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國的美線貨代排名后,現在分區來看一下主要港口的2022上半年美線貨代排名情況。先從華南開始。
深圳一直是美線貨的重要基地之一,曾長期是中國美線第一大港,后來被上海超過。今年上海由于疫情的影響,貨量下跌明顯,截止5月前,深圳港重奪美線第一大港的寶座。隨著上海6月初重開,到目前為止,上海又重回美線第一大港的位置。
深圳這幾年見證了電商行業的興起。作為國內電商公司和電商物流公司的大基地,深圳港多年來得益于電商貨量的蓬勃發展。不過,在傳統的貨代排名中(基于FMC BOND的貨代SCAC訂艙)卻少見電商物流公司, 特別是集貨公司的名字。很多集貨公司還是在幕后,訂艙的事情交給訂艙代理去做就好。
今年上半年,深圳美線貨量同比增長4%。可是排名前200的貨代總量卻下跌12%之多!TOP200的貨代已經基本代表了整個貨代市場。在總體市場增長的情況下, 貨代貨量少了12%,誰的份額多了,這個答案就不用說了吧,這就是前面說的貨代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因為船公司的策略,今年貨代的市場份額總體在縮小。
下圖是深圳港排名前200的美線貨代。最右一欄是跟去年同期的貨量變化百分比,紅色代表低于總體貨代市場平均變化水平(<-12%), 綠色的是同比增長超過25%。前10名頭部貨代中,4家保持增長,其中2家增長超過25%。其余6家降幅均超過12%,顯示頭部貨代貨量的大起大落。排名前25的貨代中,有15家的貨量下跌超過12%,說明貨代市場跌勢明顯。排名前50名的貨代中,僅有7家的增長率超過25%,在一片飄紅中格外醒目。
現在看一下距離深圳不遠的廈門港的情況。總體市場同比微增2%,可是排名前100的貨代總量(差不多就是整個貨代市場)卻下跌19%, 說明貨代生存環境更具挑戰性。紅色百分比代表同比小于-19%。既然是負增長,換句話說,紅色是貨量下跌幅度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綠色同樣是同比增長超過25%。前25名貨代中,4家的貨量同比上漲超過25%,而10家的貨量跌幅超過了19%。排名前50的公司中, 多達14家同比漲幅超25%,說明即使再困難的市場,也總有人逆勢成長。
下一期我們繼續向北,關注一下華東兩大港上海和寧波的貨代排名情況。你會發現,變化不是一般的大。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6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18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6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20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37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81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