一天要送三、四百件快遞的張大勁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收件人不接電話不說,時間根本不夠用。
“以前我們這(公司)也要求派前電聯,也經常遇到吳文智與張大勁說的情況,不過今年公司將這項服務指標做了調整,比如遇到老顧客、熟人件,可以不用打電話,收件人當面簽收快遞,快遞員只需拍個照,或者讓收件人掃下二維碼就可以。”某直營快遞小哥楊二車稱,調整后,相比以前事少了,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流程,派送效率提升不說,投訴也少了很多。
2.包裹有無破損的“取證”確認
有收件人收到包裹后,發現內少了商品,肯定會向商家反映情況。商家接到問題反饋后,第一時間就是向快遞公司“追責”。快遞公司接到商家反饋后,會要求派送該件的快遞員去跟收件人確認一件事——收到包裹的時候,外包裝是否完好,有沒有破損?
這個“取證過程”很關鍵。如果有破損,那肯定會被認定為快遞公司/快遞員的責任。問題集中在“沒有破損”的取證和確認上。有快遞公司規定,在跟收件人確認有無破損的過程中,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電話錄音取證,即要給收件人打個電話,與其在電話中確認“外包裝完好,內無破損,但少東西了”這個信息。二是短信確認,電話取證后,還要再向收件人發送一條“外包裝完好,內無破損”的確認短信,收件人必須回復并予以確認,才能判定快遞員無責。如果收件人遲遲沒有回復短信,超過一定時間后,公司系統就會自動判定該包裹為破損件,所有損失和賠償均由快遞員來承擔。
對此“規定”,很多快遞小哥倍感委屈,也不理解:明明已經有了電話錄音取證,為什么還要再多一條“短信確認”呢?這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嗎?
這種情況,羅大錢遇到過2、3次,最后都以承擔損失賠償告終。羅大錢說,最近的一次遭遇是消費者買了一件商品,附帶送了一個贈品,結果收到包裹后,消費者發現里面沒有主品、只有贈品。包裝好好的,我們肯定不會動他的包裹,都是原封不動的將包裹直接送給消費者。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內件短缺,極可能是商家漏裝或錯發,跟快遞員沒有絲毫關系。但按公司規定,必須要有消費者回復的短信確認才能免責。
羅大錢也是北京某加盟制快遞小哥,和他同屬加盟制的快遞小哥呈瀧雷則稱,不僅如此,有的快遞簽收3天了還會發生這樣的事,“說難聽點,我覺得快遞公司讓收件人發確認短信這個規定,根本就不是‘過度服務’,而是‘過分要求’。實際上,就是找一些‘理由’讓快遞員承擔賠償。”呈瀧雷憤憤地說。
3.上門包裹拍運單“6面照”
有快遞公司要求快遞員在末端派件送貨上門時,拍包裹電子運單的“6面照”,包括正面、側面等。
對于該服務環節,加盟制快遞小哥吳文智吐槽,拍攝“6面照”照片,一天如果有7、8個這樣的件,快遞員拍照都做不到,更別說要求每一件包裹都拍6面照:“我們一天要派送兩三百件貨,不說多,一天100件貨,然后公司讓快遞員拍6面照,這樣下來每天光拍照就要拍600張,你想想,快遞員每天還要在去打電話,再去送貨,還不如干脆大家什么都別干了,就在那給公司拍照、打電話”。
“快遞公司和商家這邊,有些東西根本就不替我們這些一線快遞員去著想,他們感覺只要有什么東西就罰款,一直感覺我們快遞員掙錢很容易,其實我們掙錢真的很不容易。
4.代商家去提醒消費者“確認收貨”
目前,電商平臺主要有兩種快遞包裹的確認收貨方式:第一種是消費者收到快遞后,自己手動確認收貨;第二種是消費者因為一些主觀或客觀原因簽收快遞后,未進行手動確認收貨,7天后,系統自動確認收貨。
這兩種簽收方式原本沒什么,也和快遞員沒關系,但有些商家會利用平臺和快遞公司服務漏洞,打擦邊球,通過快遞員來提醒或催促收件人確認收貨。
不少快遞小哥認為,平臺商家讓快遞員去催收件人確認收貨這件事,也是“過度服務”的一種體現,而且還是非常不良的過度服務。
同在北京的某加盟制快遞小哥許加加稱,面向賣家(電商平臺商家)的這項服務,出發點或許是好的,畢竟商家不能催顧客(消費者/收件人)確認收貨,于是就想到了讓快遞員去和收件人溝通并提醒他們確認收貨。在這個過程中,有賣家會故意做一些事,比如給快遞員營造一種虛假簽收或虛假上門,然后讓快遞員去催顧客,“實際上我們打電話給顧客才知道,顧客本身就沒有收到該包裹”。
“我們快遞員每天派件工作量很大,快遞公司讓我們攬下這個本身和我們沒多大關系的活兒,不僅要派件,又要打電話,還要做售后服務。快遞員也是人啊,不是機器,也沒有三頭六臂,哪能做得過來!”許加加表示。
“說實話,快遞員就是個送件的,它(公司)有些東西確實不合理、比較繁瑣,你也沒辦法,你反應也沒用,像最近這幾天派前電聯的件確實又多了許多,但還是要接著送,沒辦法。”針對一些不合理的快遞過度服務,張大勁表示。
就快遞過度服務,吳文智也給出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公司應該因地制宜,實際考察一下情況,比如把小區做劃分,把經常在線上平臺購買商品的老顧客、取件習慣做細分等,快遞員都是按照片區派件,對自己負責的片區情況也比較了解,很多都是老客戶,都認識熟悉,完全沒有必須強制給客戶打電話或一定要送貨上門。
“就現在的服務情況,大多時候10件事當中,不說9件事,起碼8件事公司全都怪到我們快遞員頭上,有的就是客戶無理取鬧。事實卻是,只要客戶投訴公司就追責快遞員,直接來罰我們的錢,很不合理。”吳文智直言,雖說顧客是上帝,但公司也不能一刀切地判定“客戶說啥就是啥”。
對此,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稱,大家看到的這些服務是有需要,但不是全部用戶都需要,“當把個性化的服務變為普及化的標準,我們就需要掂量它的效果”。
一方面,快遞服務不是同于廠房工業生產,要面對多變場景,一些過于苛求的機械化管控,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用戶、快遞及管理者三方都難以滿意的管理災害,尤其在末端快遞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更容易遭受反感;
另一方面,快遞服務矛盾是這個時代的階段性矛盾,從人口紅利到科技紅利,大家還沒完全過度過來,智能化和數字化以非人性的方式把快遞小哥機械化、工具化,同時又不得不面對人力不足的挑戰。在歐美快遞市場,人與科技的一些矛盾有時以罷工制衡轉變,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制衡調節機制不足,就變成一線人員流失,這是一種沒有刺痛的消極調節。
“‘過度服務’是企業服務管理把好事辦壞了,看起來只是管理技術上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些是系統性問題下的小腫塊,今天消腫這一處,明天還會腫起另一處。”從更深層次看,楊達卿進一步表示,快遞企業在一個龐大的相互消耗型快遞市場競爭,多是踩著小碎步打仗,盯著微觀改進反而改不進,很多末端人力超負荷勞動。
目前,國內快遞市場集約度看似已經提高不少了,但與國際巨頭一對標會發現,差距還很大。國內快遞同質化低端化等問題還是分散競爭,分散競爭時是相互消耗大于相互激勵:
“行業還是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以大資本帶動行業大變革,推進大規模的科技優化運用。”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8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8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69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