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號,醬油師傅寫了一篇題為《解決集卡燃油博弈的終極之道》的短文,意思很直白——如果不從機制上解決問題,油價漲漲跌跌,物流企業和貨主就會不斷地博弈,占用大家很多時間精力,沒有意義。
8個月過去了,油價有漲有跌,在俄烏大戰之后則一路走高,但是拖車價格還是去年10月份的標準,各集卡車隊扛不住了。外貿數據依然好看,依然增長,實際貨量卻沒什么底氣,所以集卡車隊底氣也不足,心里又很矛盾——不漲價白做,漲價可能沒得做,到底如何是好?
也許有朋友會說,價格漲跌很正常啊,每個行業都這樣。話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生產制造型企業是不可能有“原材料漲跌附加費”的。但是行業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原材料經過加工制造是可以增值可以帶來利潤的,而物流是服務行業,是靠服務賺錢的(應該是旺季漲價淡季跌價長期看持平),不是靠燃油賺錢的,燃油是凈成本,從兩桶油那里買進,跑車的時候燒掉,一點增值空間都沒有。
在公路運輸行業里,燃油的成本占到總成本40%左右,油價漲而拖車費用不漲,利潤立馬縮水(也就是用服務的代價去扛油價的上漲,極端情況下會造成服務下降甚至缺失)。至于買低價油的渠道呢?越來越少了,放眼全國,有幾個物流公司有實力能和兩桶油去討價還價?何況兩桶油也要看幾個產油國和國際大資本眼色行事,難度都很大。
所以如果不像國內航空公司或者發達國家物流行業那樣推出“燃油附加費”機制,這樣無意義的博弈還會持續——油價漲了物流公司吃虧,油價跌了貨主吃虧,不管如何總有人吃虧。航空公司現在的燃油附加費是800公里以內一個人50塊,800公里以上一個人100塊,運個100多斤的人都要加五十一百的燃油費,運一車貨物呢?沒有!
為什么沒有?因為有的不敢管,有的不能管,有的不想管!那就只能隨著油價的漲漲跌跌不斷博弈了,不過好消息是根據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國際油價達到每桶140美元后國內油價就封頂了,不會繼續漲價了,反正也快到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2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1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8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57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31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