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清運車固定收運幾個小區的垃圾,在中轉站的傾倒過程持續一分鐘左右,這時攝像頭會高速連拍兩三千張照片加以對比分析。如果發現濕垃圾內混入瓶子、飯盒、塑料等,則說明分類不達標。清運部門會把這些數據反饋給街道,倒逼前端投放環節嚴格執行分類操作。
據上海城投環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試點情況看,一開始大多數居民不懂如何分類,常常會把各種垃圾混為一談,現在通過街道、居委會的宣傳,居民分類意識提高,準確率穩步上升。
依托這一平臺,上海城投環境集團再放大招——一個涵蓋前、中、末端三大功能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體系3月20日正式運營,將推動申城生活垃圾分類向前跨出堅實一步。
實時更新數據、一覽無余的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臺。
上海城投集團供圖
清晨5時25分,一輛“滬E”牌照濕垃圾專用收運車從徐匯區福源匯居小區出發,47分鐘后,在徐浦壓縮站卸貨。
與此同時,另一輛“滬D”牌照清運車駛出壓縮站,馬不停蹄趕往浦東新區唐鎮中轉站,上午11時04分抵達,卸下4.4噸重的垃圾。截至11時13分,5742車次持證清運車輛在全市范圍內穿梭作業,清運生活垃圾20614噸。
這些實時更新的數據,在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臺上一覽無余。從每個轄區的生活垃圾壓縮站,到市級碼頭中轉、集裝箱運輸,最終到老港生態環保基地進行焚燒、填埋處置,這套系統已覆蓋全市16個區,提供“一站式”動態管理,賦予生活垃圾“數字生命”。相關負責人如此總結,“垃圾產生的時間,從哪個轄區來的,哪輛車清運的,裝進了哪個集裝箱,運到哪里處置,全部一清二楚。”
3月以來,上海各類生活垃圾總清運量為57萬噸。20日上午,上海共清運生活垃圾20614噸。其中干垃圾最多,達19426噸;濕垃圾1184噸。值得注意的是,可回收物僅有4噸。技術人員解釋,拾荒者挑走大部分可回收物是主因,導致最終進入分類流程的可回收物很少。
從區域看,浦東新區清運量最多,其次是閔行區,這與地域面積和人口密度有關;第三位寶山區的清運總量與閔行區相差千噸量級。截至20日上午,上述三區日清運量分別為4433噸、3271噸、1698噸。位居最后兩位的是虹口區和崇明區,清運量分別為378噸和346噸。
上海干、濕垃圾處置能力是否匹配源頭的產生量?平臺同樣可以給出即時答案:20日上午垃圾處置量為18239噸,基本匹配產生量。技術人員表示,未來各類生活垃圾的變量還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末端處置能力要與時俱進。從處置方式看,上海以焚燒為主,其次是填埋。
申城街頭的廢物箱將變身分類“宣傳員”,以更醒目標識引導市民分類投放。
市綠化市容局供圖
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承擔著全市70%以上的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和末端處置工作,正在從功能規劃、場地建設、設備升級、工藝改造、標準編制、智慧環衛等方面全面發力,一個覆蓋前、中、末端三大功能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體系20日開始運轉起來。
前端整合功能,即城市環衛系統與再生資源系統的“兩網融合”,牢牢錨固400余萬綠色賬戶,線上線下回收平臺相輔相成,在各區建設回收服務點,實現可回收物前端收集的資源整合。目前,“兩網融合”已在嘉定區成功試點,建成159個回收服務點,馬陸鎮“兩網融合”集散場即將投入運營,初步形成“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物流收運+集散中心”運營模式。
中端管控功能,即確保生活垃圾物流收運體系規范有序運行,依托虹口、黃浦、長寧、楊浦、青浦等區級中轉站和徐浦、虎林兩大集裝轉運基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壓縮、分類運輸、分類中轉。19個豎式壓縮設備在兩大基地升級完成,垃圾泊位自動分配,啟動干、濕垃圾的品質識別。
末端托底功能,即堅持上海固廢處置托底保障的戰略定位,按照“一主多點”功能規劃,為多品種固廢提供利用與處置方案。“一主”即規劃建設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多點”即在松江、青浦、嘉定、金山、奉賢、崇明等區建設濕垃圾、建筑垃圾等分類處置設施。目前,以干垃圾處置為主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已投入使用,分類處置飛灰、污泥等多品種固廢,濕垃圾和建筑裝潢垃圾資源化利用兩個新項目正在建設中。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6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20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8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0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9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