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以來,浙江義烏發生新一輪本土疫情,義烏快遞受到一定程度影響。8月21日0時,義烏全域解除靜默管理后,義烏快遞全面恢復收派服務,迅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回顧疫情時期,義烏對全國快遞業又有怎樣的影響?
疫情對全國及義烏等快遞業務量“主產區”的影響,是疫情高峰期的即時影響、緩解期的中期影響和恢復期的長期影響疊加。疫情的突發性給行業正常運行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但行業應對疫情也愈發從容。
01
上半年疫情如何影響行業
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快遞業一直保持增長勢頭,可謂服務業的一匹黑馬。2020年和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走勢趨同(見圖1),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31.2%和29.9%。
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走勢比前兩年差異明顯,并出現異常波動,主要體現為月度快遞業務量同比增幅較低。3月負增長,4月再次出現快遞業務量低谷,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從疫情短期影響看,2022年3月,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特征,部分地區實施封控、管控,快遞員不能到崗、快遞營業場所關閉、快件運輸不暢、快件無法正常攬收和投遞成為這一時期行業主要問題,影響正常運行,快遞業務量及其同比增幅普遍下降。從疫情中期影響看,一方面,疫情平添消費者對快件安全的疑慮,用郵需求降低;另一方面,3月至4月,各地防疫政策普遍收緊,部分高速路關停或禁止域外行程碼“帶星”人員進入,對跨省人員、車輛流動執行更嚴要求,也使快遞業務量下降。從疫情長期影響看,個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動能受到壓制,影響網購,進一步影響快遞業務量增長。
02
8月義烏疫情如何影響全國快遞業務量
2022年,浙江省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總量超20%,義烏市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總量近10%。目前,義烏作為浙江省的縣級市,其快遞業務量全國占比已經超過快遞業務量第三大省江蘇,在全國快遞業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疫情散發期間,義烏依托直播帶貨形式激發市場經營新增長點,也為義烏快遞業帶來數億級別的快遞業務量。2020年,快遞業務量累計71.7億件;2021年,快遞業務量累計92.9億件。
對比疫情發生以來義烏快遞業務量走勢可知(見圖2),2021年與2020年基本相同,且形成穩定增長,但2022年6月和7月快遞業務量走勢與前兩年形成明顯反差。疫情為行業運行平添不確定性。2022年,義烏快遞業務量走勢是全國的縮影。除2月外,全國快遞業務量還在4月和8月下滑。4月,義烏快遞業務量下滑與前文分析全國快遞業務量下滑原因趨同。數據顯示,義烏7月日均快遞業務量超3000萬件,8月日均快遞業務量超2000萬件,快遞業務量全國占比由7月的9.8%下降至8月的6.9%,環比降幅達30%,可謂斷崖式下降。義烏突發疫情是根本原因,也體現出疫情對快遞業務的即時影響。
對比2020年至2022年8月義烏快遞業務量情況可知(見圖3),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義烏快遞業務量走勢平穩,同比有所增長。2022年8月,快遞業務量漲幅較小,并于11日至24日間出現明顯異常,既有明顯低于正常業務量水平的單日,也有明顯高于正常業務量水平的單日。
8月2日,義烏突發疫情,自8月11日起全域靜默7天,快遞企業正常生產運營受阻,快遞業務量開始走低。8月11日至17日,義烏快遞業務量觸底,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上游原訂單用戶為確保自身正常業務經營,將部分商品訂單轉移至義烏之外的其他商品市場采購。二是全域靜默導致快遞暫停服務、網點關停,原有已經產生的訂單無法進行攬收。一旦恢復正常,勢必產生快遞業務量爆發式增長。隨著部分鎮街解除靜默管理,寄遞企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運營,快遞業務量也逐漸攀升,并在22日達到本月峰值。解除靜默后,寄遞企業快速復工復產,立刻恢復正常運營,得益于行業前期應對疫情的經驗。
對比8月全國和義烏快遞業務量走勢發現(見圖4),數據均在8月13日和14日到達低谷,直觀反映出義烏快遞業務量在全國快遞業務量具有較高占比。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7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2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0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