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出了好些個貨代系統,也還有正在路上。
還有一些RPA廠家也在推出貨運跟蹤、可視化等服務。
總的來看,國內貨代數字化越來越豐富多彩。
貨代系統是貨代的核心系統、集成主干系統,同時,研發一個基礎貨代系統的門檻低(2、3個技術人員3個月可以開發出一個貨代系統),這成為各IT廠家進入這一領域的首選。
一個現狀:國內所有的貨代系統都是定位在中小貨代。
國內貨代系統廠家不是不想定位在大型貨代公司,是沒機會,做不了。
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缺少錘煉國際大型貨代系統的機會
我國雖然是出口大國,國內貨代主要是做FOB貨,整個貨運鏈條是由國外貨代在決定。國外貨代首選國外貨代系統,甚至還要求國內貨代使用相同的貨代系統,以便進行業務協作、數據共享。而大型貨代公司對于全球流程協作要求更高。
目前國內貨代系統基本沒有走出去,甚至連多語言這一功能也沒有。國內百強貨代,絕大部分已經在使用慧咨cw1系統,這種機會更是越來越少。
國產化是一個趨勢,抓住這個機會得有服務于大央企國企貨代的能力。
對于新進入的貨代系統廠家,我是建議可以有‘大抱負’,但不要‘大投入’;打造一個‘小而美’團隊、產品,細水長流。
什么時候我國出口市場由我們說了算了,國內貨代的春天也就到了。
缺少產品創新
有人說為大型貨代提供系統服務時,客戶提出的定制開發太多。乍一聽有些道理,細一想為什么用國外某貨代系統就沒有這么多定制開發?
說到底,其實就是系統產品的基本框架太薄弱,靈活性不夠。
這里還是從智軟FMS說起,作為國內最早最有影響力的貨代系統,智軟FMS最主要的影響是其確立的操作風格影響了現在的國內所有貨代系統。
20多年過去了,基本沒變。
這種風格是以操作為中心,集委托、操作于一處,方便操作人員可以在一個頁面錄入數據,打印單證。對于中小貨代,這是可以提高效率。
現在,則更強調流程協作,內部協作,國際協作,對于大型國際貨代尤甚。
如果再以目前這種產品模型服務于大型貨代,靈活性當然難以滿足。即使接受定制開發,植入功能也是相當費勁。
未來的貨代系統,除了考慮操作功能效率外,更要考慮集成、擴展能力,這是考量一個優秀貨代系統的最主要指標。
這就考驗系統設計人對業務深度理解、產品抽象建模。
重視定制開發,客戶提出的業務定制可能代表一種業務方向,需謹慎對待,自上而下審視流程結構,打磨產品。
全國有貨代企業20+萬,貨代系統幾十家,有幾家系統頭露尖尖角。
智軟FMS早在2015年退出市場,但目前還有貨代公司在使用。說明中小貨代公司對系統的功能要求不高,敏感的是價格。
往往一家貨代公司有一兩個業務痛點,能解決這一兩個痛點,其它功能則無所謂好不好用。
真正影響貨代公司對系統需求的是來自外部:稅務、客戶、其它合作伙伴等;比如,客戶要求系統對接、貨物可視化等。
做,需要耐心,路且漫長。融資很難。資本鐘情的不是貨代系統而是貨代服務。我在這篇文章《貨代公司有必要自研系統嗎》談到的兩家公司今年又融到了錢,而貨代系統尚無。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1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1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