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經貿逐漸擺脫“新冠”疫情影響,但各國財稅刺激政策實施后的高通脹率,以及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和消費市場萎靡,對海運貿易帶來負面影響。加之,地緣政治沖突、貿易政治化等因素干擾,分化全球經貿格局,大幅削弱港口貨運市場增長潛力。據統計,占全球集裝箱市場份額約80.5%的前100大集裝箱港口,2022年共實現集裝箱吞吐量6.89億標準箱,同比增長1.1%。
大型集裝箱樞紐港箱量增幅相對較好。在國際貿易需求相對萎靡的環境下,國際直達航線因裝載率不足而減少,樞紐型港口中轉分撥的功能被增強,使得大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幅略好于其他港口。前10集裝箱港口總體增幅在1.5%左右,而前100集裝箱港口增幅則降至1.1%。大型樞紐在港口網絡體系中的虹吸效應依然明顯。同時,全球集裝箱港口集中度相對較高,前10大集裝箱港口在前50中的份額接近50%,在前100大集裝箱港口中占比為40%。
圖1 全球前100大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各港口網站,SISI整理。
2021年受財稅政策和資金補助政策影響,全球各國貿易需求在疫情下實現大幅反彈,國際海運量激增使全球集裝箱港口同比增幅達到6.8%,而其中前100大集裝箱港口增幅更是達到了7.2%。相較之下,2022年西方發達國家采取通貨緊縮政策,歐洲經濟溫和衰退、大國政治扭曲貿易,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增幅大幅下滑至1.1%,其中新加坡、釜山、香港、巴生、鹿特丹、洛杉磯、漢堡等傳統大港甚至陷入負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依然嚴峻,集裝箱海運貿易或將由強轉弱,持續“低速增長”態勢。
英美集裝箱港排名略有提升。2022年歐美國家疫情影響消散,雖然美國央行頻繁加息收緊貨幣政策,導致港口貨量增長受限,但隨著生產制造和生活消費逐漸恢復正常,尤其在大國政治下歐美之間貿易聯系持續加強,美東港口因此受益,其中紐約/新澤西、薩凡納、弗吉尼亞、查爾斯頓等美國東部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幅均超過5%,排名也有不同程度上升。相較之下,英國港口在“脫歐”后積極擴建,加強跨洲際貿易;加之國內經濟受高通脹影響,不斷擴大與中美之間機械器具、化工產品和雜項制品的進口規模,2022年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至3250億美元,由此帶動英國費利克斯托、倫敦、南安普頓等港口排名提升。此外,歐盟除了安特衛普與澤布魯日港整合使港口箱量同比增長12.2%(均按合并口徑測算則下跌5.2%)外,其余鹿特丹、漢堡、不萊梅哈芬、阿爾赫西拉斯、比雷埃夫斯等大部分港口均陷入負增長。
東南亞集裝箱貿易增速放緩。近年,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承接日韓與歐美制造產業轉移,大量加工服裝和工業制品從東南亞運往歐美市場銷售,但隨著歐美國家消費市場疲軟,以及高通脹下貨幣貶值風險加劇,使得東南亞加工制造業需求回落,越南海防與蓋梅、泰國林查班、印尼丹戎不碌等港口增幅均有不同程度收窄;而作為歐亞航線中轉樞紐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巴生、丹戎帕拉帕斯等港口隨著歐洲貿易需求的回落,大多陷入負增長區間。多種因素綜合下,使東南亞港口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基本陷入停滯。
中國港口增速回落但仍穩居榜首。由于出口貿易需求偏弱,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幅較上年度有所收窄,其中上海、廣州等港口箱量增幅僅為0.6%和2.8%;但從排名上看,前10大集裝箱港口內中國依然占據7席(含中國香港),且前10排名變化僅為青島超過廣州,排名互換,其余港口排名穩定且相互之間仍有超100萬標箱的差距。2022年中國港口中青島、寧波舟山、深圳等港口漲勢相對明顯,青島港背靠山東省,省域港口一體化改革疊加陸海聯動優勢,使港口航線和貨源保持平穩提升;而寧波舟山港則在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目標驅動下,積極擴大港口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優化集疏運體系,近3年港口集裝箱復合增長率超過6%,海鐵和江海河聯運規模實現翻番,錨定2027年集裝箱吞吐量趕超新加坡,突破4000萬標箱。
表2 2022年全球前100大集裝箱港口吞吐量排名
數據來源:各國交通運輸部或港務局,SISI整理。注:港口名稱標記*表示預估數據。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8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8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