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全國郵政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關于征求《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其中對于上門投遞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費投遞的條款備受關注,“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再次引起熱議,快遞行業內“這是對于快遞網點和快遞員的無情壓榨”以及“驛站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等等聲音層出不窮,事實真的如此嗎?
快遞上門的規定一直存在,政策并沒有加碼
雙壹將快遞管理條例的新舊兩版中關于快遞上門的規定進行了對比。2018年5月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在第五章第二十五條已經對快遞上門有了相關的規定,雖然沒有明確快遞上門的明確字眼,但卻表達了是要履行的合理服務。所以,雙壹認為“新國標”對于快遞上門雖然名詞字眼更為明確,也增加了明確的上門次數,但并不能理解成是對快遞上門的加碼。
大家在關注快遞上門的同時,卻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信息。
箱遞和站遞終于有了“名分”
“新國標”首次明確界定快遞投遞的三種方式,承認了箱遞和站遞的存在。雙壹為這是一種重要的需求引導。在消費者端,告知消費者除了“快遞上門”外,還有“箱遞”和“站遞”的方式,給后兩者一個明確的名分,為多樣化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在認知和輿論上鋪路。
上門次數的規定是對快遞上門爭議的弱化處理
對比2018年《快遞暫行條例》,在快遞上門無爭議的前提下,“新國標”的次數規定更像是一種弱化處理。雖然“新國標”規定了上門的次數,但也明確給出了另外的處理方式,承認了在部分條件下快遞可以不上門的合理性。這在后續因為快遞不上門引發爭議的時候,給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評價標準。既滿足了消費者快遞上門的訴求,也撫慰了快遞員的不滿情緒,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快遞員快遞上門的抗性,減弱雙方各執一詞的激烈矛盾。
快遞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競爭從價格競爭逐步轉向品牌競爭、服務競爭。從這個角度上講,快遞上門似乎是提升服務的最優選擇。那網點、驛站、快遞員就沒希望嗎?別忘了,企業經營也需要考慮服務的成本。顯然末端送件的多樣化解決方案是能夠平衡內、外部各方訴求的最優解。
多樣化投遞的客戶教育初見成效,單一的收件習慣已經初步改變
驛站、快遞箱的投遞方式已經推行多年,雖然在這期間網點、驛站、快遞員承擔了本不該有的客戶教育成本,好在效果也初步顯現。“箱遞”“站遞”的多樣化投遞方式已逐步為客戶所接受。“新國標”的落地將會進一步強化消費者已經形成的多樣化收件習慣。這會給快遞末端帶來一定的機會和改變。
上門已成必然,思維轉變才能擁抱轉機
有消息稱,在以后的電商購物過程中,消費者可自選快遞服務的品牌商,也可以選擇快遞投遞的方式,疊加“新國標”已經為多樣化投遞正名并引導客戶習慣,以及快遞品牌的產品分層和驛站的大面積布局等等因素,末端配送的服務方式和格局已經從上到下發生了改變。
網點和驛站需要提供按需上門服務已經是共識和必然,頂層以及快遞企業為了兌現這一服務,必定會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積極順應趨勢,才是經營破局的正解。其實在很多地方,驛站早已主動提供按需派送服務,比如建立白名單、黑名單以及電話詢問等方式進行派送需求預判和確認,并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派送服務。今后這將是大多數末端網點和驛站生存的命門。
長遠來看,按需派送未必不是網點和驛站降本增效改善經營的機會。當電商平臺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消費者派送需求更為明確后,多樣化的末端投遞方式選擇可能會降低快遞上門的票量。對于驛站來說,能夠通過削減人員數量,降低經營成本。對快遞員來說,也可以增加工資收入,降低工作強度并保障工作質量,提升快遞員的職業幸福感。
對于快遞企業來說,也有需要處理的新問題。如“新國標”下,是否要對客訴罰款的規定做出相關調整;對于快遞派送方式的精細化管理,也需要數字化的支撐等等。
快遞企業、網點、驛站、快遞員與收件用戶之間的服務模式還在持續摸索改善,“新國標”釋放了一定的友好信號。積極轉變思維,擁抱改變,才會有好的發展前景。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8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2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3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