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快遞觀察家》發布的一段上海收件人與小哥對話的視頻引發熱議,由于將快遞存放到代收點,用戶要求專人送達,并表示要投訴小哥與站長。
據了解,這是一個臨時援滬的小哥,對片區并不熟悉,但派送之前由于電話沒有接通,就放到了代收點。
類似于這樣送貨上門的爭議每天都在上演,小哥不敢聲張,用戶咬定投訴,甚至雙方發生肢體沖突,那到底怎么解決這個痛點呢?
在《快遞觀察家》抖音留言中,也有用戶明確表示拒絕電聯騷擾與送貨上門,甚至把小哥的電話拉入黑名單,回過頭來看,送貨上門,真的就是高質量服務的必須標配嗎?
6月28日,央視網發起話題:快遞送貨上門是不是法定義務?瞬間登上熱搜榜。網友也分為兩大陣營,有的堅決要求送貨上門,有的表示支持放到代收點。
先從法律角度來看,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這里面包括兩方面意思,一是,送貨上門并不局限于送到家門口,也包括雙方約定的代收點與快遞柜等;另一方面,不管收件人或代收人是否要求當面驗收,告知環節是不能少的。
從發生爭議的大多數案例來看,不少收件人并不要求送貨上門,而是派前電聯環節的缺失。
《快遞觀察家》發現,很多上班族白天并不在家,也能理解到小哥的辛苦,并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會不顧實際地強行要求送貨上門。
用戶不能接受的是,不打電話不打招呼直接入站入柜,導致很多人沒收到短信,也有的被判別為垃圾短信直接攔截,從而讓他們的體驗大打折扣,從而引發投訴與爭論。
打電話的過程小哥也有苦衷,有的用戶直接拒接,有的無人接聽,盡管公司要求二次電聯,但在簽收率的考核下,小哥也只好無奈投站投柜。
也有不少投訴的發生,是因為電話溝通的不順暢。有的網友表示小哥沒有禮貌,還有用戶說小哥不送貨上門還理直氣壯。無論是上門還是代收,關于小哥的溝通話術,各大企業還有很大的培訓空間。
網友吐槽說,每次一說到送貨上門,快遞一方總是有很多苦水要吐。尤其是一線的快遞小哥,每天送幾百件、又要保證時效、還面臨罰款等等,每個理由聽上去都很有道理,但不能成為拒絕送貨上門的借口。
快遞是否送貨上門,要依據雙方約定來定。消費者要求送貨上門,本就是有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合法合理,并非強人所難。
從快遞企業提升服務的重點舉措來看,無論是順豐京東,還是通達系前不久相繼推出的高端服務產品,都在強調派前電聯、送貨上門、專屬客服等內容。
送貨上門的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關鍵在于體制的突破。無論對電商平臺還是個人散件,用戶下單時,根據實際情況勾選上門還是代收即可,就像打車時選擇拼車或者快車一樣,當然每種服務會有不同的價格區分,一分價錢一分服務,通過服務分層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而不是所有包裹都要一刀切必須上門。
送貨上門的話題,每過一段時間都會被炒作一次。《快遞觀察家》認為,前端建立分類需求庫,末端建立惡意投訴黑名單,而不是一味把矛盾轉嫁給快遞員,才能真正解決當前的瓶頸。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9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4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2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