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爆發疫情以來,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這段時間內美國消費(需求端)和世界主要地區的生產(供應端)也反反復復發生了很多改變。持續高企的東西向海運費(不管是亞洲到北美的跨太平洋線,還是歐洲到北美的跨大西洋線),美國逐步穩定的疫情也意味著消費向“后疫情” 時代轉變,業界也開始擔心創紀錄的高通脹會影響消費,并打擊美國進口貨量。在需求端面臨多重挑戰下,供應端也不是一帆風順。亞洲地區的疫情還時有反復,延續還沒有恢復正常的供應鏈。如此復雜環境下,從出口地區看,今年1-4月美國進口呈現哪些變化呢?本文重點關注亞洲地區對美出口的趨勢。
從美國進口的起運港地區看,東亞毫無意外占據半壁江山。排第二名的出口地區是近年來風頭正勁的東南亞地區。西歐出口美國的貨量很穩定,南歐也沒什么變化。中美洲的總量雖然不大,但增長很顯眼。同樣有不錯增長的還有東歐,這與這些地方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有關。其中增長最快的地區是南亞,即印巴地區,這是否出乎你的意料?
下面這張圖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各個地區出口到美國的增長情況。南亞地區鶴立雞群,同期增長達到13%。東亞地區(中日韓)因為本身基數很大,也有3.5%的增長。倒是這些年承接了大部分中國產業轉移的東南亞地區,并沒有出現兩位數的增長,雖然6.8%的成長也不差。
現在開始重點看亞洲的情況。今年1-4月,亞洲出口美國比去年同期增長5%。不要小看這5%,因為去年的基數已經很高了。從每個月份上來看,2月份增長最明顯,到14%,估計是因為農歷年前的貨(ETA 2月的貨, ETD大概在1月份,剛好是年前)。到了4月份,年增長還保持在7%。大家應該還記得國內3月份的美線貨量并沒起來,那么是哪個亞洲地區貢獻了增長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先看中國的情況。今年前4個月, 中國美線增長4%,同樣以去年的高基數來說,這樣的增長還算不錯。具體到每個月看, 問題就顯現了。1月增長5%,2月(年前出貨)最旺,成長達14%,3月(年后市場)跌4%,到了4月貨量反彈,錄得1%的增長。這是大家的感覺差不多,因為到了今年3月,美線市場還是不溫不火。前面提到,整個亞洲到美國在4月有7%的增長,既然中國只是保住自己不跌,那么是哪個國家、地區貢獻最大呢?
估計大家都猜到了,是的,是東南亞。前4個月的增長是8%,高于整個亞洲總體水平的5%。從下圖可以看出,除了今年1月貨量少于去年同期外,以后每個月都有增長,到了4月增長更是高達15%,遠遠高于中國當月的增長。更重要的是, 從貨量的絕對值來看,4月東南亞美線的貨量已經非常接近去年整年的最高值,這一記錄是在去年5月創造的。以目前的情況看,東南亞的疫情惡化的概率不高,這意味著生產端沒有太大異常,接下來幾個月的貨量將會超出4月,創造新的月記錄。
既然你猜到了東南亞,再來看看具體是哪個國家增長最快呢?不考慮絕對數的話, 你可能猜錯了。這個國家不是最近頻頻上頭條的越南,而是隔壁的柬埔寨。被寄予厚望的越南,1-4月的增長只有3.7%。對于這個“公認的"優等生,不到4%的增長并不亮眼。反而是柬埔寨,年增長高達30%。當然這與他們去年同期比較低的基數有關,雖然但是,這樣的高增長也相當驚人。同樣“出人意料”的還有印尼,前4個月增長接近20%。泰國的增長也不俗,倒是馬來西亞,同期貨量下跌3%,是唯一一個錄得負增長的國家。
除了東南亞,還有一個高增長地區大家可能沒猜到: 南亞次大陸。頭4個月對美出口增長14%,最重要的是,1-4月的每一個月,貨量都高于去年同期。雖然從絕對量來看, 南亞的貨量還不能跟東南亞比,可是,以目前的增長趨勢和南亞地區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南亞對美出口會是除東南亞以外最令人矚目的地區。
從具體的國家看, 不是那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增長最快,反而是鄰居孟加拉。跟越南的鄰居柬埔寨一樣,孟加拉的勞工優勢明顯,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很適合。1-4月的增長高達40%,其他三個國家也維持在兩位數的增長。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5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0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6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2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9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08 閱讀