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2022年全年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數據,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統計:2022年,全國共有25個沿海港口與17個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在億噸以上,42個港口共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7.9億噸,占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八成以上。
在2022年全國超億噸港口吞吐量排行榜中,對前二十名港口排名感興趣的圈友可在《2022年全國港口吞吐量排名出爐:出現新面孔》一文中回顧。整體而言,2022年受疫情與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影響,大宗散貨市場的反復波動也同樣體現在了港口吞吐量數據上,大多港口增速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不過2022年汽車出口熱潮帶動了港口滾裝業務量的直線上升,唐山港、煙臺港、福州港、連云港港等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因此取得更高增速。
在港口圈此前發布的多期全國港口吞吐量排行榜中,常有圈友在留言區發出疑問:為什么上海港和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包含內河港數據,但蘇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卻不包含蘇州內河港數據?這并非雙標,而是由于交通運輸部對其規劃不同,蘇州港本身就是內河港口,“蘇州內河”部分統計的是支流數據,因此需要分開統計。
此外,榜單中重慶港(內河)與湄洲灣港沒有顯示同比增速,這是由于吞吐量數據的統計口徑在2022年間發生變化,因此不顯示增速。
內河港口中,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蘇州港(第1)、泰州港(第2)、江陰港(第3)、南通港(第4)、南京港(第5)、鎮江港(第6)、九江港(第7)、蘇州內河(第8)、蕪湖港(第9)、武漢港(第10)。
與2021年相比,九江港排名上升兩位,蕪湖港排名上升兩位,武漢港排名上升五位,湖州港排名上升一位,池州港排名上升兩位,宜昌港排名上升一位,馬鞍山港排名上升一位,揚州港排名上升兩位,杭州港與貴港港則未進入榜單。
按照地區來看,江蘇省內吞吐量破億噸的內河港口多達8個,占據榜單的半壁江山。2022年,江蘇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93.3億元,同比增長9.2%,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4億噸,同比上升1.1%。2023年,江蘇將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83億元,其中,航道建設完成60億元,港口建設完成123億元,推進航道建設提速,推動港口擴能升級。后續,隨著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太倉分中心揭牌運營,江蘇滬通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上港(淮安)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連云港互連集裝箱有限公司成立,江蘇港口將更多發揮腹地優勢,承接長三角地區大港的資源轉移,邁上更高一級臺階。
除了江蘇省內港口外,九江港、武漢港以兩位數增速在榜單中同樣有著亮眼的表現。2022年,九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8億噸,同比增速高達19%。去年全年,九江港完成項目投資41億元,新增碼頭泊位17個,新增貨物年通過能力7087萬噸;發揮區域性航運中心統籌協調作用,提高物流效率,擴大了貨物中轉運輸量,鞏固大宗干散貨物運輸的樞紐地位。
武漢港自2021年湖北省港口集團成立后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2年,湖北港口加快資源整合,大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快航線培育、開辟整車坐船出海業務等,構建多層次江海聯運體系,在此背景下,武漢港與宜昌港乘著整合東風,以11.9%和8%的增速分列榜單增速第二第三。
與沿海港口相比,我們不難發現,內河港口的吞吐量波動較大,與2021年的普遍雙位數增速相比,2022年內河港口吞吐量增速明顯放緩,除了疫情影響華東、華南片區港口生產進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內河港口的發展整體上呈現出與腹地經濟貿易規模相適應的格局,作業貨物與來源相對單一,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無論如何,吞吐量只是衡量港口發展的標尺之一,誰的服務水平更高、集疏運體系更完善,才是后續更值得我們關注的部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7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2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83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1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8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6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